心理不健康,比你想象的更常见。
大部分人对心理健康都有错误的认知,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一个人要么心理健康,要么就是有心理疾病,非此即彼。但实际上,在这两种状态之间,还存在着心理亚健康和心理障碍这两种情况,就好比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会有皮肤过敏、肠胃不适等小毛病,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会遭遇失眠、孤独等困扰。可能你现在感觉良好,也不代表心理状态就是百分百健康。
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有很多,除了情绪稳定乐观之外,还包括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心理不健康会写在脸上。很多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表现得阳光开朗,工作起来效率也很高,旁人是很难看出他们「有病」的。特别是现如今,很多大学生不管是学业上还是情感上都有太多压力。而过多的压力,往往可能会使大学生们走向极端。大学生们能否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影响到他们能否优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对心理健康的判断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智力正常:智力以思维为核心,这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认识力等
智力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基本的条件。
2. 情绪乐观:能自控稳定心理健康的人心胸开朗,情绪稳定和乐观,常向光明看,不往“黑暗处”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遇到麻烦能自行解脱。
在通常情况下,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控能力很强,其内部心理结构总是趋于平衡和协调的,既有适度的情绪表现,又不为情绪所左右而言行失调。人具有自控情绪能力,即表明其中枢神经系统运行正常,身心各方面处于协调状态,不论遇到什么事总能适度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既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悲极轻生。有人认为,用情绪来表示心理健康就像用体温来表示身体健康一样准确。
3. 意志健全: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自己克服困难去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健全的主要标志是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和意志的顽强性。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明确的目的,能坚定地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优柔寡断,裹足不前,也不轻举妄动,草率行事。意志顽强的人,能较长时间保持专注和控制行动去实现某一既定目标,不屈不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4. 反应适度: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人对事物的认识和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人反应敏捷迅速,有的人反应模糊迟缓,但这种差异是有一定限度的,拥有健康心理的人,他们的反应应该是适度的,而不是异常兴奋或异常淡漠的。
5. 自我意识明确,具有健全的个性。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它反映了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个人是在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来认识自我、确立自我形象的。心理健康的人,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有自知之明;能把“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有机地统一起来,“理想的我”总能在“现实的我”中得到体现,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来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体和环境保持平衡。
6. 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在社会和集体中总是善于和他人交往,并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与外界正常交往的结果,是个体对自己和对他人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的结果。心理健康的人,在和他人交往中,能接纳自我,并接纳他人,对集体具有一种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情感,在与人相处时能和谐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 适应社会生活: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常以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来作为判断个体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人,总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正确地认识环境,处理好个人和环境的关系,能了解各种社会规范,自觉地用这些规范来约束自己,使个体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另外,心理健康者还能动态地观察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自己的要求,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这里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于心理测试的网站,可供同学们在闲暇时间自测!
SDS抑郁自评量表
防止抑郁必须了解抑郁,国际通用的抑郁自评量表,可以快速了解自身的抑郁水平,不要误把自己当作抑郁,给自己徒增压力。
小编推荐精华心理健康文章: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心体验 |
心理健康纳入体检,你会选择做吗? |
心理健康小课堂——人际交往篇 |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