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杯绿茶、2杯咖啡:如何抉择?
试想这样一种场景:甲、乙两人在一次学术会议的茶歇期间相识,两人打算去吧台找点喝的,结果发现吧台上面只剩下1杯绿茶和2杯咖啡。不难想象,先做出选择的人会面临两种方案:绿茶或者咖啡。
选项1:拿走绿茶,意味着另一个人只能挑选咖啡。
选项2:拿走咖啡,意味着另一个人将有机会在咖啡与绿茶之间做选择。
如果你懂得换位思考,愿意尊重并保护别人选择的权利,你便会选择“选项2”,将“咖啡”与“绿茶”的选择权交给对方。而这一小小的举动也会承载着一种“善意”,为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增加一种暖暖的人情味。因此,我们将人际互动中充满善意地关注、尊重并保护他人选择的需要和权利的行为称为“社会善念”(social mindfulness)。
小善念也能破解合作困境
与捐款、舍生取义等行为相比,社会善念往往并不需要付出高成本代价来满足别人的需要,可能一个“免费”的恭维或手势就能满足期望被赏识的心理,一次选择权的让渡就能让别人感知到你的善念。或许,你会认为小善念不足为虑,但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互并非总是建立在利益之上。有过驾驶经验的人可能都经历过这种场景:穿过十字路口之前,突然意识到走错道了,当你急切地打着方向灯左转时,却一直没有车愿意放慢速度让你变道,突然有辆车停下来让你过去的话,你肯定体验良好并感谢这种小善念。
为检验这种“低成本”社会善念的表达究竟能否解决人际互动中的社会困境问题,我们通过两个仿真行为实验,设置“施—受”双方真实互动的实验室情境,采用物品选择游戏任务操纵行为实施者的社会善念水平,采用一次性双人公共物品博弈范式测评行为接受者在互动过程中的合作行为,揭示实施者的社会善念对人际互动中接受者合作行为的影响机制。
两个实验一致表明,相比于低社会善念者,个体与高社会善念者进行公共物品博弈时表现出更高的合作行为。高社会善念的实施者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会确保自己当下的选择不会限制或决定他人的选择,这种亲社会性意图的表达在互动初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情境,增进了接受者的积极情绪体验,促使他们出现亲社会动机的转换,进而表现出高水平的合作行为。
“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人们所熟知的价值观,但有研究却指出,别人伸出援手对于接受者而言并不总会产生“及时雨”般的积极效果。因为相比于高帮助需要的人,强行帮助那些低帮助需要的人,不仅得不到接受者的好评,反而会降低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积极情绪体验。
以开篇的例子来说,如果后挑选的人喜欢咖啡胜于绿茶,那么先挑的人拿走咖啡,虽然使得后选者拥有了选择“咖啡”还是“绿茶”的机会,但这种善念在满足别人需要的层面上充其量算是“锦上添花”;相反,如果后挑选的人格外喜欢绿茶,先挑的人拿走咖啡便会使后者拥有选择权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可能会产生“雪中送炭”般的温暖。因此,我们推测实施者社会善念的表达准确地满足了接受者的自主性需要,是促进亲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
为检验这一推测,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操纵被试在“纸牌”选择游戏中需要对手提供帮助的程度来设置自主性需要水平,进而揭示自主性需要在社会善念增强积极情绪体验中的内在机制(具体的实验过程介绍参见文献)。结果证实了我们的推测,只有在高自主性需要的条件下,接受者自由选择的权利和需要得到实施者的保护与尊重时,才会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由此可见,自主性需要的满足与否成为社会善念行为影响接受者幸福感的关键所在。
结论与启示
感知他人的社会善念是获得幸福体验的重要源泉,更是建立亲社会互动氛围的“润滑剂”。当个体的自主性需要被互动中对手的善念之举所满足时,不仅能体验到更强烈的积极情绪,还会促使个体在随后的公共物品博弈中贡献更多地资源。这对日常生活和组织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
(1) 选择表达社会善念行为的恰当时机,以确保自己的善念能否满足对方的自主性需要。比较简单的做法就是,向他人实施社会善念行为前询问其是否需要帮助, 避免强行提供帮助所带来的消极结果。
(2) 从社会善念的角度提升员工的积极情绪。例如,企业在制定员工旅游计划的时候,可通过提供多种旅游路线让员工进行选择,或增加自行设计路线的自由,让员工在享受福利的同时更能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
(3) 将社会善念纳入员工培训体系。既然社会善念如此重要,企业何不尝试将提升员工社会善念纳入员工素质培训的体系之中,帮助员工树立一种保持“他位取向”的社会认知方式,并不定期的开展员工关怀活动,以检验社会善念培训的有效性。
近年来,我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揭示人类合作行为的促进与维持机制,包括社会善念、自我控制、幸福体验等视角,非常欢迎感兴趣的学者与我们交流。
文献来源:窦凯, 刘耀中, 王玉洁, 聂衍刚. (2018). “乐”于合作:感知社会善念诱导合作行为的情绪机制. 心理学报, 50(1), 101-114.
小编推荐心理学文章:
“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解密撞衫后的心理 |
可成为女性朋友知己的十种男性性格特点 |
食欲与颜色之间的10个心理秘密 |
何以一见钟情?面孔吸引力的晕轮效应与泛化效应 |
“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解密撞衫后的心理 |
成熟与不成熟男人的区别 |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