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凝血检测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对出血疾病的筛查与诊断外,还用于血栓前状态的检查,所以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现介绍如下: 1. 标本的采集 1.1 采集血标本前,要让病人处于空腹和平静状态,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和神经紧张都会引起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增强。 ...
一、 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imia, AA),简称再障,是由于骨髓功能衰竭而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再障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一般所指再障为获得性再障。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出血及无肝脾肿大为特征。中国的发病率约0.74/10万人口...
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血常规检验的最原始的手段是通过显微镜...
一、概述 溶血性贫血(hemolysis anemia, HA)或溶血性疾病是限指那些红细胞呈病理性的破坏增加,而骨髓对贫血的刺激反应没有受到损坏的疾病,即是以红细胞的破坏和活跃的红细胞生成同时并存为特征的一组疾病。这种特征一般不会在具有一定溶血成分或骨髓增生不良性贫血中见到。由于红细胞破坏...
一、 概述 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是指机体铁含量低于正常。铁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指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和铁的吸收减少所致机体储存铁减少或耗竭,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性贫血。ID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贫血。注意IDA还不是最后的...
一.概述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MA)是由叶酸(folic acid)或/和维生素B12(vitamin B12)缺乏,使细胞DNA合成障碍,而RNA合成继续,导致细胞核发育障碍,而细胞浆仍发育和成熟,进而骨髓三系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及无效造血所致的大细胞性...
脑脊液常规检测主要包括蛋白定性、细胞计数及定量测定蛋白质、葡萄糖和氯离子,在医院检验科中是检测量比较少的项目,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检测仪器,检测方法通常还是手工方法。但尿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及血细胞分析仪发展较快,自动化程度日益增强,本文就使用这些仪器对脑脊液常规进行检测做可行性分析。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检验 1、外周血象 白细胞数增多,一般在(10~20)×109/L,亦有患者呈减少状态。75%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一般是轻度至中度的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数正常。血小板数变化较大,增多、正常和降低各占病例数的1/3。但随病程的进展血细胞数逐渐减少。血细胞形...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4×109~10×109/L 临床意义: 升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生理性升高:运动、体力劳动、疼痛刺激、极度恐惧、冷水浴、怀孕期间等。 病理性升高:相当多的疾病均可引起白细胞升高,大部分细菌引起的炎症,各种创伤、刺激引起的应激状态,白血病...
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使用时间应尽量缩短。抽血时,见到回血应立即松开止血带,减少血行阻滞时间(也不应鼓励被抽血者长时间、用力攥拳)。 (1) 血脂项目、凝血项目、血常规项目抽血时止血带使用应限定在1分钟以内。 (2) 止血带束缚太紧、时间过长(如超过3分钟),会造成血行阻滞时间过长,因溶血、...
(1) 凝血项目、电解质项目、肝功及多数血液酶类生化项目——应尽快送检,在2小时内检验。 (2) 血常规项目——应在4小时内完成检验。 (3) 血培养项目——应在采血后尽快放入35℃培养箱中,超过2小时可能降低微生物培养的阳性率。 (4) 多数抗原-抗体检测项目——全血室温(4℃为佳)可...
肝促凝血活酶试验 Hepatoplastin test (HPT ) 静脉血2ml,以109m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 HPT活动度能较正确地反映血浆因子Ⅶ、Ⅱ、Ⅹ的活性变化,特别是当肝细胞损伤或肝功能异常时,Ⅶ因子最先减少,因子Ⅱ、Ⅹ的减少次之,故本试验对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较P...
摘要:免疫学检验是依据免疫学原理,尤其是抗原与抗体反应原理,利用各种敏感的标记、示踪(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素、酶、镧系元素、发光物质、胶体金等)技术,超微量地、特异地分析检测各种生理的和病理的免疫学指标,进行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一组医学检验项目。本文将就免疫学检验的定义、免疫学检验当...
现代免疫学测定技术源于标记技术的发展。继1941年Coons等创立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f1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以来,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Yalow等创立了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 RIA)技术,1966年由美国和法国学者又同...
M蛋白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恶性增殖所产生的一种大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质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片段。因其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及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都是以M开头的疾...
1、甲胎蛋白(AFP) AFP是胚胎期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环中含量极微<20μg/L。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血清AFP>400μg/L持续4周,或200~400μ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一、M蛋白的基础知识 M蛋白是浆细胞或B淋巴细胞单克隆大量增殖时所产生的一种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十分均一,空间构象、电泳特征也完全相同,本质为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轻链、重链等)。由于它产生于单一克隆,又常出现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病人的血或尿中,故称M蛋白...
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学和免疫学的研究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本报《消化·肝病周刊》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感染科陆志檬教授担任特约主任编委,由国内专家撰稿,向读者系统介绍HBV病毒学和免疫学诊断进展。2009 年5 月21 日D2~D3 版介绍了HBV DNA 检测、HBeAg 阴性相关乙...
众所周知,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与微生物学尤其是细菌学是密不可分的,临床免疫测定技术的发展亦是如此。临床免疫检验技术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纪末。1896年,Widal发现在一定浓度的伤寒杆菌中加入伤寒病人的血清可致伤寒杆菌发生特异的凝集现象,利用这种凝集现象可有效的诊断伤寒病,这就是最早的用于病原体...
肿瘤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现有肿瘤病人3000多万,年新发病例870万,年死于肿瘤690万人。2008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癌症我国现有癌症病人200多万,每年新发170 万,死亡130万。 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目前医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肿瘤标志物的发现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