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词汇,这个词在大多数人的嘴中是一个略偏负性的词语。多数家长、学校是明令禁止孩子有这一行为的,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甚至是不道德的。

 

今天我们不讨论它正确与否,我们只是看看从心理学角度该如何理解“早恋”,以及青春期的恋爱。

 

 01 青春期恋爱

 

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开始恋爱,在我们国家是个问题,所以就有“早恋”一词,从这个词的构成来看,它的问题似乎应该是“早”,过早的开始了恋爱,所以这里面包含了价值判断;也或许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恋”也是问题,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女之大防是深入到骨髓里的一种文化信念,所有与恋爱有关的事情都需要遮掩一些,不能光明正大。

 

当然,现在持这种道德观念的人越来越少,但是一旦自己家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形,恐怕有些家长还是会在无意识中按这种道德标准来评价和要求。

 

事实上,从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来看,到了青春期开始产生对异性的好感,爱情的萌动,这就像小婴儿“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一样,是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到这个阶段之后应该出现的事情。

 

这其实无关道德和价值,这是一个自然现象。

 

在我们国家,因为全社会对中高考的过度关注,所以家长、学校和社会都会在有意无意中压缩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的发展需要,从人的角度来说,除了学习,我们还有人际交往、爱好兴趣等方方面面的发展需要,“但是目前学习时头等大事”,其他方面的需求就只能暂时被压制下去。

 

但是,就像一颗种子遇到合适的温度、湿度,自然就会发芽、开花一样,当孩子长到了这个年纪,对另一个人产生情愫也是一个正常的事情。

 

 

 

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平衡这种不同需求之间的关系呢?

 

我想首先需要家长调整自己的认知,不要把恋爱当成洪水猛兽来严阵以待,这种张力会影响到孩子,甚至让他们产生对抗情绪,觉得父母完全不理解自己,因失望而跟父母对着干,后果只能加剧矛盾,进而影响孩子的发展。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谈恋爱的事情,之所以紧张,是担心会影响学习成绩。事实上,心理发育好的孩子,到了这个年纪遇到心动的人,两人互相帮助,建立共同的学习目标,有共同的追求,不但不会耽误成绩,反而可能会促进学习。

 

所以,当孩子出现这个现象时,家长要先观察,是不是影响到学习了,如果没有影响或者有好的影响,那就大可不必干预;

 

如果发现学习成绩波动很大,要先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真是两个人恋爱过程中困难较多,以致不能安心学习,家长可以进行干预,帮助的方式不是粗暴的制止,而是开诚布公的讨论,帮助孩子理清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样的一种态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父母共情的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并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当然,也会有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们过早的发生性行为,从而对孩子一生造成影响。这种观念和我们的性教育不足有关,对一个家庭来说,和家长的性观念也有关系.

 

比如,有些家长观念比较传统保守,跟孩子谈论这个话题觉得难以启齿。所以,很多时候其实是需要我们家长跟孩子一起成长,关键的时候能给孩子恰如其分的指导,教给孩子做事情的分寸,学会拒绝,学会一些保护措施。

 

总之,如果家长能够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能够开放坦诚地跟孩子去谈这个话题,那么这对孩子的性心理的发育会有好处,还会让他们用一种健康的心态面对爱情和将来的婚姻。

 

 

 02 青春期恋爱的心理学解读

 

青春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的第二次断乳期,当然这一次指的是心理上的断乳。

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所谓的“叛逆”。这个“叛逆”显然也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说的,意思是孩子开始不停家长的话了,你控制不了孩子了,他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家庭以外的地方。

这让很多家长在潜意识中产生被抛弃的焦虑和失控的焦虑

而孩子在这一时期,既渴望脱离家长的掌控走向独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体验真实的存在感,但实际上又因为不成熟、不稳定,内心中还有想要依赖父母照顾和指导的愿望,所以这两股相反的力量同时起作用,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动荡和困难的时期。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母的焦虑和孩子的焦虑纠缠在一起,往往会制造出一些矛盾冲突。

 

父母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阶段的心理发育特点,就能相对稳定地应对孩子的分离性成长。其中之一就是面对孩子的恋爱问题。

 

我们说过,青春期孩子心里有一对矛盾就是依赖和独立。依赖是为了满足亲密感的需要,一个人能否感觉到真实的幸福,往往取决于他是否有能力发展亲密感,也就是说他能否体验到与他人关系中类似于融合的状态。

 

而独立带来带来非常珍贵的自由与存在的感觉,这是一个人最终实现成熟的必经之路,但同时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令人难以忍受的孤独感。

 

在孩子暴风骤雨般的青春期,恰巧也是孩子学业压力很大的中学阶段。人在压力大的情况下,会本能的渴望在亲密感中获得支持和滋养来转化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焦虑。

 

或者有一部分孩子在学业发展上处于劣势,在比拼学习成绩的学校环境下,他们没有任何成就感和价值感,这自然会严重打击一个人的自恋需要,所以很多孩子会感觉到空虚和无聊。

 

在这种情况下,人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就会寻觅知音,寻找一个相互喜欢的人,以弥补受损的自恋。

人类的本能是寻觅好的关系,在关系中获得存在的意义感,从这个角度来看,青春期的恋情很好的满足了这种需要。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不能把力比多的能量像婴儿期一样投注到妈妈身上,反而他们在尝试着和父母分离,亲密的需求就要另寻目标才能实现,所以这个时期出现恋爱的现象实在是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著名的客体关系理论家玛格丽特·马勒把人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阶段分为:自闭期、共生期和分离——个体化时期

 

马勒认为婴儿在0~2个月时基本上都是在睡觉,很难和外界客体建立关系;2~6个月开始进入和妈妈的关系状态,这时婴儿体验到的妈妈其实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像自己的一部分一样,或者说妈妈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妈妈,是一种融合、未分化的状态。

 

这种状态给人带来生存下来所必需的的亲密感、满足感和愉悦感,这也是我们常常在爱情中寻觅的感觉的最初原型;

 

6个月以后婴儿逐渐开始认识到妈妈跟自己不是一个人,随着自己能力的增长,婴儿也越来越想要去实践,去体验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豪感和力量感。

 

他不再需要妈妈喂食,也想要自己走路,自己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但同时他也会随时检查妈妈有没有稳定地待在那里,等着自己回头寻找的时候她依然在,这种感觉会让孩子更有信心去发展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其实是再一次经历心理上的分离——个体化。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稳定的待在那里,能够做孩子坚实的后盾,他有需要的时候你能给予支持,同时又不牵绊他,能够放手让孩子离得远一些。

那些能够与父母很好的交流、有效的沟通,共同探讨在生活上或者情感上遇到的困惑的孩子,往往内心会变得更加独立去强大,更能很好的应对外部世界,从而很好的发展自己。这种做法也适合于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们。

另一个方面,青春期也是孩子们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青少年会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

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换句话说就是要建立起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一起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可能出现的危机是角色混乱,即不能确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探索过程中往往会走弯路,甚至头破血流。

在众多的自我认同中,性别认同是个重要的角色认同任务。性别认同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看做男性、女性或者某些非传统观念中的性别。

从这个意义上看,青春期恋情也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比较稳固的性别认同。在恋爱中,男孩女孩会模仿、认同某些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男性的行为方式、女性的行为方式。

这种关于自我性别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对一个孩子的心理未定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会为以后两性关系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成长经历。

 

小编推荐往期精华文章:

永久免费心理咨询

恋爱心理学揭秘:没有仪式感的爱情很难长久

恋爱心理学-男生对你感兴趣的信号

恋爱心理学——恋爱的七中趣味心理

恋爱心理学:男人6个小动作 暗示他喜欢你

恋爱心理学-从做法和习惯看穿内心

恋爱心理学 打动女神必学21个绝招

恋爱心理学最新发现——约会成功秘籍

恋爱心理学:1分钟读懂男人的身体语言

恋爱心理学:7个你再给前任机会的理由

恋爱心理学 10大趣味两性差异

恋爱心理学 5种女人容易挑错男人

恋爱心理学分析女人的心理秘密

恋爱心理学 10条最忽悠人的“爱情定律”

恋爱心理学:男女恋爱的四个阶段

这次我们来真的,如何用心理学谈恋爱

恋爱心理学:爱情中男女选择有哪些不同

恋爱心理学:恋爱十诫

学点恋爱心理学,带你了解爱情

恋爱心理学:女性朋友学会这5招,轻松收获爱情

恋爱心理学: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

从心理学角度该如何理解青春期的恋爱

几个好玩的恋爱心理学效应

三个恋爱心理学技巧,教会你谈恋爱的正确姿势

恋爱心理学丨告白技巧

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您必须要了解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