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否健康的发展,对我国未来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那么当代青少年面临哪些心理健康问题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如果你也感兴趣,请和小编跟随作者的视野一起深入探讨吧!
摘 要

目的全面、准确地了解江苏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和特征规律,为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76所学校和164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考察了江苏省青少年在自我意识、社会适应、人际关系等八个方面的特点和问题。结果学业压力、网络成瘾、人生观、身体素质、偶像崇拜、撒谎、早熟七大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小学生在撒谎、早熟方面问题明显,中学生在学业压力、网络成瘾、人生观方面问题突出;在影响源上中小学生家庭环境与教养方式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保证青少年适度睡眠时间;加强性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家庭软环境;净化新媒体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倡导绿色上网。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访谈研究 

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是否健康的发展,对我国未来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今天充满着多元、多变、多样化的社会,随着经济的转型、生活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冲击,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问题日益凸现,表现在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亲子矛盾、学校适应、品行障碍、心理行为偏差等方面导致的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屡见不鲜。目前我国还缺乏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性数据,这对我国开展基础教育监督和教育决策不利,无法推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改革。十九大以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的科普工作。

 

当前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对在一定区域内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相关行为进行追踪调查,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并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动态报告和政策决策咨询报告,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选取江苏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的典型的心理健康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对江苏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特点和存在问题作摸底调查和初步评估,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为改善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

访谈对象与方法

(一)访谈对象

本研究拟在苏南、苏北、苏中三地各选择2_3个县(市、区)作为样本地区,在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城市学校、农村学校、郊区学校、民办学校、职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学校各5所作为样本学校,其中涉及到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职校生几种类型。访谈共选择76所学校,每所学校受访老师2~3名,共164名老师,受访对象涉及到各学校的班主任、心理健康老师、德育处相关领导。为了使访谈取得一定的实效,访谈采取分层抽样和强度抽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虑学校类型、性别、城乡、年龄、职位、学科差异选取受访对象。

(二)访谈内容

访谈内容涉及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本问题,包括自我意识、社会适应、人际关系等八类问题。1.身体健康问题:失眠状况(A1)、视力(A2)、身体素质(A3);2.自我意识问题:身体长相(B1)、偶像认同(B2)、自卑(B3);3.社会适应问题:人生观(C1)、心理弹性(C2);4.人际关系问题:诚信(D1)、自闭(D2)、孤独感(D3)、宽容(D4);5.学习心理问题:学业压力(E1)、考试焦虑(E2);6.性心理问题:早熟(F1)、早恋(F2)、怀孕(F3);7.品行问题:暴力攻击(G1)、犯罪(G2)、吸毒(G3)、打架(G4)、撒谎(G5)、偷窃(G6)、离家出走(G7);8.心理危机问题:成瘾(m)、自杀自残倾向(H2)。

(三)访谈方法

访谈前,成立研究人员、研究生人员专家小组。对访谈员和记录员进行统一培训。访谈之前向受访对象说明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并征得他们的同意,得到他们的理解。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访谈在受访者自愿、自由的前提下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按照扎根理论的方法①,访谈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以个体行为事件为主,获取关键行为事件信息,从而选择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行为事件作为个案。访谈后,整理访谈记录。将全部声音文件转录并产生文本文件,由研究者将被试列举的个案逐一录入。根据逐渐抽象的程度可把编码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级编码(开放式编码);二级编码(轴心式编码,即关联式编码);三级编码(核心式编码,即选择式编码)②。独立阅读文本后,分别对已录入的全部数据进行独立分类编码,将相似的行为组成一个类别群并加以命名,提炼文本中的关键主题和信息,根据重要行为特征和指标对编码结果进行提取、分析与归类,并结合访谈提纲,将数据整合为核心行为特征。

访谈结果

(一)相关行为事件分析

通过对原始访谈材料的语句进行整理,对记录进行行为编码分类,我们得到了26类行为事件。通过对26类心理健康行为事件计算提名,提名平均频次在30次以上的行为类型,结果发现,提及心理健康行为事件顺序依次为:学业压力、成瘾、人生观、体质、偶像崇拜、撒谎、早熟七大因素。总体来说,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行为状况具有显著差异,小学至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不平衡状态,小学生的品行、撒谎、早熟问题明显,中学生的成瘾状况、学业压力、焦虑、人生观问题突出。

从访谈情况来看,江苏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在社会宽容、责任心、吸毒、犯罪方面表现良好。但青少年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困惑,在身体素质上,主要表现为身体素质指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在精神状况方面,主要表现为手机和网络依赖严重、人生观失位、偶像崇拜泛滥;在品行问题上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撒谎、嫉妒、任性自私、孤僻、离家出走、逆反心理;在人际关系和学习方面,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情绪波动较大、考试焦虑、厌学倾向。从年龄上看,不同年级阶段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年级差异越大,心理问题越大。

(二)访谈实录与分析  

1.身体健康问题访谈

身体健康指人的生理机能因素,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访谈内容核心聚焦身体素质、视力问题。

(1)身体体质状况令人担忧,学业任务繁重导致睡眠质量差

青少年的身体体质状况令人担忧,与学业任务较重和手机过度使用有关,表现为睡眠质量差,主动锻炼时间少,学校体育课有的学校重视,有的学校体育课时难以保障。

受访者z(来自城市高中):体育课名存实亡,作业太多,体育锻炼也只有在考前才会有。上体育课时操场上基本没有人,需要体育老师在班上强制叫人上课。上课大多数自由活动多,女生跑步,男生打球,有时打打羽毛球、乒乓球,学生参与度高。

受访者Q(来自城市重点初中):因为学业压力和手机的普及,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班上出现少年白发现象,40多人中超过10人有白发情况。

受访者C(来自城市初中):时间主要用在学习上,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糟糕。50%的初一学生上下学均由家长接送,家长保护过度。

(2)近视低龄化,繁重的学习和户外活动欠缺是视力杀手

视力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访谈中发现,近视越来越低龄化,特别是高学历家庭期望值高,学习任务繁重,孩子视力差。

受访者M(来自区重点小学):孩子近视低龄化越来越明显。许多文化程度相对高的家庭过度重视孩子成绩。某四年级女生,父母是高校老师,母亲喜欢用教育理念来要求女儿,每天保持3小时作业量、2小时钢琴,女孩视力不好,已经500度了。

受访者L(来自城市高中):高中学业压力大,五六个小时的睡眠就是好的了,班上80%的同学戴眼镜。体育课专门玩游戏,不打球,专门玩手机打游戏,视力更差。教学使用的投影仪,会伤害学生视力。

 

2.自我意识问题

 

访谈自我意识涉及主体自身的意识,含有理想的我与现实中的我、主观之我与客观之我,突出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悦纳、自我关注等方面。访谈内容核心聚焦青少年偶像认同、自卑问题。

 

(1)媒体过度渲染,女生追星居多

 

青少年处在一个同一性危机的阶段中,特别是小学生,普遍缺乏对自我清晰的认知,通常通过偶像来标榜自己。中小学学生普遍喜欢颜值高的明星,小学生对于长相漂亮的明星特别喜欢,如TFBOYS。这与媒体的过度渲染有关。

 

受访者W和L(来自城市小学、农村小学):喜欢TFBOYS的同学相当多,相当于当年的小虎队,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女生喜欢TFBOYS,还喜欢宋仲基、吴亦凡、金秀贤、李敏镐、鹿晗、李易峰,以及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男孩追库里,女孩追日韩明星。小学生爱看跑男,多喜欢漫画、《阿衰正传》、马小跳等故事书。

 

受访者D(来自城市高中):女生追星居多,男生打游戏居多。小学生、初中生盲目跟风严重,追星都是国内明星。高中生否定TFBOYS,喜欢吐槽,开始喜欢欧美、日本、韩国的明星。这一点媒体应负主要责任,很多学生不知道榜样人物。

 

(2)农村孩子自闭,残缺家庭的孩子自卑多

 

自卑是由于某种缺陷而产生的低人一等的心理现象,生理和家庭环境因素是引起自卑的主要原因。一些农村和残缺家庭的孩子因处境不良容易自卑,有的不爱说话,甚至易怒。

 

受访者L(来自高中职业艺术类学校):高中男生,兼职打工干保险,内向自卑,不说话,亲戚有钱而他家穷,存在攀比心态,经常在厕所用刀划手,休学两年。

 

受访者C(来自城郊重点高中):一同学家境贫困,高一退学,爸爸有眼疾,靠自助上学。自幼性格自卑,觉得自己无优点,有被害的妄想,身体外貌不好。

 

受访者A(来自农村中学):女孩初二,有些自闭,不愿意讲话。弟弟上幼儿园,家长让小女孩带弟弟。自觉长得不好,父母离异而且母亲再婚。小女孩被家长一送学校就逃跑,保安抓不了。

 

3.社会适应问题访谈

 

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访谈内容核心聚焦青少年人生观和心理弹性问题。

 

(1)学生拜金现象严重,家庭人生观教育严重错位

 

现代社会因物质刺激现象的存在,孩子奢侈化消费的现象越发明显。新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正经历心态上的变化,一些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功利化,扭曲的人生观容易产生拜金主义。

 

受访者c(来自农村中学):现在的学生人生观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生拜金现象严重,大多数学生的理想是找一个有钱的老婆或老公。不少学生认为有钱就是一切,学习没有目标,理想缺乏。农村留守学生生活单调,天天用看电视打发时间。

 

受访者H(来自乡镇中学):学生学习无目标,没有生涯课。有的学生关注点只在学习,不关心国家时事,加上信息闭塞,不知道屠呦呦是谁。

 

受访者F(来自职高艺术类学校):高一男生,有同性恋倾向,和别人发生过性关系。退学,影响其他人学习。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正确,学生的理想是找一个有钱的老婆。

 

受访者L(来自省重点高中):高二男生,学习成绩好。家庭经济很好,父母心理有阴影,家庭人生观教育扭曲,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孩子喜欢尼采哲学,有自杀想法。

 

(2)二孩时代青少年抗压能力弱

 

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养尊处优的安逸感已经在大孩的心里根深蒂固。二孩政策的发布,影响了许多家庭的生活方式,许多年轻的父母没有及时做好对大孩的心理干预。

 

受访者E(来自城市小学):我们要多关注二孩家庭的心理问题,很多小朋友,有的家里已经有小弟弟小妹妹,有的正在准备生二胎,有的小孩不肯去上学,要求父母喂饭,一不顺心就大哭大闹,甚至用绝食和死要挟父母,在学校里会有攻击行为,有的表现很冷漠。

 

受访者G(来自城市小学):现在小孩心理耐挫力很差,一点小挫折就爆发。女孩子,小班时非常懂事聪明,但自从家里有了弟弟以后,整个人就没有精神,早上不肯来幼儿园,在家里无端地发脾气,一定要父母陪她。

 

4.人际关系问题访谈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心情愉快,有安全感与归属感;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访谈内容核心聚焦青少年人际交往、孤独感问题。受访者B(来自城市初中):现在的学生都把个人的情感世界交给了网络,从上网中寻找自己的乐趣。班级里越是有密切关系的同学越容易引起相互之间的嫉妒,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有嫉妒心。

 

受访者M(来自农村小学):很多学生在学校不容易交上朋友,很难让别的同学喜欢,独来独往。学生中独来独往的“独行侠”比较多,没有朋友,上课搞活动找搭档,很多人孤零零地站着。学生作业中有假冒家长签名的,学生抄袭作业普遍,发现考试成绩单上如果老师多给了10分,同学不会跟老师说。

 

5.学习心理问题访谈

 

学习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学习兴趣、成绩攀比、记忆力的波动、焦虑综合症等。访谈内容核心聚焦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问题。

 

(1)考试压力致使近几年休学人数越来越多

 

受访者C(来自城市高中):高三学习强度大,考试压力致使近几年休学人数越来越多。强化班分班造成的心理问题大,模拟考害死人,一到考试的时候就紧张。高中生家长接送小孩,怕路上浪费时间,让在电瓶车上看书。学生跟成人关注事件的点都不一样,时事、新闻基本不关注。受访者P(来自中职校):一些职校休学严重,5000人的学校一年休学十几个。

 

(2)补课现象严重,学习强度大

 

受访者Q(来自城市私立中学):补课现象严重,学校管制太多,包括吃饭都看着,军事化管理。有的孩子拒绝上学,学校缺少人文关怀。课外活动单调,课外班全是学习兴趣班,其他兴趣班没有。

 

受访者Y(来自农村中学):学生学习不开心,很多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普遍学习动力不足。农村中学补课严重,早自修2节,上午4节,下午2节正课,预习课,晚上3节,一天从早晨6点上到晚上8点半,对学习反感。中学生课外阅读只读与考试有关的名著,周末时间安排紧张。90%学生上辅导班。

 

6.性心理问题访谈

 

性心理问题主要是性意识的困扰,有被异性吸引、常想到性、总是性幻想及性梦等表现。访谈内容核心聚焦青少年早熟、早恋问题。

 

(1)城市小学生青春期提前,网站和影视媒体是催化剂

 

受访者Y(来自城郊小学):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早熟,许多小学生亲昵动作公开化。小学三年级男生会用香湖酱、辣条赢得女生芳心。小学三年级就学会了上黄色网站。影视作品让孩子过度社会化,五、六年级学生对性好奇,初中以后会从网上获取信息,浏览黄色信息上瘾,很多学生看网络色情片,男生画黄色漫画,普遍有手淫的行为。

 

受访者s(来自城市小学):小学四年级男生,有一个女朋友,但又喜欢另一个女同学。六年级谈恋爱会有苗头,小学六年级学生发现有拥抱行为,大多数班级同学之间有亲呢的说笑。

 

(2)职高生和农村中学生普遍早恋

 

受访者F(来自农民工学校):一初二男生散播与性有关的信息,喜欢日本动漫(含色情信息),在班上会调戏女生。

 

受访者R(来自城市高中):高中生男性性自慰普遍,行为一年比一年多,男生会接触黄色、血腥的图像、影视,无法控制,有自慰行为。通过网络,学生能做到很好地避孕。

 

受访者H(来自农村中学):农村中学早恋很普遍,早恋跟风严重,恋爱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事情,家长的态度开放。受访者K(来自城郊初中):女追男也多,男女交往很直白,也很大胆。

 

7.品行问题访谈

 

品行问题指人的行为品德。访谈内容核心聚焦打架、欺凌、偷窃、撒谎、离家出走等问题。

 

(1)职校生品行问题突出

 

环境和家庭是职校生成长的重要因素。职业学校有其独特性,因为就业和文凭学历问题,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比其他普通学校更为重要。

 

受访者D(来自中职校):现在的学生难理解,老师管不了学生,学生有恃无恐,甚至生活在谎言中,有人格障碍。有学生经常跟社会上的人混,常去KTV唱歌,发现桌子上的碟子里有白色的东西,朋友给他一根吸管,让他尝尝就吸了,吸了几口,然后就上瘾了,最后满面憔悴。

 

受访者M(来自中职校):一职中的17岁二年级女学生,来自单亲家庭,家长简单粗暴,文化水平不高,她在学校打宿舍管理员,认为老师不敢打她。敌视班主任,父母管不了,经常摔东西,声称要自杀,张口骂人。

 

受访者D(来自高中艺术类职校):职高二年级男孩,迷恋网络游戏,特别是日本动漫,有色情、电子竞赛游戏,不爱说话,答非所问,经常痴笑,家长不认为孩子心理有问题。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差,受网友威吓:你不见面,我就抖出你家秘密。

 

(2)家庭教养环境对孩子品行影响大

 

家庭教养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育起关键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家庭的精神环境、文化环境比物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品行形成的前提。单亲和残缺家庭的孩子品行偏差大,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在孩子犯错误以后只是责怪、打骂,也不会引导孩子。通过“棒打出孝子”管教孩子是一种不好的方法。

 

受访者S(来自一般城镇小学):一小学三年级男生家庭环境恶劣,父亲吸毒,两次坐牢,母亲属于黑社会,父母初中文化程度,他经常撒谎、偷钱,有暴力行为。

 

受访者W(来自城市外来务工小学):外来务工小学学生问题多,偷窃严重,可能是因为家庭贫困。一父母离异的小学三年级学生经常威胁老师,声称要自杀要跳楼,曾三次离家出走,孩子本身不怎么缺钱。偷过老师手机。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父亲坐牢9年,他跟所有的老师顶过嘴,有暴力倾向,不讲道理,只动手。父亲打他,他就打弟弟。

 

受访者G(来自城郊初中):城郊结合地带学校的学生行为问题多,有撒谎、打架、欺凌、偷窃行为,有的会头撞讲台,爬栏杆,在班上会对女生有不好的行为。父母忽视或者过度管教现象严重,觉得小孩什么都不懂,亲子冲突严重。

 

8.心理危机问题访谈

 

心理危机主要是指自杀意念与行为。访谈内容核心聚焦青少年自杀自残倾向、成瘾方面问题。

 

(1)家庭功能低下和学业压力是自杀凶手

 

很多自杀和自残的孩子都受到家庭功能低下和童年时所经历的家庭困境的影响,其中家庭困境表现为被虐待、家人亡故、父母离婚、家庭分裂。家庭功能差成了“幼年家庭困境”与“青少年自残行为”的桥梁。人是需要关注和聆听的,孩子在家庭中需要成人的关注和陪伴。很多孩子由于小时候缺乏家长的关爱和陪伴而自残或自杀。目前学生学业压力大,由于解压方法的缺失,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就会越来越严重,为日后的自杀自残埋下伏笔。因此,提高家庭功能可以有效地减少青少年的自残比率。

 

受访者P(来自城市中学):高中女生,有自残问题,主要是学业压力没法释放。初中生的自残也是学业压力大,心态畸形化,受到好奇心驱使。

 

受访者B(来自城郊重点高中):一高一男生,由单亲妈妈抚养长大,由于妈妈做生意,他经常独处,该生经常到女生厕所偷窥,被发现后想跳楼自杀。

 

(2)你要不让我上网,我的人生就没有意义

 

目前许多网瘾治理机构开展了心理辅导、军事拓展,甚至还有药物治疗。我们要了解网瘾是怎么产生的,很多有网瘾的学生是因为家庭关系沟通不畅,家长缺乏共情能力。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依恋关系,建立依恋行为,这是根本。父母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孩子一起上网,能起到监督作用,又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因此要和孩子加强沟通,共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需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他离开网络环境,如:旅游、运动、爬山、家庭聚会、生存技能训练、体验农村孩子的生活。

 

受访者z(来自城市中学):孩子在玩游戏中有成就感,家长不让上网,孩子会拼命的。现在的孩子因为玩网游放弃了学业,一个人封闭在家玩游戏,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倔强,任何人的话都听不进,也不讲卫生。玩游戏的时候吃饭的时间也会忘记,谁也喊不动他吃饭。高三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有时会看小说成瘾,逃避现实。

 

受访者z(来自中职校):失控家庭的孩子会出现网瘾,电子产品需要家长正确引导使用,特别是在时间控制上。

 

受访者R(来自重点小学):一名小学四年级男生,网瘾严重。妈妈管理比较松,他拿成绩与妈妈讨价还价,他对妈妈说:“你要不让我上网,我的人生就没有意义。”

 

(三)成因分析

 

‘今天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学校教育让孩子失去身体的健康,社会教育让孩子失去心理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系统,因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家庭因素和学生个体因素,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于个体的结果。

 

1.家庭教养功能缺失,特殊家庭问题严重

 

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会产生很大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子女能否健康成长。在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就是青少年的性格培养,许多家庭父母都忙于工作和人际应酬,对孩子养而不育,或推给老人、学校,使孩子缺乏紊隋。有的单亲家庭,使孩子形成心理阴影;有的暴力家庭使孩子身心受摧残,留下仇恨、报复的阴影;有的家庭望子成龙,软硬兼施,使孩子欲哭无泪;有的家庭对孩子不闻不问,任其胡作非为;有的父母不良的言传身教,致使孩子从小便走上歪路。

 

受访者T(来自农村小学):家庭里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男孩被带进城市,女孩留在农村。女孩在成长过程中被忽视,缺乏父母的关爱,早熟。农村教育水平低,家长文化水平低,经济不发达,家境不好,网络不发达,信息闭塞,父母对孩子零关注。如果父母离异,孩子的性格差异会很明显。

 

受访者B(来自中职校):职校生离异家庭、不完整家庭的居多,多子女的家庭多,父母的监督教育角色缺位,对孩子的学习与要求不高,学生自我评价低,价值感低,通过结交社会朋友或者虚拟网络来满足。

 

受访者P(来自流动学校):一些家庭父母爱的方式简单粗暴,小孩感受不到爱,父母没有爱的能力。父母忙于生计,无时间打理孩子,孩子课外无阅读,但孩子自理能力强,很纯朴。特殊家庭辍学的多,拆迁户一半以上的小学生有兄弟姐妹,很多家长不在乎成绩。生意越大、越忙的家庭对孩子越没要求。家长不接受孩子心理有问题,估计有30%家长不配合学校。苏州某学校有58%的单亲家庭,爸爸妈妈不问孩子,有的离婚后父亲不许妈妈探视孩子。

 

受访者M(来自城市中学):一些高文化学历的父母喜欢用教育理念来要求孩子,导致小孩压力大。有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非常完美,在家里表现差,有的动手打妈妈。对上网行为全靠武断,母亲剪了网线,孩子就不想上学了。

 

受访者S(来自郊区小学):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源,流动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问题严重,父母文化水平有限,不知道如何参与孩子的教育。

 

2.信息化社会环境不良,人生观受到冲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良的社会环境往往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从调研中发现,苏北孩子比苏南孩子好教育,比较单纯。社会的多变性、多样性及信息社会化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人生观的生成,致使青少年道德失范和违法犯罪。

 

受访者Z(来自城郊中学):网络提供了一个让人逃避的绝好场所。当社会资源比较缺乏时,人就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网络中人的关系是淡薄的。初中生迷恋在网上建立友谊和结交异性朋友,有的迷恋玩游戏、聊天,有的沉迷色情内容,人生观受到冲击。

 

受访者P(来自城郊中学):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严重的行为问题,去网络中结交社会上的人,他们白天睡觉,其中甚至有些孩子动手打自己的父母,觉得妈妈很无用。

 

受访者N(来自农村中学):城里孩子多才多艺,而农村的孩子落差很大,很孤独,觉得生活无意义。受访者W(来自私立学校):苏州的经济水平好,有很多的贵族学校,贵族学校的家庭大多优越但是没有时间管理孩子,孩子就会迷恋网络,活得很空虚,一些孩子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差,网友恐吓“你不见面,我就说出你家秘密”。

 

3.学校教育有偏差,心理课不受重视

 

当前我国的中考和高考仍在主宰着多数学生的命运,因而学习成绩便成为重中之重。受访者R(来自城市初中):老师狠抓分数,学校注重分数,学生也只好忙于分数。中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社会活动较少,和同学、朋友之间的沟通时间也在逐渐减少,这使他们的情绪压力不能够缓解,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一定隐蔽性,老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不能及时发现。另一方面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老师身心疲惫,巨大的压力和繁重的工作,使得教师本身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凸显,势必会反作用于学生身上。

 

受访者F(来自私立中学):当前学校心理健康课普遍不受关注,初中兼职心理课不算工作量,其实学生上心理课很开心,但是属于副课,心理健康老师大多兼职其他课。苏州一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占80%,学校没有心理健康老师,孩子在家没人管。

 

受访者S(来自城市高中):班级名字繁多,最好的叫基地班,中等的叫实验班,普通的叫强化班,学校有个华星班是经过严格筛选的,20男,20女,全年级前40名才能进,模仿南通的学校,有很多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但行为却很幼稚。

 

受访者B(来自城市初中):师生关系在有些方面不好,有些学生通过贴吧、群、网络用语言攻击老师。现在家庭根本不配合学校,学校会禁用手机,但是家长心疼孩子,偷偷给添置手机。

 

结论与反思

 

(一)结果分析

 

对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但是小学生在品行问题、撒谎、挫折适应问题方面较为突出。在学习方面,学习习惯没有形成,注意力不集中,在人际关系方面不能和同学、家长合理沟通,自私现象严重,需要心理辅导和矫正。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和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大部分中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悦纳,兴趣爱好广泛,心理承受力较好,但在访谈中也发现学习竞争给学生带来显著的心理压力。中学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学业压力、体质弱、人生观模糊、成瘾问题,其中迷恋网络、自我中心、青春期逆反、厌学心理、早恋、追星等,成为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现象。

 

与中、小学相比,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薄弱,职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突出问题表现为游戏成瘾、人生观、品行障碍和自卑,主要集中在品行、人际关系、自我悦纳、择业、性心理、情绪等方面。职校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没有认同感,学习动机不强,没有目标。究其原因,既有受到家庭结构、家庭教养环境,特别是父母亲的教养态度的影响,也有来自社会大环境的浸染,社会上甚至出现对中职生的歧视和人才使用上的偏见,也与职校生自身个体心理发育不成熟息息相关。

 

(二)对策建议

1.身体素质亟待加强,保证青少年睡眠时间

 

调查发现,当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堪忧,学校和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是反映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睡眠质量问题相对突出,说明国家教育体制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问题。生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生长主要在睡眠时完成,无特殊情况不要侵占睡眠时间,应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质量差影响青少年的情绪,使得青少年情绪多变,处于低落消极状态。国家已将保证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列入法律,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对中小学生的睡眠问题作了详细规定:小学生必须要保证9小时以上的睡眠,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至少8小时。

 

2.加强性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调查发现,青少年性意识趋向开放,城市小学生青春期提前,网站和影视媒体是催化剂。职高生和农村中学生普遍早恋,学生接吻普遍,老师不敢制止。性早熟会增加日后青少年的抑郁风险,家庭要营造健康良好的环境,适时给青少年讲解一些生理和性的知识,了解孩子性早熟的原因,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念.、性观念,父母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观念、行为、社交关系。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防止受到侵害和做出越轨的事。学校要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环境,开设生命、性健康课程,杜绝性别歧视和早晚熟歧视。

 

3.营造家庭软环境,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调查发现,家庭教养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大,家庭功能低下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隐形凶手。家庭环境的良好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科学性对青少年健康人格和健康行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儿童从一出生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积极动因,他主动从环境中寻找、选择适宜自己的刺激,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儿童自出生起就表现出明显的天赋差异,而这些差异又影响父母的行为。①在家庭硬环境上,出身于农村家庭、多子女家庭、家庭经济条件差、双亲不健全、父母文化程度低下的孩子,处于逆境生长,其心理问题比率高,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流动家庭的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在家庭软环境上,家庭的功能体现在情感交流和形成社会价值观上,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会严重刺伤孩子稚嫩的心灵。如果父母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孩子就倾向于顺从、腼腆、被动,缺乏自信心;如果父母接受孩子,则孩子情绪稳定,兴趣广泛,行为更符合社会的要求。民主型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但在现实中,独生子女较多,保护型教养方式占较大的比例,这就使孩子的依赖性较强,家长的教育素质高低对孩子的生活观念有极大的影响。较低阶层的父母更倾向于使用强制和权力介入,对儿童自由更多地加以限制。②母亲的文化水平、职业明显影响其母性意识③,抑郁的母亲与孩子的交往质量差。儿童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些不良习惯和行为一旦被强化、固定下来,往往难以矫治。温暖对儿童社会化进程所起的作用是十分积极的,它会促进儿童道德感、成就感、良好社会适应和利他行为的发展。因此,营造家庭软环境,改善家庭教养方式,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家庭教育,这是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一环。

 

4.净化新媒体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调查发现,由于媒体过度渲染,青少年拜金和偶像崇拜现象严重。随着网络的发展,短视频APP、手机社交软件的大量涌现,新媒介所传达出的思想也参差不齐,对缺少自我概念的青少年来说人生观的失衡在其群体中日渐凸现。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青少年的金钱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严重冲击到个人的人生观。青少年拜金现象体现为崇尚金钱,把金钱视为社会地位的衡量标准。非主流媒体的大肆渲染,使得青少年的价值观错位。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个性追求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偶像崇拜作为一种情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产物,在今天越来越渗透着新媒体的影响。

 

面对几乎没有话语权的青少年,媒体失去了对青少年的引导责任。社会对学生的价值导向失衡,媒体有很大的责任,很多学生不知道榜样人物,只知道明星,青少年人生观问题不容乐观。中学生的关注点只在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信息闭塞,许多学生不知道屠呦呦是谁,不关心国家时事。净化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应加强政府、社区、学校、家庭、社会的配合,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5.构建良性学习状态,倡导绿色上网

 

调查发现,由于学业压力致使近几年青少年休学的人数越来越多,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社会公害,手机依赖、网络成瘾较为严重,失控家庭的孩子会出现网瘾,手机占时间太多,生活脱离现实,亲子矛盾冲突经常由于手机成瘾引发。

 

学习压力尤其是来自学业的压力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青少年因难以承受学习压力而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的事件频繁发生。目前我国的就业制度、高淘汰率的教育环境和学校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价值取向,给青少年带来了学业压力。因此,要进行心理疏导,缓解青少年学业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减少作业量,构建一种良性的学习状态。

 

青少年网瘾的对策应从预防和干预两方面思考,要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合力,形成有力的监控机制,规范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家庭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感,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渠道,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给予青少年充分的归属感,倡导绿色上网,掌握好上网的“度”,减少青少年不良信息接触率。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把休息时间和娱乐活动时间还给青少年。青少年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要加强对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完善自我价值观系统,形成科学的“三观”。对于严重网络成瘾者,要科学规范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积极开展社会体验活动、亲子课堂及心理治疗工作。

小编推荐往期精华文章:

永久免费心理咨询

你能分清爱情和友情吗?

说服别人有哪些黑科技会用到心理学中知识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从面部表情识别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人会有哪些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讨论:为什么大家对坏消息更愿意当真

别忘了展现你的亲和力

疫情都经历了,当然要收获心理健康

职场人务必注意心理健康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疫情当前,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心理健康十标准                                                       

在线学习期间,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正确面对逆境

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

心理测试题目
心理测试:你们的爱情堡垒牢固吗??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不是心理变态?

心理压力测试:您的孩子属于哪种“压力”类型?

职场心理测试|Let's talk

人格心理测试|通过手相看性格

心理测评——为您解答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测试:你这辈子是什么命

心理测试:测出你最真实的一面

人格心理测试|从偏好的音乐看朋友

心理健康自测!你今天的心情怎么样?

人格心理测试|吃相看出性格

人格心理测试|密码反映你的心

心理测试:看看你的心机指数

心理健康测评|除了体检,你更应该心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