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kson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第八个阶段 :「统整对绝望」,提到人们到了老年,会花比较多的时间来思考回顾过去,试图去整理一生所经历的事件与经验,借着生命的回顾来检视自己的一生,在过去事件中所作的决定有无遗憾;如此不断反覆的检验自己的过往,来为自己的生命定位是圆满或失败。

在澳洲的研究;接受过去与正向接纳自己的人与忧郁症较少关联;认为自己的一生是不美好的、心中充满悔恨遗憾的,往往在老年时抱怨连连、抑郁终日。因此如何统整过往所有经历与回忆,才能接纳、肯定自我,让老年时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Atchley在1989年发表「连续理论」,是阐明人在老年期因应日常生活的方式,依然延续着过去的经验和策略,基于这样的模式来维持一个人的内在与外在的认知、行为结构,随着生活所产生的改变是一种连续的演化,生命的进程与过去没有任何的中断。在一个熟悉的模式中连续的进展,对老年生活相当重要,因为关系着一个人对各种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环境受到压迫时的承受力。

从职场上退休意味着人生部分责任的交托,生活方式将有很大的改变,这一个非常明显的阶段变化,更令人不得不面对「老」,必须重新规划生活的方式、调整生活的步调;「退而不休」的概念其实是现代人可以好好琢磨的方向。第三人生意味着许多的大有可为。有人开始实践过去的梦想,有人开始改头换面重新做回自己。

现代许多的老人既健康长寿、又高知识、社会经验丰富,在在都是社会各阶层请益的对象;过去几十年有各种组织机构快速成长,提供许多服务与学习的机会给老人参与,许多退休成人也志愿提供一己之力服务人群、维持与社区的连结,改善社区,同时也是帮助自己处理生命的改变。

年纪渐长,记忆变差、动作、反应变慢,是最常被用来反映老年现象的语汇。而最常用来研究老化现象的「心理动作速度」亦称为「反应时间」,无数的研究结果都让学者一致同意 : 人们渐老、速度渐慢,而且被认为是老化的唯一泛宇宙行为改变。

虽然反应渐慢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假如让老人练习,或是做的工作是他们有经验的,那么速度就会加快。唯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工作容易时,这种假设是正确的;当工作较费力、较困难时,「工作记忆」是认知表现的较好预测因素;除此,健康老人未必就会比较迟缓。

创造力若以一个人创造的想法,或是一个人所作的主要贡献来看,必须由不同的生命时期、不同的学科来考量;就年龄来考虑时,一个人创造想法是由20几岁逐渐增加,30几岁答到高峰,之后开始逐渐下降,但是下降不代表人们完全停止创造,只是比年轻人较少而已。

Simonton的分析提供了一模式,来解释成人期创造生产的高峰是在成人早期后期,到中年早期之间接着逐渐下降。这个分析让我们了解为什么各种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包含了很多的学者;年长者提供全面的环境背景,年轻研究者提供源源不绝的新奇想法。

智慧的人是受人尊崇敬爱的人,是否和年龄有关呢? Baltes和Staudinger多年研究发现,有智慧的人与年龄并没有关连,而是有赖于他或她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与特殊专业经验,以及必要的认知能力与人格。在根据多位研究者综合认为,有智慧的人是能够统整思考、感觉与行动来处理问题,换句话说智慧人具有慈悲与同理的特质,他们能够克服直觉反应、关注人类的核心经验与价值,智慧的人能够洞察情境进入事情的深处,不仅仅查觉到的只是事情的表面

圣经中的箴言第八章11节说:因为智慧比珍珠更美,一切可喜爱的都不足与比较。什么因素可以帮助一个人成为有智慧的人?Baltes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检视:一是心理能力,二 特殊的专家条件,三助长生命的环境,例如教育或领导经验。 Kramer强调成人期发展的情感与认知的完整,造就智慧的行动力。

阿兹海默症─失智症,记忆、智慧的杀手,失智症像立可白,将人生累积的所有过往一笔一笔涂抹消去,仿佛不曾发生过的生命事件,却又在白色抹痕中透出些微的痕迹隐隐约约,是否从好的一面来思考,经历了人生的高山低谷、悲欢离合,失智也把许多不美好的回忆消去,人从「心」回到出生时的单纯-─无忧无虑。

阿兹海默症是一种身体智能衰退的病症,失智症像一只啃蚀老人的害虫,周遭的家人一同受害。如何抵挡对抗这只害虫,根据研究,深度维持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所能承担的责任,这个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使命感,就是对付失智症最佳利器。

如何在我们意识清楚时就练习面对生命的终点─死亡,尤其在身体衰残即将谢幕时能潇洒俐落的微笑告别,想必要真心诚恳的思考并且预备,好在人生最后一程过得自在,并画下一个完美的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