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丛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当然不仅仅只有“心灵鸡汤”,科普也是很重要的哦!现在,就让我们接着来说一说关于“病”的话题吧!

  三、“老师我得了抑郁症,怎么办啊!”

  哎我说,你们怎么就这么喜欢给自己贴标签呢?小小年纪失个恋就哭着说自己得了抑郁症,抑郁症是那么好得的吗?不仅是抑郁症,还有焦虑症、强迫症、拖延症……诸如此类,加个“症”字这问题可就完全不同了哦!那么区别在哪里呢?

  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没有“症”,那就只是一般的不良情绪,比如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等等。失恋分个手,情绪低落天天哭,看到前男友的东西就想到他……对不起,你还没资格被诊断为抑郁症,只能算是正常的抑郁情绪。不良情绪引起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倾诉、压力宣泄、注意力转移等自我调节方式得到缓解或解决,甚至有时放着不管也会消失——毕竟人的精神世界也是有自愈功能的,而且有句话不是说“时间会抚平伤口”嘛!不过最好还是及时处理,因为如果不良情绪较严重也是可能发展为其他心理问题的。

  如果带上“症”,那么就属于神经症的范畴了。这里说的神经症和之前的“神经病”不一样,并非是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而是一类心理问题的统称,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等。它与一般的不良情绪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心理冲突的“常形”(对应不良情绪)与“变形”(对应神经症)。所谓“常形”,就是心理冲突与现实有直接联系、比较容易被人理解或者具有道德色彩,而“变形”则与之相反。举个例子,你背着老婆和小姨子好上了,这令你感到很纠结很痛苦,这样的心理冲突就属于“常形”;你考试考得差,然后开始每天纠结到底该不该吃饭、为什么要吃饭,这就是属于“变形”。

  如果属于神经症范畴,最好也还是去寻求正规医院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因为通常神经症也是需要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的哦!

  四、“老师我可能是同性恋,帮帮我!”

  性取向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毕竟这可是事关一生的幸福,所以当一个人开始对同性产生性冲动或者性幻想,他难免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我是不是同性恋?然后很可能就会感到恐慌。那么,你到底是不是同性恋呢?

  判断是否同性恋的标准其实很简单: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同性恋,也就是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同性恋,那你就是;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那么即便你和同性发生过关系,你也不是同性恋。认同自己同性恋身份的人不会因为这个身份而感到痛苦,而是会以这个身份去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不认同这个身份的人会因此产生各种负面体验,想要摆脱,也就是说向我们求助的通常都不是真正的同性恋,只是因为一些心理问题或者不好的经历导致对性的认知有偏差,是可以进行调整的。

  同性恋不是病,只是代表了一个相对小众的正常群体,应该得到尊重;但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是同性恋却做出了同性恋的相关行为,那或许你还是做做心理咨询为好哦!

  需要补充的是,有几种性变态(性心理障碍)范畴内的症状可能会被误解为同性恋,如果出现,或许还是到精神科就诊为好:一,异装癖,也就是强烈地想要通过穿着异性服装来得到性满足并付诸实践,至少持续半年,比如男的穿连衣裙出入各种场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穿男性衣服也常见于女同性恋群体,但这是为了吸引对象而不是通过穿着获得性满足,不属于异装癖。二,异性别癖,指的是心理上对自身的性别认定与解剖学上的相反,且持续存在变性的愿望;比如一个男的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女的,自己身上的男性性征令他感到恶心和厌恶,一直想要变性;这类患者也会穿着异性装扮,但并不因此得到性满足,而且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或者变性,很可能会出现生存意向下降、也就是自杀。

  (部分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定期更新,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