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丛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当然不仅仅只有“心灵鸡汤”,科普也是很重要的哦!继心理疾病上的一些误区之后,我想聊一聊关于心理咨询师的一些误解。心理咨询师也只是普通人,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万能。这些误解非但会令咨询师有些尴尬,有时候还会成为“咨访关系”构建的阻碍哦!

  一,“我在吃XX药,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上一个系列已经说了,心理咨询师不是精神科医生,我们自然也没有处方权,没有使用药物的资格和权利,那么问我们吃什么药好不好自然也是徒劳的——我们根本不懂啊!

  心理咨询师的从业培训通常是围绕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基本的心理咨询技巧这两方面进行的,这相当于是心理咨询师的入门;然后,我们需要根据个人兴趣和适合度进行进阶的培训,也就是选择“流派”进行深入学习。心理咨询的流派非常多,比较出名的包括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行为等等,涉及到的心理治疗方法就更多了,而且还不停地有新的疗法诞生,比如系统脱敏疗法、森田疗法、催眠疗法、家庭疗法、格式塔疗法、合理情绪想象疗法……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也不为过。但无论哪一种,都不涉及药品的使用,所以可以这样说,心理咨询师对药品基本上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的状态,除非你刚好问到了有医学背景的心理咨询师,那你的运气还真不是一般好哦!

  二,“我好想哭啊,为什么?”

  就类似这样,总有来访者会要求心理咨询师在不了解背景资料的情况下直接告知自己不良情绪的原因并解决。

  嗯……这让我想起曾经的一个女朋友,她拿着个吃得剩一点的冰棍递给我,我问她你还要吗?她说不要了,然后我就扔到了垃圾桶里……然后她就,生!气!了!她说:“你怎么就猜不到我的想法呢,我是想让你吃干净再扔啊!”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T_T。你想怎样你说嘛,干嘛一定让我猜呢?猜错了对大家都没好处,这个风险有必要吗?

  大家觉得这两种情况是不是有点类似呢?心理咨询师不会读心术,不可能根据你的一个简单描述就猜到你的核心问题、并“顺藤摸瓜”地找到背后的原因然后漂亮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更详细的描述,尤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是否有什么特殊的事发生”、“你的内心体验是怎样的”、“除了你说的表现外还有什么表现”、“你自己对此有什么分析看法”这些关键性的信息,所以一个系统的心理咨询的第一步通常都是收集背景资料。如果信息不足就要求我们做出判断,我们当然可以做到——猜谁还不会嘛!但如果这样的判断与实际情况有偏差,导致影响后续的处理效果,吃苦头的恐怕还是来访者自身。

  所以,如果可能,尽量别让我们猜,这种“猜错”的风险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你们觉得呢?

  (部分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定期更新,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