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阿英
三年的轰轰烈烈烟消云散,又到凤凰花朵开放的时候。淡淡的风,淡淡的泪,记忆跟着感觉慢慢变鲜活,那段青涩、那段留恋、那段不舍、那段悲怆、那段凄美、那段甜美…时时在耳边萦绕,在眼前跳跃。空气中弥漫着悠悠的伤感的气息,时不时传来入学新生的欢笑和懵懂,依然无法消释那一摞摞的沉重、落漠…依稀做了这些梦。
炫目的阳光,葱郁的绿荫,不知疲倦的知了,梦里面我们顶着大大的太阳,穿着涂鸦的校服,完全忽略了额头滑下的汗滴,我们拉着手,恨不得将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收进相机里。时光如梭,岁月如歌,几度梦回,绿城如昨。
放学后,正匆匆忙忙地往我们预先定好的地点赶去,站在车水马龙的马路边,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有一种眩晕的感觉,这感觉越来越强烈,我觉得心脏猛烈跳动、胸闷,很害怕、很担心,我多么害怕再也见不到我的好伙伴。就在我双腿发软、无力、倒下的时候,眼泪汹涌而出……
“我几次想问,请问还有多少时间,还有多久就到分离?(场景切换)打电话,不管是我主动打给别人,还是别人打给我,最后说‘该挂电话了’的总是我。(场景切换)参加集体活动,享受着时光是多么美好,到了快结束时,我频频看表。
梦境的真实是基于我们潜意识层面的,在心灵世界,是一种体验的真实,是一种内心世界的真实。所以说,梦是智慧的,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金钥匙。梦例一呈现的是安全型依恋的类型,对分离持乐观豪迈的态度,梦例二呈现的是对分离的深深的恐惧,是回避型的依恋;梦例三 呈现的是矛盾型依恋,希望在分离时占据主动,好让自己受伤的感觉轻一些,害怕被迫分离……。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面临的是同样的分别,不同的人所做出的反应和产生的情绪却千差万别?这些都源于童年关系的模式,会在成年关系的模式中比如友谊、爱情等中呈现出来。
尝试提取一下你跟母亲(或者照顾者)最早有关分离的记忆,心理学家发现,孩童时期与照顾者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会决定我们长大以后与自己所处环境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方式在环境变化的时候常常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安全型依恋的人在面临分离的时候,会用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哀伤和忧虑,争取机会与重要的人和事物道别,在进入新环境后,无论是在人际关系还是在工作中,他们能够较快地建立新的信任感。回避型的人常常显得对分离“漠不关心”他们可能会回避临别的场面,一般关系的人感受不到他们内心的悲伤和焦虑。在新环境中,他们可能不会非常主动地融入,更有可能做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怨声载道的人。矛盾型的人面临分离时不太会表达悲伤,而更多地表现出焦虑和不安,往往心情比较烦躁,情绪容易波动,甚至暴躁易怒、敏感、易激惹,无法专心地做应该做的事情,有时让周围亲近的人感到不知所措。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简单地清晰地被归入到三个类型中去,随着成长延续和经历的跌宕起伏,也可能在几种类型中发生转变。不过,现有的很多研究已经表明,具有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往往能够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且较少地表现出适应问题。因此,学习一下他们处理环境变化的方法,可以减少过渡时期焦虑不安的心情,并且为进入新环境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当然,某些适应出现障碍,而超过了本身的调整和觉察能力的必须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另外,适当地表达哀伤。分离的本质是与过去拥有的东西告别,在这个过程中,哀伤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过于强烈的悲伤会使人变得非常脆弱,压抑悲伤会令人崩溃,所以,适度地表达哀伤,既有助于我们处理分离,同时也能够使我们与分离的人的情感联接更加紧密。参加毕业典礼,记录自己的心情,找重要的人诉说分享,或者自己一个人孤独地流眼泪,都是不错的方式。
与重要的人或事物说再见。尽管你和他/她可能还会见面,但以现在这种身份,以这样的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见面的机会即将一去不返,用你自己的方式与他们告别,等待别离后再次的相见。你可以找机会与同学朋友相约小聚,一个人走一遍学校所有的地方,写一张卡片,一封信等等。
收集一些与过去回忆有关的线索。把留恋的地方用照片、录像、文档的方式记录下来,几片树叶,几本书,同学留言,一个发夹,一个小饰物,一个背包……带走属于你的记忆或者有关它们的线索。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