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hangzhou心理咨询专家 蒋阿英
我,是一个带着深度近视眼镜,瘦削单薄的小姑娘,一直稳居年级桂冠、品学兼优的孩子,父母亲对我的期望值比较高,从小就灌输给我学习能改变命运的信念,经常会催促、安排我超额学习的内容。
而我从小就好学,做完作业就阅读课外书,很少跟小伙伴和同学交流、玩耍。老师的表扬、同学羡慕的眼神、亲戚的称赞让我很享受这一切,也使我更加沉湎于昏天暗地的自主独立的学习。可是看到别的同学肆意地玩耍,而我却无法拥有欢快的基调充分享受与她们在一起的时光,我总对那些尚待解决的事情忧心忡忡,对流逝的时间满怀惆怅。因为好静,我长的瘦弱甚至发育不良。
我不会享受闲暇,一有空就想着读书和作业。有时刻意不让自己学习,然而这样却反而让我觉的不舒服,甚至还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无所适从感。但如果一直沉浸在学习中也会觉得疲倦、不舒服、了无趣味……
心理分析: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在经历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件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在高强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可能或强或弱有些强迫。这对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迅速进入思维状态是有帮助的,但应该要能合理安排时间,要有享受闲暇的能力。
“闲暇”对一个中学生来说,是人际互动,内心省察,生理、心理状态调整的黄金时间,但对于上述故事中的她来说丧失时间的感觉却令她无法忍受,甚至会感到正在丧失自我。为了避免这种感觉,她自然会想方设法消灭空闲,而这种方式也确实让她获益。她从小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和社会的承认,她自始至终都在试图通过大量的学习来从外界获得认可,这也增加了她跟父母和老师之间情感正向、肯定性的联结,增加了内心的安全感。于是她对这种享受方式进行强迫性重复,不愿意让自己舒服些,一旦舒服了心理上便会觉得即是对父母、老师的背叛。基于强迫性重复的特征,要打破强迫性重复的怪圈,需要心灵与强迫性重复的力量做斗争。
这种转化也许是个漫长的过程,但不要着急。首先赋予自己一些权利,如享受闲暇,留存充裕的时间来给闲暇,接纳不舒服的感觉,要有足够的时间让这种不舒服发酵,让自己在这种感觉中浸泡,慢慢地适应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起初,只持续体验几分钟,为的是不要产生焦虑。然后逐渐地延长时间。经过一段时间后情绪的波动时间会越来越短 ,同时要增加自身的运动,增加和家人、同学的交流,变化交流的方式和形式。
又如写日记,每天晚上花10分钟记录白天的闲暇经历:做了什么事,遇见了什么人,思考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意义是什么,寥寥数语。开始,有点强迫自己这么做,但渐渐地,每晚写上几句的习惯让我在白天参与闲暇的分配时有很强烈的参与感,能够更清楚地体验它们。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