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wenzhou心理咨询专家 董旭
没洗的衣服、汽车要修的小毛病、说好的旅游计划、需要长期坚持的运动…...这些都是再小不过的事了,但这些事情却没有得到最妥善的解决,我们永远选择在明天去完成他们,或许这些芝麻绿豆早已变成如高山一般难以逾越。一拖再拖,积重难返,我们戏称这是现代人的绝症,优秀道路上的绊脚石---“拖延症”。
首先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不是很习惯把这种不是病的心理现象称呼为“症”,因为大部分人口中的拖延症还构不成心理问题。可是如果以一个非心理咨询从业者的身份去看,那画面将是可怕的。它的确会我们的生活有影响,虽然还不至于直接毁灭我们的生活,可它会以近似于水滴石穿的方式逐渐割裂我们的生活,消磨我们的意志,以至于让我们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为了那些本应该很早就完成的工作而辗转反侧,自我怀疑,从而焦虑、抑郁等等的负面情绪全都爆发出来,在那一刻,拖延症才开始显露出它真正可怕的地方。相比较现实世界的威胁,“拖延症”对于情绪上的摧残才是它最可怕的地方。
100个拖延症患者,有100种情绪,但很少积极方面的情绪,极个别的亢奋者也是属于寻找刺激和喜欢挑战的异类,既然大家会在拖延的任务面前体验到焦虑和失败,那为何还会拖延?明明在理性上是要督促自己及时完成,但到头来还是选择了推迟,这种意志与行为上的背道而驰,往往让我们很困惑,是什么让我们拖延了?
(一)我们天生就有拖延的基因
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让我们了解都我们有拖延的生理基础。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他们把我们的大脑划分为两个区域,第一个区域叫做系统1,也叫边缘系统,主要负责我们的饥渴、伤痛这些本能的,动物性的生理反应,简单的说就是负责我们眼前的任务。而第二个区域,系统2,也就是我们的前额叶区域,这个区域就主要负责我们的决策、计划、意志,它擅长长远的任务。所以如果系统2足够强大,我们是能够理性的执行计划,但要是我们的系统2妥协了,那我们就会屈服于及时享乐,选择放弃或者延迟。但是有个很不幸的消息:系统1作为远古生存的利器,而系统2相比较系统1而言成型的要晚很多,所以在器官结构上,系统1要强大很多,所以我们是具备拖延的生理基础的,甚至还有人将拖延成为一种进化的副产品。在美国就有一个案例,有个女大学生病人脑损伤,虽然其他区域都没问题,但系统2这个区域不是很好,结果她整个人就性情大变,她再也不能忍受和计划,根本做不了任何决策。
(二)越冲动越拖延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越是冲动的人,可能越是不会选择推迟,因为一冲动,就选择把问题给解决了。可事实上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冲动的人在冲动的时候所做出的行为,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再也无法忍受因为现实刺激而带来的负面情绪,才去选择采取行动,换句话说,冲动的人做事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情绪,而不是因为意志。只有当情绪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出于消解情绪的角度,他们就会选择采取行动,而在众多的行为中,推迟或者放弃任务无疑是消除情绪最快的一种方式。试想一个很难忍受焦虑的人,一旦尝到了推迟的甜头,他就会不自然的学会这种行为模式或者处理情绪的办法,到最后不断的强化了他的拖延情况。
(三)充满诱惑的潘多拉魔盒
当我们为拖延而感到沮丧的时候,其实我们也不必完全归因于自己。当我们放眼于整个人类的历史,至少从目前为止,已经没有哪个时代的诱惑比我们现在所处的现代文明更加让人难以忍受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影,我们在享受一个个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乐的时候,无疑也是在打开一个个的潘多拉魔盒,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对于我们实现一个长远的计划或者说是战胜拖延提升了难度,我们需要比以前的人付出更加坚定的意志才能抗拒这些活动。当我们因为任务而感到焦虑的时候,这些外界诱惑可以迅速让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战胜焦虑,这种快速有效的处理情绪的办法代价往往就是拖延。
(四)可能会,可能不会
随着对于拖延背后的心理活动更加深入的研究,任务价值回报这个概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当一个任务的价值回报越迟、越不确定,那我们拖延的概率就会越高。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侥幸心理,每个学生在放弃做题的时候,都会想“做了这道也不一定考”、“做了这些也并不一定对于我的成绩有多大影响”,事实上这就是价值回报在作祟。让我们再看看把青少年牢牢吸引的游戏,我们会发现那些网络游戏有一个特点是正常教育无法匹敌的,那就是网络游戏把玩家所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用经验、装备等东西进行即时反馈,从而让每个玩家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付出是如何取得结果的。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即时回馈,或者明确价值的方法也在被逐渐使用,比用减肥软件会提示我们吃的每个东西的卡路里、理财产品会将受益按每天的方式进行反馈等等,这些方法的背后都是在降低我们价值回报的不确定性或缩短回报时间来降低我们拖延的几率。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