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hangzhou心理咨询专家 许涛

  去年,我参加了一个月的集团森田疗法,在最后的一次课上,施教授引用了一个残疾朋友的话“我经常在想,冥冥之中一定有一位神在默默注视着我,帮助着我,我该怎么报答你,我的神”,这也是我现在的所思所感——怀着感恩和自然的心态去享受这多姿多彩的生命。

  11月4日下午,我们第一次聚到了一起,施教授用风趣的话语和大家身边的小故事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出“症状不是病”,困扰我们的不安焦虑等症状其实反应出来的是我们内心的欲望——求生的欲望、求全的愿望,希望得到周围人承认的欲望。只要有欲求就会有不安,这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在以前,对于焦虑和不安,我们都是否决的态度,要对抗和消灭它。而森田的理解是:不安与欲求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与其追求不安的原因,不如对不安态度的思考,转变认识。“冰块融化与温度回升”、“偶遇疯婆子前后”、“开车时候的油门与刹车”让大家都不觉得这是在接受治疗,倒像是在一起互帮互助的感悟生活的艺术。紧接的一周时间里大家都在结合自己的症状和经历来消化对“症状不是病”的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中许多朋友都勇敢地站在讲台上剖析自己对症状既往的认识和现在的理解(对于饱尝社交恐惧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进步啊)。第二次课的重点是社交恐惧的发病机制,也就是森田神经质与精神交互作用。听了施教授和曲教授的精彩演绎才发现森田疗法博大精深,要学习和领悟的地方真的还有很多。曲教授谈到的“对症状的关注是症状存在的支柱”、“忘记白熊实验”、“君子不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节课中,除了生动形象地阐述森田神经质导致的精神交互作用外,施教授还在潜移默化中向我们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认识:像我们这种执着性、感受性和上进性强烈的人固然可能掉入完美主义的泥沼,但也是我们的优点与长处,结果如何关键是看我们怎么理解和运用了。在第三次课上,话题是大家最熟悉而又最容易犯迷糊的“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触过森田疗法的人,我想都会知道森田疗法中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话儿。施教授对这句话有他自己的理解。按日语的原话直译过来,“顺其自然”就是“各症状原封不动,保持原样”,而“为所当为”就是“应做的事”。

  顺其自然其实是一种境界,是不需要任何努力的,当你专心做事时,不知不觉你就顺其自然了。所以若要精炼的话,只要记得为所当为就可以了。古语云“无为而至”,我想一方面也是这个意思。在最后一次课上,施教授给了我们最关心的问题的答案。首先就是关于“治愈”。这句话我是在我的笔记本上标了五角星的:“所谓治愈,并非是指症状的消失,而是纠正把这些看作是异物的认识,体现(顺其自然)的一种生活态度”。

  很多朋友刚接触森田疗法的时候都会感到森田说道理说得太棒了,症状在短时间里也似乎不见了,但是过不了多久,原来的症状又出现了或者是原来的还没好完全又出现了新的症状,整个人被沮丧和绝望的情绪完全控制住了,觉得一切又回到了从前甚至更糟糕,一下子失去了治疗的信心。我想这里面的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对“治愈”的理解上,具有森田神经质的人骨子里还是渴望最终没有一点点症状。施教授指出,从“共感期”到“被动顺应自然期”,再到“能动顺应自然期”,最后升华到“陶冶期”,只有当一个人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不安常在”,方可无所驻心。接着施教授又谈到了很现实的问题——人际交往的技巧。从于震环到骆润法,从卡耐基到拉封丹,施教授娓娓道来,逐个剖析,原来人与人交往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和技巧。

  形式上的森田疗法第一期治疗班虽然结束了,但精神上的感情纽带已经在彼此的心田连接。难以完全用语言表达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一种微妙的,只可意会的快乐和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