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新

  首先需要说的是现在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过分的“功利”、“着急”和“焦虑”现象,由此出现了诸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青春期提前”等这样的“伪命题”,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就出现了太多的揠苗助长现象,结果一定是“欲速不达”、“得不偿失”甚至“适得其反”,家庭教育以及孩子的成长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最基本的规律就是“三分点悟,七分等待”,违背了最基本的规律,后果不堪设想。在本文里我主要谈一下孩子的“自私”问题以及家长的应对办法。

  其实我认为“自私”绝对不是“孩子”的人品问题,而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都是首先要为自己,只不过成人会顾及面子或者为了某种交易把自私“伪装”的比较深一些而已。我不止一次看到过家长大声斥责孩子,你怎么这么自私,这么小气,你的玩具为何不能给弟弟玩一下呀,孩子可能会死死地攥着自己的玩具,就是不给弟弟玩,或者刚刚给弟弟玩了一下就想要立即要回来;还有很多小孩子看到别人的玩具就想要抢过来玩甚至占为己有,而自己的玩具从来不给别人玩。家长们很容易步入一个误区,就是有句古语说“三岁看老”,实际上这句话更多的说的是孩子的性格以及品质,并不涉及“人的本性”问题,我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就会觉得很孩子真是“可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

  有次听一个教授讲座,他讲了一个案例从而阐发了自己的观点,我是很不认可的,他说他女儿在4岁多的时候,是很自私的,有一次他买了12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孩子喜欢的不得了,他和孩子一起把苹果洗干净之后放在茶几上就去接电话,接了几分钟电话回到客厅发现茶几上的苹果一个都没有了,肯定都是被孩子藏起来了,就问孩子,孩子说不知道,他就开始生气地“反复追问”并且要求孩子必须拿出来,孩子勉强的拿出来一个并且咬了几口才递给爸爸,爸爸就很生气的批评了孩子,强逼着孩子一个一个拿出所有的苹果,孩子的表情越来越难看,最后伤心的哭了,这个教授反而看着战利品高兴的笑了,以为自己矫正了孩子“自私自利”的习惯。这个事情如果让我处理的话,我会微笑的看着孩子,对孩子说,看来你是很喜欢这些苹果呀,能不能给爸爸分享一个呢如果孩子不愿意我宁愿不吃,其实孩子还是很好说话的,等到新鲜感一过可能就会自己拿出来。我儿子经常的表现是,我买回来吃的,他首先“霸占”,等他吃够的时候才会给我“分享”一点点,我觉得也很正常,很符合人性,肯定要首先满足自己,成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孩子的“自私”问题的解决,我认为要分年龄分阶段,5岁左右的孩子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自私,他的表现只是人的本性,完全可以顺其自然,如果一定要引导的话,可以首先鼓励孩子给家长(如果有兄弟姐妹的话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食品,当孩子递过来食品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毫不客气的吃掉,并且表示感谢;接着鼓励孩子给小朋友分享玩具和食物,或者先可以和小朋友交换,当然这需要过程,可能会有很多的冲突;5岁以上的孩子随着接触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他会很自然的“慢慢”掩饰自己的“自私表现”,因为什么都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孩子容易得到孤立,所以这是让孩子在现实当中“体验式的学习”,如过有必要引导的话可以如上所述那样引导。引导的前提是家长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要示范,主动首先给孩子分享一些东西,主动给家庭其他成员或者亲戚朋友分享并且有意让孩子看到,甚至让孩子参与,这样孩子很容易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