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新
智慧这个词语在当今培训界、咨询界里面随时都会被提到,使用频率极高,但是每个使用的人究竟有没有真正理解智慧的含义呢?我觉得不一定,有的人认为智慧就是见多识广;有的人认为智慧就是聪明才智;还有的人认为智慧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而智慧一词在字典里的解释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字典里把智慧“具体”成一种能力。是能力就可以培养和提高,下面谈谈这种能力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体现,我想主要从思维方式的层面阐述一下提高的做法。
我觉得一个人真正的“强大“绝对不是说这个人多么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当然这些也是必要条件,真正的强大一定是思维的强大,就是我们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怎么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当我们的思维非常灵活,能进能退能转换能发散的话,我们就能够找到最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我们思维过程中有局限有障碍时,那么我们在说话,在举止当中都会体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家长,同样是人,但是大家的行为表现、思想境界都有区别,本质上是思维的层次不同。
我把思维范围大致分为:核心思维、直线思维、逆向思维、转换思维和发散式思维。下面依次说一下各种思维的正确运用。
核心思维往往首先代表一个人的“三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一个人看待事物的基础观点,决定了一个人行动方向。举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觉得正确的核心思维应该是:帮助孩子健康、幸福、独立的成长、生活,这个核心思维的前提是“帮助”,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养育孩子不是包办孩子的一切,你只是帮助他,这个界限一定要清楚,后面三个关键词也非常重要,家长朋友们就要问自己:我的孩子健康吗?幸福吗?快乐吗?怎么才能实现这个标准?假如一味的逼孩子提高成绩能实现吗?一味的要求孩子上兴趣班能实现吗?现在的“分数很高”和“兴趣广泛”就一定能使孩子一生幸福快乐吗?现在的“成绩一般”,孩子就一定不会幸福吗?所以核心思维错了,你就在拿孩子“做实验”。
直线思维就是思维像一条直线,只能出去回不来,碰到“水泥墙”要穿过去,碰到“钢板”还要穿过去,实在穿不过去了,哪怕碰的“头破血流”,仍然还要坐在墙下面不停的“困惑”,心想,看我休息一下怎么穿,而从来没有去思考说,哎,我使了这么大劲都没有过去,那么我能不能“放松一下”,站起来走走,看看墙上有没有“门”让我一推就能轻轻过去。所以这部分人注定会走极端、钻牛角尖,这就是家长的“固执”,举例,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用一些传统、简单、粗暴的方法,批评责骂是家常便饭,用了很多次都没有见到明显“效果”,但是家长们仍然还在用,从来不去想,既然批评责骂没有用,那我能不能尝试一下赏识孩子的办法,这就过渡到了逆向思维层面。
逆向思维就是看问题能出去还能回来,这是比较高的一个思维境界,体现在家庭教育里面就是有的家长从来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一味地把自己的“标准和希望”强加于孩子,家庭里面的矛盾大多由此而来,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现在的“代沟现象”,家长和孩子无话可讲,有时候甚至水火不容。所以要用好逆向思维家长一定要多顾及孩子的感受,多研究孩子的需求然后再去满足。怎么才能心平气和的做到呢?这里就要用到转换思维了,就是家长要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你希望别人强制命令你吗?你希望别人逼着你工作吗?如果不希望,请不要这样对待孩子。
转换思维就是要假定你是对方的处境,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就请你先这样对待别人,有句话说:若要公道打个颠倒,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思维很关键,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用得好的话效果是惊人的,举例:我打了你一拳,你一定会觉得痛,那么我为了转换你的痛,突然问你,请问我刚刚打你这一拳,你觉得有多少斤分量?你可能就会思考多少分量的事情而忽略的本身的疼痛;转换思维还可以帮助孩子把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变过来,关键是在于家长的悟性和自我修持。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大多由此而来,所以家长们要注意在言谈举止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性太强”,你的一句随意的话一个随意的肢体动作可能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阴影”。那怎么实现这种状态呢?需要家长朋友们不断的“修炼”自我,达到“当知当觉”的思想状态,活在当下,做到“即知即行”,每时每刻都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如果觉察不到,可以随时随地有意识的问自己这句话:我在干什么?举例,当我们对孩子“河东狮吼”的时候,要问自己,我在干什么?我是真的在教育孩子吗?真的在告诉孩子如何做吗?还是只是在释放我的情绪?有太多的家长根本不知道“我在干什么”,稀里糊涂的在教育孩子。那么当我们修炼到能够真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知道,我该怎么做?这就是发散式的思维。
发散式思维是最重要的一个思维能力,就是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不断的拓展自己的思路,然后从这些思路当中找出最佳的一个思路,举例:同一个问题,一般人可能只能想到一两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运用了发散式思维之后可能想到五六种甚至更多的办法,然后找到最好的办法。举例,孩子在家里想要剪刀来玩,一般家长会不允许,那么怎么办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厉声拒绝,任凭孩子哭闹,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做法可能就是“温柔的坚持”,那么还有其他办法,比如对孩子说,我给你找一个某某物品(孩子可能比较感兴趣)你先玩吧,玩一会孩子可能就忘记了剪刀;或者可以说,外面天气很好,我们出去玩一会吧?实在不行还可以就把剪刀找给孩子让他玩,一般情况只要家长稍加留意不会出现什么危险,玩一会孩子可能就没有兴趣了,就自动不玩了,这都是解决问题“发散”出来的做法。
总之,运用好自己的思维,就能发挥好自己的智慧,让我们一起修炼吧……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