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军

  职业幸福感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依靠外界给予,而是靠自己用心去寻找和体会。就辅导员个体而言,增加个人和谐能力,确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认识自己的职业,正确认识自己,是提升职业幸福感的根本源泉。

  1.明确职业发展前景

  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几种方向:职业化或专业化、科研型、教学型、学历型和管理型。辅导员一入职场,就要善于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把握发展趋势,对自己职业生涯作理性和科学的规划。高校辅导员要认清高校的发展形势及对辅导员业务和专业素养上的要求,加快专业化、专家化步伐,学习和研究并重。如果职业有了很好的规划,那么个体认同其职业价值,就会提高工作责任感,积极合作,乐于奉献。假如辅导员能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以享受的态度投人其中,那将直接从日常的管理教育工作中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中体悟到职业的价值和生命的升华。

  2.培养健全人格

  据研究,高外向、低神经质、低精神质的人格特质与辅导员工作更加匹配,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更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辅导员在工作和生活当中应当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这些特质,如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一名辅导员应有的素质和形象,并培养自己的生活热情和交往兴趣。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乐观的心境;悦纳自己和他人;拥有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融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营造和谐的学生成长氛围和自身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遇到困难,倾听多方意见,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挑战。一个善于从正面解读现实的人,是持续产生职业幸福感的源泉。一个人格不断健全的人,也必然能越来越多地体验到幸福感。

  3.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辅导员应该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践行心理咨询知识,提高自己的适应调节能力。劳逸结合,释放各种压力,增强身心愉悦感,从而有效克服职业倦怠。首先要优化亲人和朋友的支持网络,重视同事与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当产生负面情绪时,能主动倾诉心声,释放心理垃圾,及时得到同事和朋友的帮助和关心,使自己能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与工作。第二要建立稳定的家庭后方基地,在自身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时,在温馨的家庭氛围里容易得到缓解。第三要合理进行归因和职业规划,从个人实际出发,确立合理的抱负,激发工作积极性,减职业倦怠的产生。在成功或失败归因分析时,多将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少埋怨客观不公,提高其自我意识和愉悦感。第四要避免逃避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面对压力和问题不退缩,要冷静思考和认真分析,积极整合资源,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将负面情绪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积极情感。第五要学会用各种心理咨询知识自救。辅导员应积极践行心理咨询知识为自己减压,增加心理调节能力。通过规律的体育锻炼愉悦身心,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并在自我调节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和谐自然的人生观,从而提高自身的幸福感。

  4.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提升幸福感

  首先要提升积极体验能力。辅导员要学会尽量悦纳自己和他人,因为你能容世界多少,这个社会才能接纳你多少。以尽量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工作中不可控的因素,这样可以更多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无论在何种糟糕工作状况下,都要看到积极的方面,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是得与失相伴。提高自己的职业知识与能力,产生工作胜任感,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价值,感受到这份职业带来的幸福感。其次要营造积极心理契约环境。在学生管理中,辅导员是直接接触学生的一线老师,所以在管理中有直接话语权,学校管理者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上,必须保持与辅导员的不断沟通,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同时也使辅导员了解学校的发展需求,达到双方需求的协调统一与默契。学校管理者要运用增加辅导员工作自主权和提高决策参与度,增进辅导员和学校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营造良好的心理契约环境。第三要学会欣赏。世界上有无数美好的东西,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欣赏和放大别人的优点,缩小或淡化别人的缺点,就能减少牢骚和不满,就能感受到更多地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