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baoji心理咨询专家 杨子墨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我的家人看到我的言论,会不会觉得我又脑袋抽了,而我会不会接到母亲的连环夺命催。其实我只想单纯的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如果可以,还希望给予我身边那些还在挣扎着的、困惑着的、痛不欲生的人慰藉,仅此而已。

  首先需要澄清一点,我不想做卫道者,我只是一个说自己想说的话的普通人。

  很多人,包括很多心理咨询师都觉得同性恋是病态的、难以接受的,没接触到的时候我也觉得难以接受。

  只是人的想法是会改变的,而我也比较善变。我遇到了、了解了,并且不带任何私人情绪的接受了这种取向者的“存在即合理”。

  就像很多老师说的那样,同性恋有可能是环境造成的、情感的畸形释放,这种现象在很多女校、男校还有部分单一性别工作区里很常见;有些是人格障碍造成的性别认同问题,比如一些女生男向、男生女向而求爱同性的人;也有些是遗传上的问题;还有些是大环境下开放化的诱导,那些好奇的、跟风随从的……

  那么,除此之外呢?

  除此之外,非病态的因素呢?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原因了吗?

  那么,爱情呢?

  这世间除了亲情,同样广为流传的大概是爱情了吧。古有焦仲卿和刘兰芝,今有不抛弃身患绝症的恋人的小情侣,西有朱丽叶和罗密欧,东有梁山伯和祝英台……太多太多的爱情故事,让我们难以忽视这种感情。而这种至纯至粹的感情,又曾被多少人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那么这种感情,都不能成为那些取向小众的人的支持吗?

  虽然说叫嚣着爱情而去寻求前列腺快感的伪同性恋取向者也有些,可是真的爱情呢?那种“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的爱情;那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那种“你是男的我也爱,你是女的我也爱”的爱情呢?

  梁山伯爱上祝英台的时候,祝英台还是他的同窗好友,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那个女扮男装的祝英台用她的人格魅力让梁山伯折服。我们无从得知梁山伯是否一开始就知道祝英台是女孩子,但是如果他是不知道,那么他爱上祝英台的时候,祝英台在他的认知里还是男性吧。那这段流传至今的爱情,歌颂的是什么取向的爱情呢?即便史料证实梁山伯和祝英台不在同一时代,可是也没抹杀他们之间爱情的歌颂,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爱情在很久以前就不分性别?

  爱情有错吗?没有吧,错的不过是性别,错的不过是眼光,错的不过是不合群。

  人生在世,亲情是一种血脉联系,友情是一种存在联系,而爱情是一种需要联系。没有亲人,朋友,爱人我们都能够很好的活着,只是爱情让我们变成更美好的模样,那是不同于家人、朋友所能赋予的美好。失去家人的孤单是遗失了疼爱的孤单,失去朋友的孤单是遗失了支持的孤单,失去了爱人的孤单是遗失了欢乐的孤单。没有什么不了失去,只是失去了就不够完美,如此而已。

  肯定有人秉着大男子主义的思想,对男同的承受方有着轻蔑与轻佻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我不置可否。我只想问一句,如果不是害死人的爱情,谁会甘为人下呢?你觉得女性生来就愿意当承受着么?不,绝对不是。如果不是这生理构造,如果不是爱得深沉,谁会心甘情愿的委身于人?

  是,我用了过激的“甘为人下”和“委身于人”,这个中滋味,总有人会明白。

  写到这里,你是不是想说我在诱导视听,传播小众取向?如果你想这么想,我也只能一笑而过。因为最开始我就说了,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没有任何的意义。

  你会用同性恋者多携带艾滋病毒来斥责这种取向的人?

  可是我们都知道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三:母婴、性交、血液。而这三种途径并没有任何一条说是同性恋者会传播艾滋病吧。

  你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评判被逼娶亲或者被迫嫁人的同性恋者吗?

  我国有将近两千万的同妻,同夫的数目就不得而知了。这原本就是一件悲哀而无奈的事情,因为更多的人还挣扎着不知该结婚还是顺从本心……我不能站在道德的高度评判这样的行为,只能说他们也是一群可怜人儿。他们可怜而又可恨之处就是对于他们的配偶多有亲情,而非爱情。

  会有人说我是无病呻吟吧,大概是会有的。

  我们的认知不同,我们的朋友圈不同,我们的接受能力不同,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不同,所以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呵呵,那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