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

  谈到创伤,一般人可能觉得陌生,但几乎每个家庭都至少有一位亲朋友好友会抱怨自己有失眠、多梦、情绪起伏大等状况。这里我们先用一个小故事为出发点,一起来学习身心疗愈的过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美丽的草原上,小兔和小猫是每天一起上学玩耍的好朋友。这一天放学早,小兔突发奇想,邀请小猫一起到森林边缘玩耍采小花,小猫一口答应了。就在他们一边采花,一边说笑时,突然听到庞然大物踩断树枝的声音,他们立刻躲到草丛里,屏气凝神,观望着树林里发生了什么事。

  远远地,一只大野狼往小兔和小猫藏身的草丛跑过来。这时候小兔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完全僵住了,发着抖却怎么样也移动不开自己的脚(内心我很想逃,可是却逃不掉,一种无力的沉重感蔓延至全身,害怕与激怒在我不注意的时候控制了我)。就在大野狼快靠近的时候,小猫急中生智,跳出草丛对大野狼说:你一定跑得比我慢!之后,小猫就急速朝最近一棵大树跑去。大野狼被小猫的喊声吸引,急速追着小猫。可是,小猫很快就往大树上奋力一跳,再跳…,一下子就跳到最高的树梢上了。树底下的大野狼也试着往上跳,可是试了一下就知道跳不上去,大野狼很挫败,只好气冲冲地往森林深处跑回去。小猫跳下高高的树,回到刚才和小兔一起藏身的草丛,却发现小兔还僵在那里动不了,小猫只好背着小兔往回家的方向走去。

  自从发生遇到大野狼这件事情之后,小猫就发现小兔变了,他常常做恶梦,也常因为被吓到而发脾气。

  在当今人类世界,大野狼代表着各种让我们感到有极端压力或威胁的人事物,有些人由于身心整合能力受限,某些被视为平常的压力状况,也可能让他们觉得生存受到了威胁。所以,当人们面临巨大威胁而身心无法回应时,身心创伤便有可能发生。

  身心创伤主要症状可简单分为:

  · 侵入性的(包括不由自主地回想创伤事件)

  · 逃避创伤带来的相关外在的人事物与内在的认知情绪,甚至是情绪上的麻木。

  · 长期的过度激发状态。包括:惊吓、惊怒、对环境中的危机异常敏感、注意力无法集中,表现出自我破坏的行为。

  在这个故事中,小兔和小猫对大野狼的反应截然不同。所以相同事件在每个人心中的主观体验是不一样的,大野狼客观上是能伤害到小兔和小猫的。但小猫并没有把大野狼看作是无法应对的威胁,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于是急中生智发展出应对方案。

  小兔没有机会像小猫一样,结果他的身心状态一直处在紧张的状况下,无法整合极端压力带来的身心变化,一段时间后发展出各种生理与心理症状。所以,当我们身心无法应对威胁,出现因整合威胁带来的极端反应时,会比较容易发展出创伤后症状。

  整合需要我们身心停留在容纳之窗内,如此才能承受不同程度的情绪与压力,消化、吸收和整合创伤的经验。

  小兔已经独自受苦了好几天,心情起起伏伏,不断被再现的创伤回忆困扰,小猫因为担心小兔,带来了小鹰一起拜访焦躁不安的小兔,聪明的小鹰并没有追问小兔发生了什么,而是先帮助他与此时此刻的环境接触,帮他重新将注意力导向当下,当我们能够观察眼前的人事物,而不被内心的情绪与思绪的黑洞吸进去。当我们紧张得僵住时,很难一下去做出其它的动作,这时只需要动动眼睛,这个动作并不会引发更多的焦虑,而在身旁陪伴的人,可以用鼓励的方式营造出对环境的好奇心。

  通常情况下,被困在身心失调创伤里的人,没有太多的身心资源可以去思考,可以运用视觉或其它身体感官或者用言语描述自身知觉的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整合大脑语言思考与身体感觉的不同部位。在整合过程中,我们的身心开始活在此时此刻,当下安全的讯息传到身心深处,让我们从心底了解危险已经远离,或者至少理解到我们暂时处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也就减轻了身心的紧张程度。

  记得曾经有一位诗人说:“我的心是危险的邻居,我尽量不独自去拜访”。在创伤疗愈中,愈是受过长期创伤的个案,咨询师或陪伴者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就是不让受创伤的人独自回到过去。在咨询中,当个案知道咨询师有能力注意到他们的状况又不会让他们独自面对过去的创伤,无形中就建立起初步的合作默契,在双方合作建立起资源与预防能力后,一起克服过去的创伤。唯有当我们有能力调整身心状态与相关的情绪时,才能够更深刻地面对埋藏在深度的黑暗地带及负向信念。当我们的身体感受到强壮、稳定,心灵回到中心,才会相信自己是强壮、稳定的,这时我们才有力量去拥抱曾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