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beijing心理咨询专家 余华

  我认识这样一对夫妻,他们已人过中年,一起经营着一家小的外贸公司。我在那里,短暂工作了数月。

  你若以为,夫妻十多年,已经平淡如水,那么你错了。他们哪里是水,简直就是火山爆发。打起架来,男人骂娘,女人就骂祖宗。男人扔书,女人就上去抓脸。并且,是当着几个员工的面。这样的武侠片可不是一集,而是连续剧,我从第一次见识时的呆若木鸡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后才承认一个事实:如火如荼的婚姻真的存在。

  有人或许以为,夫妻过了这么多年,儿子都进入青春期了,还这样隔三差五地在他人面前撕破脸,这夫妻早晚得散伙。事实正相反,我虽然很快离开了那家公司,但是多年以后,通过一个中间的朋友,我得知他们不止婚姻异常牢固,而且公司的规模越做越大, 每年都可以成交几亿的贸易额。

  婚姻的最大杀手并不是夫妻打架,有的夫妻就是喜欢用武侠的方式进行沟通,但如若双方武艺悬殊大,总有一个人处于被压迫的地位,才会动摇双方的关系。否则,势均力敌,男人不赚便宜,女人也不吃亏,两人第二天就又说说笑笑,根本不会把偶尔的武艺切磋当成动摇婚姻大业的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两个非常相似的人,且有把公司做大的共同目标,又有婚姻捆绑在一起的共同利益,这样的婚姻不会破。

  心理学家这样说:相似性是促进两个人互相吸引的最大推手,相似性广泛地反映在人际关系的多种特质纬度上。所以说,互补性从来不是婚姻的最强粘合剂, 相似性才是。而我们最喜欢的人,是对我们的好感不断增加的人,好感的产生都是来自彼此认可的相似性。

  当然,这个例子不够浪漫,夫妻俩经常骂娘并不值得宣扬。如若举几个最优等婚姻的例子,很容易我们就可以发现,成就他们婚姻典范的秘密就是他们之间惊人的相似性。

  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曾经有着非常美满的婚姻,而她的第一次诺贝尔奖就是与丈夫比埃尔·居里一起获得的。在《居里夫人自传》里,居里夫人讲起他们的相遇以及对于科学的探讨,发现再也找不到和自己如此相似的人。于是,他们决定结婚,并一起并肩研究放射性元素。在大女儿出生后,他们的经济并不富裕,但夫妻两人又是有着一致的看法:居里夫人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而不是回家照顾孩子。除此之外,他们对于科学的献身精神也有着一致的高度,对于镭元素的发现,他们并没有为了经济利益而申请专利,而是直接把提炼方法公布于众,为的是尽快促进社会工业的发展,他们俩人同时坚信:这是最正确的决定。因此,无论是家庭观,还是事业观,居里夫妇都是观点相同,步伐一致,精神共通的。这一点,无疑对于他们取得杰出的科研成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国内,我们也有这样的优等婚姻的例子,比较知名的就是钱钟书与杨绛。杨绛先生曾经这样回忆道:“多年前,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到过要娶别的女人。’我把它念给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钱钟书先生有家喻户晓的名作《围城》,杨绛先生也有催人泪下的《我们仨》,他有追求,她也并不落后;他是文豪大家,她也是文人巨匠。如此看来,比翼齐飞的美满必须是两人都向往着同一片天空,并且不忘记丰满自己羽翼,否则,很难齐头并进。

  生活中,很多夫妻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其实这和相似性并不矛盾。这样做肯定是为了家的共同利益出发,关键的一点是主内的妻子不应放弃修身,更不应停止进步。两人或许经济收入上有些差异,但思想见识应该保持对等,双方一直可以愉快而轻松地交流,对一些重大事情的观点一致, 没有哪方感觉到“对牛弹琴”的沟通挫折。

  舒婷的《致橡树》我们耳熟能详:“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而著名的女权主人者波伏娃对于爱情也与舒婷有着一致的看法:“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两个自由的人互相承认的基础上;一对情侣的每一方会互相感受到既是自我,又是对方;每一方都不会放弃超越性,也不会伤害自身;两者将一起揭示世界的价值和目的。对这一方和那一方来说,爱情将通过奉献自身展示自己和丰富世界。”

  因此,婚姻中的我们都别忘了发展自己的同时,看一看对方的脚步。如果对方领先太多,就需紧追几步;如果对方不够进取,也别忘了鼓励加油。有共同的追求,向着同一个目标使劲,做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一根绳上的蚂蚱,离开了就如同失去了左膀右臂,在一起就如虎添翼,可谓最优等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