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zhengzhou心理咨询专家 赵淑霞
一、学生基本情况:
某女生是本班年龄最小的,父母离异,跟母亲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自我约束力不强。畏惧困难,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是个没用的人,学习成绩不好。
入校后感觉学习困难,感觉学校各方面要求太严格,不想继续在学校上学,因其母亲不同意,被迫留校。纪律散漫,贪玩,喜欢上网,一年级因外宿受到学校记过处分,二年级上期又出现过外宿情况。经常因玩手机、着装不合规范等上曝光台,德育量化分数不及格,甚至还出现负分。经常因不打扫卫生,整理不好内务,晚上熄灯后打电话等事,与寝室同学发生矛盾。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十三四门功课有七八门成绩不及格。
该生心地善良,有为集体服务的意识,有改进自身不足的愿望,也能听取家长、老师的教诲。
二、帮扶措施及效果:
1.鼓励锻炼自理能力,树立自信心。
一年级刚入学时,她还不满十四岁,从未离开过家,从未洗过衣服,突然所有的事情都要她独立完成,做不好还被扣分;学校各项要求都很严格,自由散漫惯了的她很不适应新生活,内心充满矛盾痛苦;她总想把寝室内务做好,可总是被扣很多分;她明知道学校的礼仪规范,却总管不住自己;明知道外宿是要受学校纪律处分,还心存侥幸,夜不归宿;想好好学习,可听不懂,学不会。她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再努力也没用,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经过多次和她谈心交流,我了解了她内心的苦闷与无助;通过与她寝室的同学交谈,我发现她们怕寝室扣分,又觉得她年龄小,经常帮她整理内务,结果她反而越来越懒,该做的事情也不做了。她母亲还经常来学校替她洗衣服。由此我觉得要帮助她,并让她树立自信心,首先要让她自立起来,培养锻炼她的自理能力。因为“让孩子独立的过程是无法替代经历的,正如母亲不能替至爱的孩子呼吸一样。”孩子如果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处处依赖别人,这无疑等于剥夺了他成长的权利,限制了他的自我发展,也降低了他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孩子性格的核心,也是前进的动力。如果缺乏自信,就会对自己的智商、能力产生怀疑,形成一种消极的依赖心态:一些事情我不能做,做了也做不好,我不做还有人做。
我分别找她和她寝室同学谈话,并联系她的母亲,告诉她们锻炼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如何帮助她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每次去寝室,见到她挽着袖子,戴着手套洗衣服;或卷着裤腿,拿着拖把拖地;或头上蒙着毛巾,站在桌上擦拭电风扇……我内心无比喜悦,由衷地连声夸赞,而她在夸赞声中,也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有信心。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所有学生,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后进生,我始终都是一视同仁,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她们。特别是后进生,我总是小心谨慎,尽量不批评她们,避免伤及她们的内心。但是,有一次,我终于忍无可忍批评了她。
那是二年级上期,她又一次外宿,她不但不承认错误,还用红色笔写了个字条,当作遗书让同学转给我,说我“是残忍的老师”。她自从进入幼师,我都是耐心开导、鼓励教育,从未说过她一句重话,我不知道“残忍”二字从何而来。不过我也没给她计较,而是安排同学劝解她,以防不测,并与其家长联系,她母亲答应第二天到校。第二天是周五,我下午两节课,下课后到班给离校学生批假条,看见一名同学在哭,我就把这名同学叫到走廊,询问情况并安慰她。正在这时,她气冲冲从走廊那边走到我面前,梗着脖子,脸扭向一边,也不看我,连一声老师也不叫,就开始大吵大叫,指责我让她妈带病来学校,让她妈久等了……对于她的无端指责和不尊重,我再也忍无可忍,就大声批评了她几句。之后我回办公室见她母亲。她一见到母亲,就在办公楼里撒泼哭闹、寻死觅活。我让她母亲把她劝进办公室,等待她情绪冷静下来。
我们坐下来交谈,她抱怨没人理解她,埋怨我不该让她妈带病来学校。我反问她:“你理解过别人吗?你为你母亲着想过吗?你心疼过你母亲吗?你理解过你老师——我吗?我母亲现在躺在病床上,生命危在旦夕,你们谁问过?我儿子那么小,孤零零独自一人在家,谁管谁顾?……”当说到这时,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
之后,我和她母亲又给她讲了很多:外宿特别是在网吧过夜的危险,同学对她的担心,老师、家长对她的关心、期望等等。后来她母亲把她带回家,继续开导教育。
返校后,她交来一份深刻的检讨,并表示要痛改前非,用实际行动来弥补错误,不让老师失望,不让家长伤心。这次,对她思想触动很大,她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能让她坚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改掉不良习惯,除了我经常和她谈心之外,还安排了一个学习好、乐于助人的同桌帮助督促她,让她同寝室的同学关心鼓励她。
从那时起,她再也没有过外宿情况。虽然还会因打扫卫生不好、礼仪不规范等扣分,但她会主动去义务劳动,把扣的分数补回来,德育量化成绩也达到及格以上。虽然她仍有很多门功课不及格,但也能看到她积极主动复习的身影。她还被同学评为“班级进步最大之星”。
三、教育感悟:
教育转化学生是一个充满辛酸、反复漫长的过程,不仅劳力伤神,而且还会伤彻肺腑、肝肠寸断,但是教育转化学生也是一个快乐幸福的过程。就如一粒砂石钻进了河蚌柔软的躯体内,河蚌岁痛苦万分,可是河蚌包容了这粒砂石,正是河蚌的包容,才使这粒砂石变成晶莹剔透的珍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心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只要教师有一颗炽热的爱心,用博大的胸怀,无私奉献的精神,去包容学生,关心理解他们,耐心等待他们成长,他们的心扉会在爱的光芒的普照之下缓缓开启……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