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beijing心理咨询专家 张蕴波
[一]存在先于本质
人的任何存在状态都是人的自由选择,存在的过程就是自由选择的过程。人类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且使人的本质成为可能,所以先有了存在(自由选择),后有人的本质。这些说起来拗口,如果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来就明白了。当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如此这般的存在,没有这样的选择,也就没有了这样的存在。当你选择自杀,那么你将以死尸的状态存在。
今天下午在地震局那里等公交车,每次两班车,所以时间间隔壁一般车要短的多,当发现一辆黄色的公车和很多拥挤着上车的人,我便没有犹豫的登上了那辆车。走过几站后,发现这是一个我没有来过的地方。于是意识到没有做对公车。
黄色的公交车远去,并将我孤伶的留在桥上。开始下雨、刮风,打伞很难行走,想搭车,发现由于自己多买了几本书,只有7块钱在身上。关键是已经迷路了。此时想起自己的笨拙和这个珍贵的时间,我大喊着:“fuck! Fuck !”并后悔自己没看好车号就上车了。只有给朋友打电话,让他在宿舍楼下准备好打的费等着我。当时我在桥上被风雨和浪费时间遭受痛苦时,知道那是自己的选择,有了那样的选择,才体味到此时的存在,此时的状态。不是吗?“存在先于本质”的直接诠释就是:人的选择造就了他自己。
萨特将世界的本体论——装在意识里,臭屁马克思主义的教条者往往加上价值判断:这是主观主义;当一种哲学以人为中心而出现的时候,那么它必定是自主的、主观的。萨特强调的哲学自主性、存在的主观性就是在强调选择的自由和自觉。正是如此的表现,让人感到他的论说的无穷魅力。
[二]绝对自由
萨特说“人注定是自由的!”也就是说自由不是人性或者选择的结果,它是强加在人身上的东西,是人的存在,自由属于有意识的存在结构,存在的过程就是自由选择的过程。自由选择是绝对的,“绝对”的意思是“无条件的”,就是说选择不受任何条件的决定;除了人自己的自由选择外,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决定人的存在。人虽然是在各种条件下做出选择,但是条件发生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人自己的选择。
可以简单的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失恋:失恋后的第一感觉是后悔,如果当初……,这样假设是因为当下有很多限制或者约束已经让我们不能回到当初,许多人感到无奈,因为条件限制了你重新把你心爱的女孩子夺回来。但是正是因为你提到“当初”,所以你是自由的,在“当初”为何你不选择一条自己期望的路呢,也许你们现在已经走进了婚姻殿堂。
疑惑随之而来,失恋者会认为自己并没有做过清晰的选择,甚至没有意 识到自己曾经有过选择的机会,事情好象一步一步默默的走到了分道扬镳,劳燕分飞,可能你会说这是性格或者其他自己没法改变的东西最终决定了你失去了他。这完全是屁话,难道人不受自己控制吗?
当你继续我的哲学之路,你会发现对未来的预制和当下行动控制,对于功利主义的自由哲学而言,是多么的重要。你的意识要指挥行动,而不是让行动脱离意识,否则虽然你有自由,但是你却体味不到自由。对于自我的控制是功利主义哲学的基础。当然这是很难的,否则就没有那么多活的如此邋遢的人了,毕竟做到的人很少。
萨特的《禁闭》中提到,一个关进监狱的人,看似已经失去了自由,因为他被如此严密的限制。但是他并不是没有选择,他可以选择画画,选择以老鼠为伴,选择看天花板上的虫子爬来爬去,不是有许多在监狱里创造辉煌的人英雄吗?想想希特勒在监狱里写出了《我的奋斗》。可以说,当下的任何限制相对于绝对的自由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
绝对自由就是没有条件的自由,自由不需要选择,甩都甩不掉。绝对自由即意味着一个人选择了一个行动,那么他就要为此行动的全部后果承担全部责任,他不能把责任推诿于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或者无法控制的条件,把自己的选择说成是不可避免、命中注定、迫不得已的。所有行为后果的直接原因只有一个——自己的选择。
绝对自由和命定论是两个时间纬度;绝对自由是面向未来的,人正是把自己不断推向未来的存在,人通过不断的自由选择来造就自己的人生。而命定论是历史的,因为认命的人是通过已经发生的事情来解释当下的情境,如果事情不发生,他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命是什么样的。
自由选择的人需要积极向上的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是发明家和拓荒者。而后者只能是委屈求全的人,认命是一种逃避,是对人的价值和主体性的玷污,而历史是喜欢选择的人创造的。千万不要认为他们抛掉了自由,因为自由是无法抛掉的,命定论者丢掉了镂刻世界的工具刀,抛弃了“自为”,于是他们和猪并没有什么区别;
自由并不是什么甜蜜的东西,相反它是一种痛苦的感受,只有稍不注意它就会出来折磨你。多数人有过体验,在无聊和没有事情干的时候的苦恼,当你没有任何事情缠身的时候,说明你是绝对自由的,因为你的选择是无限的,可以工作、运动、做爱、甚至自杀,无论怎么,此时你手中的选择是无限的。但此时你也是痛苦的。可以说明为何学生作文的命题作文比开放作文更要容易,因为一旦自由属于你,困扰便出现,萨特称之为“苦恼”,是一种无依无靠、惶恐感巨大的责任感,犹如人站在深渊前欲罢不能、欲跳而止的感觉。它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所以人类并不是享有自由,而是逃避自由。
我们尽量自己的生活安排好,以免出现真空,即使出现真空也要即使将他填满,工作狂就是逃避自由的典型。同样可以解释失恋的原因:不是失去了爱人的痛苦,而是获得自由的痛苦。自由不是外在于人的目标,追求自由是荒谬的,因为自由是人的存在和意识的内在结构。
陀斯妥洛夫斯基在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有一句名言:如果上帝不存在,什么事将是允许的。这句话被萨特看作是存在主义哲学的起点,但它仅是起点而已。生活中的人们往往将自由交由外在的一种东西来管理,以避免自由的折磨。
任何宗教信仰的本质都是代管个人的自由,也就是意识的任意性,这样人们便会感到甩掉自由后的安全感和充实感。上帝便是充当着这个角色。上帝的消失是尴尬的,人开始找不到自己可以依赖的东西,他甚至找不到借口。生活中可以处处举出人们希望受到限制的例子。女孩子被男朋友的适当管束被认为是一种幸福,我们对于逻辑和必然性的追求在于将绝对自由进行规范,让自由带有明晰的方向性,而不是任意的。伦理学以及法律都在做同样的工作,所以这些工作被认为是有意义的。
何借口都是推卸责任的表现,因为这是在肯定“这事儿与我无关”,但是有“与我无关的我的事儿”吗?借口是自我欺骗的。任何人都是自由的,表达的是你可以有多个选择,造成了不想要的后果,当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你在做这件事情之前,你完全可以有第二种、第三种以致无限种选择……
无限的自由对应着无限的责任。正是这些责任,人往往让他人替自己选择,以便逃避责任,但这完全是自欺欺人,因为让他人帮自己做出选择后的后果,仍然是自己选择他人造成的。
后记
存在的意义,由你决定。甩掉自由是妄想,唯一的必须接受的就是我们拥有无数选择权这个事实。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对于人来说,人首先存在着,然后通过自己的选择去决定自己的本质。人有绝对的自由,去决定存在的意义。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