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杭州心理咨询 夏雪芳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向相对发达城市乡镇转移,其中有不少民工举家搬迁,并把子女安排在自己务工的就近学校学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着父母远离家乡,生活的艰辛、学业的挫败、隐含的歧视,使他们的心理经常处于动荡、紧张、困惑和迷茫之中。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主要状况
在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交往过程中,笔者明显感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在学习情绪、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内心世界,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笔者对本校及互助共同体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进行了“自我介绍”小调查。
小调查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学生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父母情况等)和自画像(主要包括自我意识中的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价值观、能力等,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为了更准确掌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内心世界,笔者多次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家长、任课教师进行访谈,还组织“与老师说悄悄话”的活动,从“悄悄话”中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通过调查诊断发现: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焦虑表现突出
在“如果说自己有值得自豪的东西的话,那就是”、“对我来说最高兴的事情是”、“朋友称赞我的一件事情是”、 “至今为止,我克服过的困难之一是”等几项调查综合起来发现,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都填了与“学习、考试、成绩”相关的内容。在“悄悄话”中多数学生写了与考试成绩相关的事。
例:一则学生的“悄悄话”
我四年级下册的期末考试考得不理想,我妈妈、爸爸就打我骂我,使我很伤心,所以我每次考试都非常紧张。结合小调查和学生“悄悄话”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有比较明显的学习考试焦虑状况。表现为学习自信心不足,惧怕考试失败,感觉统合失调,学习经验偏颇,担心父母、老师批评。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际交往问题明显
在调查、访谈和“悄悄话”中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比较明显的人际交往焦虑情绪。表现在交往上有自卑倾向,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不善与同学交往,与教师交往不够主动,惧怕家长。他们中有心事不愿意倾诉的比例占40%。
例:三则学生的“悄悄话”
1.我的老家在安徽,一年级时,爸爸在北京打工,我在北京上学,那里的同学都跟我很好。可是三年级时,爸爸要到这里打工,我也转到这里学习,感觉这里的同学都有点瞧不起我,没有知心朋友。
2.我有时候作业做不出,很想去问老师,可是好几次我都开不了口。您说我该怎么办?
3.在去年的一个冬天下了大雨,我撑了一把伞走到一个水坑旁,我刚想过去,忽然一辆车开在大水坑里,把我的鞋子打湿了。我回到家,妈妈二话不说就打了我,我一直想和妈妈解释,可妈妈不听。
从访谈中发现,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自卑心理,不敢与人交往,他们跟随父母走南闯北,不断换新环境,陌生的学校、陌生的老师与同学,再加上趋于自我保护的自尊使他们不愿启齿求助,心理上自我封闭,行为上自我孤立,远离集体,形成孤僻性格,导致不能与人很好交流;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渴望与人交往,但又缺少交往能力;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出于过度自我防御,不愿与人交往,甚至个别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感到不满,容易与人结怨,往往按照个人的好恶论人论事,不顾后果地莽撞行动,有严重的冲动倾向,行为偏激,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缺乏良好的自我悦纳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他们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能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加以改进。从调查和悄悄话中发现,有一半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长相、性格不满意,自我意识方面出现困惑、矛盾、障碍、停滞等现象。
例一则学生“悄悄话”
我学习成绩很差,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其他同学,我太没用了,所以我很伤心。自卑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心理问题的集中体现,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与本地学生的差异,使他们极易产生自卑感,过分看轻自己。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一旦出现困惑、矛盾,若没有良好的辅导者及同伴群体的帮助会使他们发展不顺畅,甚至出现倒退、危机现象。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学习焦虑成因
1.知识断层,学习成绩滑坡
由于外来务工员子人女跟随父母长期流动,居无定所,在学习知识上容易造成断层,他们的学习环境很不稳定,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和教材使他们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他们的成绩滑坡,总体学习成绩与本地学生有明显差异。外来务工员子人女在与当地同学比较过程中,如果成绩不理想就会拥有不良心理体验,因此畏惧考试,逃避学习。
2.缺乏辅导,学习挫败感强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能辅导孩子的功课,造成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缺乏较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导致学习行为不良,而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此不良循环,学习上的挫败感强。
3.不良刺激,学习积极性差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班就读,学习行为习惯大多较差,成绩多数不理想,有时老师不当的批评、同学的取笑、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这些不良外部刺激,进一步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对自我学业成绩评价不良,产生自卑心理,严重挫伤学习积极性。
(二)人际交往问题成因
1.拒绝接纳,不敢交往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与人交往中,大部分能与人和睦相处,也愿意与本地学生交朋友,但由于自身行为习惯差,其父母大多数社会地位低,有部分本地学生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他们交往,使他们不能主动大方地与人交往,容易孤立,拒绝接纳,不敢与人交往。
2.缺乏规范,不会交往
外来务工人员为了生活,忙于奔波,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访谈中显示,学生经常在家里做的事情主要是:做作业、看电视、自己玩,很少有与父母在一起交流的,缺乏交往习惯与规范。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是非独生子女,回家还要照看小弟弟小妹妹,有的家长还存在重男轻女思想。
例:一则学生的悄悄话
有一次,我带弟弟出去玩,弟弟在池塘里摔了下去,我就赶快把弟弟扶回家了,妈妈看到了很生气,就拿了一根很粗的棒来打我。夜晚,我打亮了灯,看见我的大腿上有十多条红红的伤痕,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由于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缺乏正确的家教理念,当孩子犯错误时,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一顿打骂,缺乏沟通和必要的交往规范指导,导致孩子不会也不愿与人交往。
三、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平等育人理念
在访谈中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渴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他们比当地学生更迫切需要和老师、同学建立友好的关系。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来说,教学环境的变化,不同地区教材的差异,新的人际关系适应都将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学习效果。同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借读”的身份及当地某些家长、学生的偏见,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作为学校,在教育理念和行动上树立平等育人意识,创设平等育人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要适当引导当地学生、家长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给他们学习和生活上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以达到教育过程的平等。
(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学校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学校对他们了解越多,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越充分,对一些不良心理状态引导起来更能对症下药。因此,学校要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档案,内容可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历程、性格特点、自我意识、情绪状态、学习兴趣、智力情况等,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转化计划,为选择恰当、灵活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做准备,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这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拓宽心理辅导途径
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还是比较多的,从学校层面讲,可以开设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学生等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也可以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校卫生廊、大队部黑板报、德育廊等宣传阵地定期进行专题知识宣传;班级黑板报可设“心灵家园”、“心灵营养餐”等专版,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每一个孩子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教师、班主任可以从个别疏导、团体辅导、活动引导、学科渗透、家教指导等途径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个别疏导
学校可定期开放个别辅导室或设立“悄悄话”信箱对学生进行个别疏导,这样不仅能聆听到学生的心声,拉进师生心灵距离,更能化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心中的矛盾与困惑。
例:“我不存在似的”辅导手记
悄悄话:老师,有时候妈妈上班回来,总是给哥哥带衣服、带裤子,就是不给我带。我每次问妈妈要,妈妈总说没有合适的。上街我让妈妈给我买,妈妈都以质量不好,钱太贵为由,不给我买。他们好像觉得我不存在似的,这为什么呢?
面谈记录:
师:你觉得很委屈是吗?
生:(点头)。
师:家里经济状况怎么样?
生:一般,不是很好。
师:哥哥多大了?长得高吗?
生:哥哥比我大三岁,比我高很多,也在读五年级。
师:(不解)怎么回事?
生:原来哥哥在老家读书,比我高一个年级,后来读书不太好留了一级。去年爸爸妈妈把他带到这里读了。
师:哦,那过年的时候父母给你买新衣服吗?
生:那每年都买的。
师:那还好。你父母出来打工赚钱也很辛苦,又要供你们兄弟两个读书,很不容易。可能妈妈想节约开支,平时只给哥哥买新衣服,等他穿不着了再给你穿。你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吗?
生:(点头)能。
师:老师小时侯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也穿姐姐的衣服,老师现在很能体会你的心情。在老师看来,学生的衣服不一定要新的,只要干净整洁就行了。你现在要做的是努力学习,将来让自己和父母都过上好日子。平时心里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跟父母多交流。
生:好的。谢谢老师!
辅导后记:许多外来人口打工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供2个孩子学习和生活是一件不轻的负担。感受父母的辛苦,并有正确的感恩意识对这个孩子很重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困是一种不幸,但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只要引导得当,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财富呢?引导孩子进一步认识到:俭朴是一种美德,是高尚的表现;体谅是一种美德,是成熟懂事的表现。你可能失去了穿新衣服的机会,但你可以得到更多美好的东西。还可以引导孩子考虑以下问题:1、哥哥在老家时比他要艰苦,现在在父母身边给他一点关爱也是正常的。2、与父母交流一次听听父母对此事的想法。
2.团体辅导
有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可采用团体辅导。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能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受益。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际情况,我主要对他们进行了学习辅导、人际交往辅导、自我意识辅导等。
针对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学习习惯差,成绩“不理想”,开展了一次《校正好你的“枪”》学习辅导活动,让学生树立起学习上“用心反馈,事半功倍”的理念。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人际交往的存在的问题,笔者分别开设了同伴交往方面的《好好待人》、师生交往方面的《与老师多交流》,还有亲子交往《多与父母沟通》团体辅导活动。其中,在《多与父母沟通》活动之前,我布置每位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并体会感受。活动课中,让学生交流给父母做事后的感受,学生感受很深。课后,提议每一位学生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还要有父母留言,受到家长欢迎。
在“悄悄话”中,也有涉及到学生自我意识方面的内容。如前面提到的有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因自己脖子里有一颗大痣,就每天都抬不起头,很伤心。在与这名学生个别辅导后,我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已经有比较强的自我意识了。于是,我给他们进行了《我是独一无二的》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同样受到学生欢迎。课后布置每一位学生写一篇300字以内的自我介绍,内容包括:外貌、性格、兴趣、优缺点、自我发展方向等,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3.活动引导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比较强,但有很大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好胜心和妒忌心也很强。表现在比赛活动中,获胜了容易取笑别的班,失利了怕别的班取笑,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正确引导。
在开学初的拔河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了年级第一名。在比赛小结时,我表扬了全班齐心协力。同时针对有些学生在取笑别的班,就这样引导:“千万不要取笑别的班,今天他们输了已经够难过的了。”
在另一次广播操比赛失利后,我没有责备他们,反而这样开导他们:“我知道你们今天心里很难过,我也一样。既然是比赛,总有输赢。如果我们能从这次比赛失利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相信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能取得好成绩。在这次比赛过程中,你们有很多地方表现不错,班里有几位同学没有新校服,有些同学主动帮忙到别的班去借,很有同学情谊,也很能干;有几位同学还毫无怨言地把自己的校服借给别的班,很大方;你们很想得第一名,很有班集体的荣誉感……这些比拿第一名还要可贵!”通过引导,学生们情绪稳定,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4.学科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收到面向全体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经由学生自身努力达成学习目标的条件,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5.家教指导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家长大多文化素养比较低,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缺少方法,因此班主任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会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其家庭教育能力。
在一次家长会上,我首先欢迎和感谢各位家长来开会,然后作了一下自我介绍,接下来汇报班级学生情况,特别强调孩子早上到校早、勤劳、朴实,我非常喜欢他们,还讲了我们班的特点和本学期班级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表扬了在班级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最后我比较委婉地指出有些家庭亲子沟通有待加强,并简要介绍沟通技巧,还提了几点需家长合作的事项,如多让孩子看有益的课外书、多与老师沟通、多提意见等。
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表示,以前重来没有开过这样的家长会,今后应多开这样的家长会。此外,我还经常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进行家访,主动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牵动着我的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真诚希望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能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他们的心灵播撒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我是夏雪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杭州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姻情感、学生问题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