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 榆林心理咨询 刘宏坤

在咨询过程中,很多时候会谈及来访者的儿时记忆,当来访者对于记忆中的事件耿耿不能忘怀、陷于恐惧或痛苦万分时,一些咨询师会以为是唤醒了某种神秘的力量,似乎为找到来访者内心痛苦的答案而长舒一口气。然而,心理学家认为,事实上,记忆并不一定靠谱。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海马体这个加工场所,海马与海马旁回各司其职,其中,海马旁回对正确信息产生更大的反应,而且海马旁回判断对错的标准不是信息的真假,而是信息的熟悉程度。即:当一个信息足够熟悉,哪怕它完全虚假完全错误,我们也可能把它当做真实的记忆予以保存。

这样的实验解释了在咨询室中出现的一些奇怪现象。

一位女性来访者,55岁,提及小时候母亲孩子太多,生下她是第四个孩子,母亲根本不想要她,就把她扔了出去,奶奶路过的时候,把她抱回家抚养,直到7岁上学时,才回到母亲身边。在她的记忆中,母亲是狠毒的妇人,有一次冬天,她三岁的时候,想妈妈,一个人跑到母亲家,敲门,敲了好长时间,听到家里人都在说话,但母亲就是没有开门放她进去。她只好哭着回到奶奶身边。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这位来访者委屈的泪水一直不停地流着,声音哽咽。在她的记忆中,哪怕后来母亲接她回去,也是为了给世人看,不想落个抛弃女儿的坏名声而已。

一个偶然的机会,咨询师听到来访者的妹妹谈及母亲时,说自己的母亲是温柔、忍耐、宽厚之人,对于姐姐曾经那样不可理喻地对待母亲,母亲都默默忍受了。在妹妹看来,母亲对于儿女的付出,是无人能及的,妹妹自己也是一位母亲,但无法象母亲一样无私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更做不到象母亲一样从不抱怨。

亲生姐妹两个人对于母亲的评价却大相径庭,咨询师的疑惑在后来的咨询中,得到一些解释,这位来访者的奶奶与母亲关系极不融洽,在来访者的回忆中,奶奶经常在她面前念叨母亲的种种不孝敬的故事,不疼爱儿女的行为。

如果用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来解释的话,母亲不疼爱女儿的信息被奶奶讲了很多遍,哪怕它是完全虚假的,对于这位来访者来说,也可能把它当做真实的记忆予以保存了。

而这个过程,对于保存记忆的人来说,自己并不知情。这样就会更加确信自己的记忆是真实的。

了解了这样一个现象,对于咨询室中的记忆故事真实性的甄别,其实对咨询是有很大影响的。

有一位女性来访者,因父母之间的纠葛使自己痛苦不堪前来咨询。她的痛苦是,自己的继父是无赖,无能却不安分,每天都翻新花样的欺负母亲。而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当时父亲去世后,她还不到一岁,母亲为了养活她,忍辱负重改嫁到了继父家,在继父家中,又生了弟妹,但是家中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是母亲一个人在承担,她吃遍了世界上的苦,却换来游手好闲的继父的欺凌。在她的记忆中,母亲一直在干活,却一直忍受着继父的谩骂,她更是被继父当做累赘。现在她已经成家,想把母亲接出来过好日子,母亲却碍于传统观念不愿离婚。这样她一直被母亲的痛苦所影响,无法解脱。

在咨询室里,这位来访者过去的记忆和现实事件的讲述,一直穿插于咨询中,咨询师终于发现来访者的母亲并不象她认为的那样伟大,这位母亲内心的怨恨与不满,充斥了整个人生,而且把这些负面的能量从小到大一直不停地灌输给女儿,在女儿的世界里,这一切就是真的,完全蒙蔽了女儿的视听。这位女儿,看不到继父尽全力资助自己上学,成为全村唯一一位上了大学的女孩;看不到继父拿出自己全部的薪水供养三个儿女成人;看不到偏执的母亲与全村人都关系紧张。她看到的就是母亲看到的,她听到的也是母亲听到的。这一切太熟悉了,熟悉到以为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

咨询师一点一点帮她探及真相,一点一点剥离母亲给她构建的假象,终于有一天她说:“我恨母亲,是她抓着我,她抓着所有的儿女在她的泥潭里与她一起扑腾,是她拉我们所有的儿女与她一起痛苦。她的行为对于自己来说无济于事,让我们做儿女的也无力解脱。”

听到这句话,咨询师知道原来的假象开始瓦解了,女儿与母亲开始分化了,边界感,使母亲带给女儿的痛苦开始减轻。

甄别记忆的真实性,可能是咨询的突破口,因为记忆不一定靠谱。

我是榆林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