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suzhou心理咨询专家 虞斌

生活中每一天的琐碎繁忙,让我们来不及想到死亡,让我们只看生,未见死。可是事实上,生命原本就是朝向死亡的,每一天的生存也是因此而伴随着死亡的,是离死亡越来越趋近的。也正是为了缓解应对死亡随时会带来的焦虑,我们制造了繁华、制造了忙碌,让这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的真实。这是我们用生的假象,掩饰了真实的事实,真实的死亡本质。也掩盖了对死亡、将来、未来的焦虑。

所以有时候也可以这么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那些身体上的疲乏、病痛,一面提醒了我们死亡并不是在遥不可及的未来;一面告诉我们珍惜现在;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要去寻找此生生命的意义。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到:实现生命与适时而死。中国的孔子也如出一辙:“朝闻道,而夕可死焉”。笔者对此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过好每个当下,抬头直面死亡”。面对死亡,不求死,不怕死。我们才能过出今天的精彩,才愿意投身于生命本身。如果此生就此结束,我们却从来不曾做过自己,那此生又有何意义?又要如何去接受死亡?

人生就像一场舞台剧,在落幕之前倾情出场,尽力上演,落幕时又怎会有遗憾?

看待死亡,我们并不需要勇士般无畏,而是随遇而安的接纳。也可以说是好像要准备好随时赴死,了无遗憾。但其实这种准备是不需要准备的,很容易让人想到佛学中的不执著,就连这种不执著的观念都不执著。

犹如站在山顶观赏风景,日落的美景,只是观赏,只能赞叹。却并不能留住美好,不能改变,也不能让他慢或者快,半丝半毫。

如果,把你我的一生看做是大自然的一天,从清晨到日暮。我们经历了出生、成长、衰老和死亡,如此的自然,就像是从日出到日落。

原来,从未得到,也从未失去。

(我是苏州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