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zhengzhou心理咨询专家 陈光
在心理科门诊,一位焦急的母亲打电话说自己的女儿不愿上学,正在学校门口,拉不进去。1个小时后我见到这位焦急的母亲和她的女儿。小女孩8岁,但看上去十分瘦弱,皮肤偏黑,衣着普通,眼神怯生生的,无论你问什么话,她始终一言不发,目光始终盯着自己的母亲,偶尔低头羞涩地笑一下。这位妈妈不停的严厉催促,“你说,你快告诉医生为什么不上学”。
询问母亲得知小女孩半个月前生病了,在家休息一周后怎么也不愿意上学,拉不到学校里去,她在家里围在妈妈旁边,会做一些家务帮妈妈干活,但对于2个双胞胎的弟弟却争这夺那,一点也不会爱护弟弟。询问成长经历,孩子在两岁半的时候因为妈妈要生双胞胎弟弟被送到外婆家,直到上学前才被接回。母亲脾气急,从不曾和孩子好好说话,都是要求她听话,要求她让着弟弟。从不曾给孩子讲故事,唱儿歌和做游戏 , 面对母亲焦急的询问怎么办,我说孩子缺少母亲的关注和爱,多爱她一些,她才能自信的,有力量走出家庭,发展与外界的关系,而不是呆在妈妈身边获取妈妈的关注。这位母亲焦急的问:怎么爱?这一问,反映出中国家庭的和社会目前普遍的共性,我们不会爱!
中国社会缺少爱的教育。我们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代表的《三字经》,《弟子规》,《孝经》,《治家格言》等等教我们如何做人,从道德层面和社会行为规范给出了一个可以遵循的,有效的行为准则,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但这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压抑了潜意识里对爱的需要,而且现在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又缺乏,导致这个基本的行为规范变形和遗失,现在我们的社会以利益和欲望为行为准则,食品安全,工程安全和情感安全都受到挑战,学校教育和家庭被卷入利益和比较之中,我们大人作为社会的一员也被这种现实裹挟,产生了诸多分心和身不由己,我们疲于奔命,我们不能停歇,我们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爱孩子,给他创造更好的物资条件,上好的学校,出国,出人头地。但我们却少有机会和时间问问自己和孩子,是不是感到快乐。不是我们不爱,而是不知道怎么爱,什么是爱,我们的爱也已经被家庭的习惯编码,被社会的焦虑裹挟。曾经和一位缄默不语的女该的母亲谈到爱,这位母亲当即生硬的问孩子:你说!我爱不爱你?!全然不顾女儿倔强的深情和漠然的眼神!爱的表达和沟通如此僵硬自然难以奏效!经常在心理门诊需要一句一句教授父母如何表达爱!转换态度和语气,当时孩子对立的态度就有转变!
爱的种子我们生而有之,但爱的方法需要学习。女儿在我腹中5个月的时候坚持给她读儿歌和故事,到如今女儿4岁,感触良多,收益匪浅。当我有时因为她不听话责骂她时,她会笑咪咪的看着我说:妈妈,你又不会爱了吗?一句话我便怒气全消,蹲下来把她抱在怀里吻她的小脸,她仍然是那么机灵可爱。焦虑和控制原本就不能改变什么。 女儿最喜欢的书有《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不一样的卡梅拉》,《蚯蚓的日记》,《当女孩长大时》,《西游记》,《迪士尼公主系列》,《绿野仙踪》,在她一岁时因为老是不睡觉,睡前还给她读过《观呼吸》,现在有时我生气的时候,她还会说我:观呼吸,观呼吸,你的心平静下来——。在和女儿一起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们都学习了许多爱的方法,爱的表达,丰富了爱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女儿给了我学习爱和实践爱的机会。有次看到一位妈妈说担心卡梅拉这套书里有谈恋爱的内容,其实我们的孩子将来生活的本质任务就是去学习爱实践爱,而爱情贯穿了人的一生,爱的教育为什么要避讳爱情呢,成年人的爱情会给孩子一个示范,孩子会从大人的行为里学会信任,理解,支持,包容,责任,学会珍惜生活和所爱的人,也可以从大人的行为里学会焦虑,猜疑,自私,控制,放纵和背叛。爱的教育不是说教,不是思辨,不是改变和控制, 是父母身体力行的示范,相信我们的孩子自会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我们现在能给孩子更多的是陪伴,关注,支持和行为的示范,在爱中学习社会的规则,等他羽翼渐丰,目送他去天空翱翔。而心理治疗对于一位来访者的过程,也可以如此理解吧。
(我是郑州心理咨询师)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