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yulin心理咨询专家 刘宏坤

王宝强的夜半声明,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朋友第一时间发一条微信:比野兽更可怕的是炒作,比洪水更可怕的是唾沫。还有朋友说:我慢慢越来越不相信眼睛看到的东西了。

首先看看王宝强的声明:

全文没有一个字关于自己在这件事中的一点责任,而全部过错都在妻子一方。

结过婚的人都有感受,哪家的生活会没有矛盾,又有哪一个矛盾只是单方面出现的呢?既然是婚姻,就至少是两个人的关系。曾经秀过的恩爱,一夜之间变成了背叛?且不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妻子为何出轨,单就声明而言,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分裂的人格:我是好的,没有一点点问题;妻子是不好的,全部过错都在她,妻子得承担全部的过错。理想化自己、贬低别人。

如果说这个话而不自知,那么说话人的人格水平值得讨论。就像我们小时候去看电影,一定要分出好人和坏蛋一样,那个年龄,我们没有能力去接受一个人的复杂性,比如:康熙王朝中的康熙皇帝,小孩子看到他叱咤风云保疆拓土时,会觉得他是英雄,而当他强硬的把最心爱女儿远嫁给敌人的时候,就认为他是个坏蛋,怎么都理解不了,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蛋?

分裂,是人格发展必经的一个时期,会把所有的事情分为好和坏,其实好和坏是在一起的,但这个时期的孩子无法接受。就像孩子无法接受妈妈有时候是好妈妈,有时候是坏妈妈一样。所以孩子会把妈妈的坏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有时会把这个坏,投射到自己身上,让妈妈保持全好。但是有的人会固着在这样一个分裂的机制中,一直到成年,甚至一生。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只看到事情的一面,不会允许好与坏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不允许出现在同一件事情中。

如果声明中是故意这样说,为了撇清自己,其实做的并不高明。且不说后边有包养等事是否真实,单就声明中的言辞而言,说是“尽力将因此给双方父母和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希望他们继续拥有平静的生活。”。那么,这样一个声明本身就给孩子造成了不可修复的伤害。

孩子从小成长中,最需要父母什么样的抚养呢?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双亲的关注和陪伴。孩子生下来之后,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他对于自己的存在,都是通过父母的回应和反馈来体验的。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及时恰当的回应孩子饥饿、冷暖的哭声,孩子被满足后,会形成身体的记忆,放松、安全的基本感觉就建立起来了。1-6岁的孩子,开始慢慢分清妈妈和自己,开始建立起自体的感觉,这个时候,妈妈为孩子提供平静安全的环境,会内化为孩子的防止焦虑蔓延的自体安抚结构。这一结构的功能是焦虑抑制结构,它来自于父母双亲提供给孩子的无所不能的冷静,并通过内化作用,把这种冷静变成自我安抚。如果不具备自体的安抚结构,孩子很容易形成焦虑症。当然在孩子得不到母亲的平静安抚时,还会向父亲寻求温暖,如果父亲给予的功能是良好的,那么会补偿母亲的不足。如果父母双亲都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而且这种未能满足发生在孩子发展的关键节点上,这个时期孩子对于自己的认识,也就是说自体感,还没有建稳,那么会特别脆弱。

我们知道宝宝的两个孩子应该都在这个建立安全感和自体感的时期,父母在离婚大战中,平静的关注孩子做不到。之后,孩子还会在父亲对于母亲的诋毁中,接受母亲是个出轨妈妈,更有甚者,建议其父亲去做亲子鉴定,如果亲子鉴定结果出来,孩子会失去父亲,还会被贴上野生的标签。目前还有传言说孩子的母亲还准备爆出王宝强的猛料,那么,孩子将遭受更严重的更恶劣的打击,孩子对于父亲的理想化的过程也被毁灭。父母双亲没有一个“好东西”,孩子将以何为依托,发展一个健康的心灵?

那么口口声声说,让别人给一些私人空间,让孩子健康成长,而自己却在大肆毁掉孩子的成长环境,又怎么是在保护孩子呢?

一个男人在婚姻出现问题时,一味的指责对方,高调贬低对方。在离婚时,不惜搭上孩子一生的健康幸福,是之前秀恩爱、信誓旦旦时表现出来的有责任感、有爱心的样子吗?这些都是在一夜之间变化的吗?

想用一瞬的感觉,锁定永恒,终究是幻象。用一生的坚持去修行,才会终成正果。

说完声明,我们再去感受一下众人的唾沫,你唾弃的是什么,里面有你自己的影子吗?

明星本来是什么样子,而我们的眼睛赋予了他们什么样的光环?而今光环失去,我们受到的震动,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索呢?

始作俑者炒作是为了利益。而千万人的唾沫,却是在唾弃各自心中投射出来的,自己无法接受的东西,各不相同。

不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其实原本看到的,是自己赋予的幻象而已。我们的眼睛看清事情真相,才会给我们真实的反馈。

(我是榆林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亲子关系等的问题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