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fuzhou心理咨询专家 蓝奥
什么样的动力,可以让一个人,在绝望的环境中,坚持梦想?
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回答。
更多的经典文艺作品,做出了更触及灵魂深处的诠释,并籍此激发了更多更多的人,联系自身的诸多经历,形成了一种无法言语的共鸣。
音乐就是那种百年流承而不会被任何浮夸事物所扼杀的经典载体之一。
不知有多少人当听到古典乐的音符时,整个人如浮萍入水般,彻底的沉静于斯。
音乐是用来听的,抛开视觉的干扰,触觉的分散,闭上眼,全身心的去感受每一个旋律所带来的独特感受。虽然,这种感受只是一种感官的单纯体验,却能激发诸多感官的共鸣。
法片《Le.Concert.2009/音乐会》就是演绎这样一种经典,演绎音乐,演绎人生的。
《音乐会》是一部独特的音乐电影,励志之余诙谐幽默略带喜感,说是一部轻喜剧亦不为过。有着法国文学那种“含泪的微笑”式的套路。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没落的前苏联大师级指挥家,为了维护犹太人,被苏联政府所抛弃、压制,最后在俄罗斯时代沦为清洁工,最后,如何利用一次“阴差阳错”的机会重返音乐会。
当然,影片在轻喜剧的淡淡诙谐中,如水般流畅的展示出这群当年的乐队精英,现在“乌合之众”再次组队的过程。
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市场小贩吹奏起了天鹅湖的瞬间,可以看到乐师一本正经为AV影片配乐特写等等场面。看着这些充满喜感的画面,嬉笑之余,唇脸微微泛着酸涩。
这些镜头汇聚在起,最后在当妻子面对着,守着做了30年清洁工的指挥家Andre? Filipov对他说:“我要跟你离婚,如果你不去巴黎的话”,作为观众,那一系列“轻描淡写”的隐隐作痛,化作无言的悲怆。
接下来的画面,当千辛万苦组乐队成功,当他们连TAXI的预算也没有等不来巴士时,拿着行囊徒步7公里去机场,在机场排队现场“办理”假护照搭飞机的喜剧场面再次出现时。让人感受到的是,生活已经彻底地让这一群艺术家们丧失了高雅,尊严,妻儿甚至一切。。。
这种喜剧的场面,产生的悲剧冲击力,让我们看到了一群信念的偏执狂们,尽管饱受压迫,但音乐和爱,却依旧永远镌刻在了他们的心头,深刻于灵魂。。。
我们不难想象,有多少个夜晚,这些落寞的人儿,弹奏着自己所心爱而熟悉的旋律,又或是多少个夜晚含着眼泪去面对自己所要面对的艰辛和残忍的现实,并在理想与现实中坚强而痛苦的去抉择继续存活下去的力量。如果说卑微的工作所提供的是肉体存活的保障,而每一个人的心中所留下的那份信念则是整个灵魂最后的支柱与力量!
这种力量让这群到了法国,在现实中的迷失和所被磨蚀的信念及勇气的人们,转眼间又会被昔日致死追求音乐的队友的信念所打动而回到了演奏台。
就这样,一场没有排练,一群往日的艺术家,在告别了演奏30年之后,在法国音乐圣殿夏洛特剧院重抚乐器。虽然有人连运动鞋都来不及换,虽然两个小号手为了卖中国的山寨手机一直到最后的一分钟,背着蓝色的编织袋匆匆赶来,虽然开始的一分钟合奏零散、走调、抢拍,毫无章法,充分的展现了每个人在现实压力下凌乱和无序。
但当丽娅的女儿安娜演奏起D小调协奏曲的那一瞬间,重新让这一群艺术家们找到了共同点,那熟悉的乐曲,使得丽娅仿佛重生回到了他们的身边,那种信念的力量,再次使这些差不多已经丧失灵魂的艺术家们重新获得了新生,仿佛时间倒置,回到了那个彻底改变他们命运的夜晚。
音乐,使他们再一次消除了内心的不自信与恐惧,再一次他们重新定位自我。
即便此时的电影,依旧没有大肆渲染,表现手法也只是淡淡的将所有的不幸和过去穿插于整个乐曲之中,依旧浅浅的却刺痛人心。
那种源自柴小协的悠扬旋律,那个与《悲怆》不同的柴可夫斯基。在这曲小协中,柴氏表现出他性格当积极乐观的一面,这一曲小提琴协奏曲让我觉得他或许内向忧郁,但绝非自怨自艾。也正是如此,柴氏只是单纯地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之中,他也无法成为俄罗斯民族之魂。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隆重而不乏喜庆的一曲,虽有丝丝伤感,但掩盖不了它的欢快及最后的精彩落寞。这个曲目完美的切合了影片的情节,也完美的诠释了剧中人物对信念的执着:一个俄罗斯指挥家面对人生时乐观态度的完美诠释。
(我是福州心理咨询师,擅长恋爱婚姻、家庭关系、性心理、焦虑、抑郁、恐惧等各类神经症的咨询。)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