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sanya心理咨询专家 符明通
看到这个题目,不知道你会想到什么,有没有闻到大逆不道的味道?
这句话让我有两个想法,第一个:就是一个人被别人背叛了,对这个人来说是一种伤害,但当伤口愈合之后,他会汲取教训,获得成长。每一步成长,都是需要代价的,其中一步,就是背叛。从这个角度来讲,被背叛,就是成长路上交的学费。被别人背叛,这样的成长,未免有点被动成长,我今天想说的,是第二个想法,即主动成长,也就是我去背叛别人(需要澄清的是,这里的主动成长,不是被别人背叛后,怀恨在心,然后去报复社会那种。)
最容易也最难背叛的人,是“母亲”,这里的母亲,我用了双引号,代表的不仅仅是母亲,还包括行驶母亲职能的重要他人。马斯洛说,人有5个需求,从最基础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到爱与被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就是自我的价值信仰得以实现,简单说就是成为自己。心理学家王阳明曾说:我思故我在。同样是去做一件事,如果这件事是自己所想的,主动去做的,那么就容易获得快乐,因为这是在做自己;相反,如果这件事不是自己想做的,而是听从别人的意志去做的,那么,心里就会觉得我现在所做的这些不能代表我自己。例如美国明星布兰妮·斯皮而斯,她从几岁的时候开始,就在妈妈的带领下到全国各地演出,她的事业获得成功也会觉得被大家看到的不是自己,并且为此而感到痛苦。后来,布兰妮几乎崩溃,住进了疗养院,她说了一句话:“我是骗子,我是冒牌货。”这个和我们在日常报端中见到有些考上大学的学生,却不愿意学习,荒废学业,甚至退学,是不是有相似之处?
为什么背叛从“母亲”开始?母亲,十月怀胎,那时候,我们与母亲是连体的,靠脐带吸收营养;呱呱落地的时候,在怀抱里,母亲用乳汁把七八斤的小家伙一点一点养大;当能走路了,我们就需要离开妈妈的怀抱;上学后,就会走的更远,总的来看,就是孩子与妈妈的距离越来越远,从一个连体的生命分化到两个独立的个体,先是身体的分离,然后是心理上的分离,心理上的分离,往往比较困难,因为妈妈一般都喜欢乖孩子,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照顾起来省心,而且妈妈的意志能够在他的身上畅行无阻,这会满足妈妈的很多心理需求,比如,可以把自己当年未完成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来实现父母的理想;或者是让孩子努力学习,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努力学习,怎么对的起爸妈供你吃供你喝,不好好学习就是忘恩负义。人本主义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生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活着,首先就会面临如何对待对父母的意志,孩子要进一步成长,就必须要跨越这一道障碍,区别就是父母是父母,我是我,敢于违背父母的意志,才能腾出空间来放自己的意志,这听着有点大逆不道呀,但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合理的,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叛逆,就是在追求自我的边界,父母坚持的,我就反对,父母反对的,我就坚持,本质上就是把父母的意志从自己的脑袋里驱赶出去,来安放自己的意志,这个时候,我,才成为我,这关乎到自我的认同,由原先的认同父母,到认同自己;而不仅仅是谁谁的儿子(女儿)。我最近接触到的一个个案,纠结于不知道该不该和现在的女友走入婚姻,在听这位来访者倾诉的过程中,我就发现一个现象,他都是在说别人对这个女友的看法,比如老爸觉得怎么样,老妈觉得怎么样,还问了别人,别人又是觉得怎么样,但是,当我问你自己是什么想法的时候,他就没了主见,然后又把别人的说法重复一遍,他的身体里装的都是别人的意志。还有一个身边的朋友,老公特别孝顺妈妈,所以每次婆媳出现矛盾的时候,老公都是偏向妈妈,而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为此媳妇心里憋了很多气;我身边还有另外一对夫妻,公公婆婆指责媳妇的时候,老公能够不偏不倚,不让妈妈或者媳妇来侵占自己的意志,守住了家庭主心骨的作用,家庭就不易出乱,让我甚是佩服。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成长始于背叛,而且是背叛“母亲”,那和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孝顺,岂不是矛盾了?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说的是孩子长大后,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而放弃出远门工作。我记得上学那会,学了《陈情表》,有个环节讲的就是主人公要照顾父母,不肯接受朝廷的委派。现在也有一句话很流行: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听着很动人,这是孝顺,但和我今天讨论的并不矛盾。我说的背叛,是一种对“母亲”意志的的不认同,不代表不爱“母亲”,就像我不认同你说的话,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对“母亲”的认同,知道自己是谁的孩子,却不知道自己是谁,会让我们迷失自己,有迷茫的感觉。此处的背叛,可以获得心理层面的成长,焕发人的生命力,进而有更多的能力来孝顺父母,这是不矛盾的。最后,祝福我们都能活出自己的样子。
(我是三亚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擅长爱情情感,如异地恋,暗恋,失恋等问题的咨询。)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