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beijing心理咨询专家 陈欣

最近,由海清和黄磊主演的电视剧《小别离》热播,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追捧,小编也是这追剧大军中的一员。说起喜爱它的原因,无非是其中的很多情景可以让我们感同身受。比如剧中父母的专制及控制欲,会跟孩子的意愿产生一定的冲突。

无论是在代表富裕家庭的张小宇家、代表中产家庭的方朵朵家,还是代表稍显贫苦家庭的琴琴家,都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问题。而在方朵朵家里,由于朵朵妈妈的性格原因,这个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在朵朵妈妈的观念里,孩子一定要成绩好,只有成绩好了,以后才会更好。所以她干预朵朵的一切活动,以爱她为名义,以提高成绩为前提,做了很多违背朵朵意愿的事。然而,这并不是个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情。

我的朋友A,她的妈妈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都不甚满意。她妈妈认为导致她现在生活的根本原因是年轻的时候没有考上一个好大学,没有找一份工资高、发展前景好的工作。所以,她对A的要求特别严格,从小到大,A的寒暑假都是在补习班度过的。即使A多次跟妈妈沟通,向妈妈表达自己不想上补习班的意愿,但都被妈妈以爱她的名义驳回。在面对家长的时候,孩子的力量是弱小的,结局可想而知,A在补习班度过了无数个本该休息玩耍的寒暑假。

很多父母都会有疑问,我们已经把最好的给了孩子,我们希望她考个好成绩、有份好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为什么孩子还是不满意?其实父母和孩子都没有错,只是我们可能都用错了方法。父母认为对孩子好的方法,是不是有问过孩子能不能接受呢?父母想要孩子过的生活,是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呢?孩子有没有尝试理解父母,理解他们爱你的方式呢?孩子有没有理性地向父母表达,我知道你们爱我,可我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可以稍微改变下吗?

或许父母又会有疑问,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儿,难道我们就由着他们去玩儿?当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各种补习班,都在学习,只有我家孩子在玩儿,成绩不如别人怎么办?其实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中,父母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

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给予孩子父母该有的理解与包容。在处理学习或者生活中其他事情的时候,与孩子平等沟通,向孩子解释为什么ta需要做这件事情,为什么有些事情不能做。不要小看孩子的理解力,ta是可以听得懂并且理解父母的。

这种现象其实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父母的边界问题。如果由于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没有战胜别人家的孩子从而导致的孩子在成年后没有竞争力,没有成就的情况甚至父母所定义的失败时,中国的父母在潜意识中会自责,会认为这是自己的过错,也可以说觉得这是自己的失败。而恰恰,中国的父母是不允许这种失败的,也接受不了。总是把孩子的事情当做是自己的事情,把孩子做事情的结果归因为自己的努力程度,这就是没有建立自己与孩子(另一个个体)的边界。

当然,在孩子的自我建立阶段,从自我发展和人格发展的角度上,孩子会对父母的这种“尽职尽责”非常反感。当认识到这点,我们也建议孩子在与父母沟通过程中,不要只看到父母对你的严厉,也要看到严厉之下父母的爱。在父母和孩子有效沟通、正确处理问题之后,父母和孩子都会有所成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孩子又何尝不是在教会他们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呢?

所以,不如就现在,父母跟孩子进行一次有效的交流,互相倾听对方的内心,理解对方的想法。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

(我是北京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注册认证催眠师,擅长恋爱婚姻、人际关系、职业发展、个人成长等问题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