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beijing心理咨询专家 陈欣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不知说到哪个地方,“我90的,都老了” 这句话就冒出来了。身边不同的人都有意或无意的说出过这句话,而说这些话的人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清一色的90后。一个两个三个之后,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他们是真的觉得自己老了,还是很年轻就有了老了的那种无力感呢?当然,这个问题仍困扰着我。

直到最近我把这个问题和一个社会热点做连接之后,似乎稍微明白了多一点点。首先,刚刚大学毕业没有多久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催婚的父母眼中是被官方认证加盖官印的“剩男剩女”。“剩”字典释义表程度,更加之意,也做多余讲。所以,“剩男剩女”就是多余出来的男女,被淘汰下来的男女。试问是被什么规则淘汰下来的呢?我想,更多这个标准可能就是年纪吧,我们的父母在我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可能我们已经可以帮妈妈打个酱油,帮爸爸买包烟了。可是,现在貌似自己的女儿缺少一个播种小孩的男人,自己的儿子缺一个可以养育小孩的女人。就这个角度,父母是着急啊!

父母的焦虑一开始是自己的,后来就变成七大姑八大姨的,他大叔他二叔他三叔的,再后来就成为了家族的焦虑。我相信,直到这个时候可能还不是当事人的焦虑,但,当事人在强大,也只是家族中的一员啊,“慢性毒药”的根儿是种下了。于是,这场舞台剧的大幕终于拉开了......

几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在大城市奋斗,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热心介绍、身边情侣成双成对、同学朋友结婚生子等等现实情况,他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

小A是个来自小城市的女生,她今年25岁在北京工作了三年,白领,自己的想法就是事业为重,事业未成何谈成家,就算万不得已真的要找对象也一定要找家里附近的,不可能远嫁外省,自己也没谈过恋爱对婚姻和爱情满怀期待,虽然家里并没有很着急催促。身边的朋友都已不是单身,到了周末,小A只能自己宅在家里,无聊,孤单,寂寞。所以,在小A的内心非常期待谈恋爱,期待亲密关系。

小C今年27岁在小城市生活,做着网络销售的工作生活平平淡淡,如果说小A只是自己心里着急想恋爱,那小C结婚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各方亲友齐齐上阵,今天这家阿姨给介绍,明天邻居给介绍。只因为大家觉得她真的是大龄剩女了,自己的妈妈一天恨不得安排三个相亲,觉得女儿再不嫁出去就嫁不出去了,这让小C很烦躁且煎熬。

小D是个在上海打拼的异乡人,程序员单身狗,平日里的生活按部就班:工作和出租房两点一线,好像唯一的意外就是公交晚点。工作中很少与女生接触,下班后的时间又被加班占据,说是生活在无雌性培养皿中也不为过吧。加之性格内向,与女生说话都会脸红,每次过年过节家里就会安排相亲,但因为自己性格内向都宣告失败,也让小D对结婚恋爱只能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动漫和游戏好像和小D更配。

从心理学意义上,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思维达到成熟水平,随着性意识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理心理的成熟,当然会产生很强烈的恋爱情感和结婚愿望,这是很正常的。

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来讲,二十几岁大概在成年早期,这一时期主要的发展任务就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作者认为年轻人刚刚走出校园进入职场也在一个适应阶段。如果这种亲密感不是通过恋爱获得,其实友情也可以让这一阶段的日子好过一些,因为爱情是最高程度的人际吸引,能获得当然好,那时机还未到的时候友谊可以在自己开心和难过的时候予以陪伴和安慰,和朋友无话不谈无所顾忌,享受单身也是一种好的心态。

多给年轻人一些时间,让他们理清了自己的方向,在完成梦想的道路上与爱情不期而遇也许是最好的对待。当然除了被催婚还有一些“剩男剩女”可能自己也想摆脱自己令人苦恼的现状,这就需要自己在工作之余参加一些交际主动把握时机。让自己的人生在自己的手上,外界的压力也许就不药而愈。

剖析“剩男剩女”的内心,他们之所以焦虑不安,大体是自己也想谈恋爱但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而父母担心孩子会错过选择配偶的最佳年龄段于是选择采取方法和手段。双方碰撞会发生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其实谁都没错,错的是没有好好的沟通进入深层次的交流。父母怕孩子不找对象是不是出了问题,孩子觉得没达成父母的期望心里烦躁不安,发生冲突之前双方都是为了表达关心,最后可能会不愉快。经过深入的理解和放下自己固有的坚持以后,只是对彼此的关心和爱。

(我是北京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注册认证催眠师,擅长恋爱婚姻、人际关系、职业发展、个人成长等问题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