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fuzhou心理咨询专家 蓝奥

忽然,接到一个好友电话,让我上Q。在Q上,急急忙忙的询问了我很多关于网上流传很久的一首号称“死神邀请书”的歌曲——黑色星期天/阴郁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  )。

这首歌曲的资料很多。网上流传的版本很多。而我的好友,是从一个视频节目中看到,便第一时间来寻找我求证。听着电话里头关切的问题,我内心很清楚,好友真正关注的不是这个歌曲是否真的有传闻中那么大的杀伤力。而是好友自身内心有了不快。

所以,我就附和着视频节目上面某所谓的心理专家的说法,哄好友说道:那是吓唬人的。其实,我没告诉过好友,我在了解心理暗示和音乐疗法的时候,就知道了这首歌曲。视频节目的专家从心理暗示的角度出发,说这个曲子如何之云云,大意是说,只要内心快乐,听起来就无所谓,内心伤感,就容易触景生情。并举例了,世界自杀人口如何多,听这首曲子的才多少如何如何。

专家的话不无道理,但并非合理。因为,在节目中,可以感觉的出来,这个说理是已经设定了结论再去寻找证据。至于这个曲子,是不是吓唬人的?我没有听过原版的音乐。网上流传的很多都是修改的版本。保留了凄婉悲切风味最好的据说不是英文版的,而是匈牙利语版本的女声。听起来效果是不错的。我是说曲子写的实在是美。

匈牙利作曲家 鲁兰斯·查理斯在上世纪初创作的这首乐曲不愧是音乐史上真正的“绝世”之作。多年之后,最后的完整版现在保存在美国俄亥俄洲的一所音乐大学的保险柜里锁着,绝对的真正原版。(据称曲子全长大约47分钟,又称约49分钟。)现在,坊间流传的各个版本,其实都是依据原作第5小部分修改而成的各种版本,据说那个准备手抄这支曲子的人差点被判了终生监禁。流传出来的第5小节经过多年来不断修改和重新编曲,甚至有不少版本彻底修改了摄人心弦的悲郁,变成了明朗欢快,在此不得不说一句,世界人民河蟹精神真伟大。

根据当时的心理学家对原版音乐分析来说,这首曲子是这样带着听众和死神翩然起舞的。前奏的阶段是对于人的认知和对世界的概括。一般正常人的感觉神经在对于声波这类刺激的强度以钢琴最为敏锐,记忆海马的效应会对音乐的刺激发出共鸣,这个也是音乐疗法的物质理论依据。

进入主题后,钢琴突然连续高音的效果就是激起听众各自回忆中的感伤——你失去的,你没有得到的,你遗憾的, 你愧疚的,在那一刻都会迸发出来。 作曲家用一连串低音和乱音中达诱导听众所产生的共鸣,并将其不断放大。如果听众现实中,正好有个悲伤的纠结,那么在这一环很可能就自然而然的加深内心的抑郁和伤感。

接着曲子的旋律在高音区不断下行的变化,强烈的刺激着那些没有从纠结中和回忆中走出来的听众。这个环节和心理学的催眠原理差不多,区别是催眠的工具是冲击力更大的音乐罢了。对于纠结悲情的听众来说,那丝丝入扣,盘剥内心坚强,不断增加孤独无助情感的音乐传到大脑里,并通过神经就传到全身的各个器官,整个人自然就萎靡不振。据说乐曲后几段对某些人的脑电波干扰很强,有些人听后几段干脆就吐了白沫(诱发了类癫痫的症状出来),最后一段是对未来的描述,不仅让听众对现在的挫折、困难、忧虑有着夸大的功能,而且让听众在恍然间发现自己犹如置身与空中楼阁,身无所依,心无所恋。

这种彻头彻尾的被抛弃感,让人内心完全浸泡在孤寂中,就这样,在音乐的魔力去世下,人的心灵和承受力崩溃或者频临崩溃。从而就使得那些在灵魂深处和乐曲发生和弦的听众,对于未来的“憧憬”就剩下,安详的偎依在死神的臂弯,慢慢的闭上空灵和双眼,恬静的进入隔世的梦乡。

(我是福州心理咨询师,擅长恋爱婚姻、家庭关系、性心理、焦虑,抑郁,恐惧等各类神经症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