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凯彬
有一些人一辈子都在追求自由。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四处旅行。或者离群索居,享受孤独。
还有一些人热衷于信仰。他们不知缘由地狂热于成功学、心灵鸡汤、人生哲理、各种宗教、灵修。
从心理学上看,这两种状况其实是一回事。
都是被剥夺了对不确定性的容耐力。
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各种问题和目标,通常是这样处理的:一方面原动于自己的内在渴望、欲求。另一方面考虑现实的机遇和限制。这里面有很多知识和方法来帮助我们综合两方面做决策。但是心和事都是复杂的。几乎每一个复杂的目标,都有一些决策领域,我们是未知的。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我们面临了一种未知的自由。
或者说,不确定性。
面对不确定性,人们可能有那种反应呢?弗洛姆有一本名著,《逃避自由》,谈到这种情况。他认为人们因为害怕孤独,所以逃避自由。更进一步说,人们也因为害怕死亡,而逃避不确定性。
是的,太多人们害怕不确定性。因为不确定性中包含着比死亡还恐怖的要挟。
害怕不确定性来源于人们幼年时被公开地“教育”。
当一群成年人对自己的人生内心感到不确定的焦虑和惶恐不安时,他们试图给自己和他人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最容易接受他们答案的人,是他们的孩子,因为成年人的确有比孩子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一个常见的情景是,父母在亲朋好友面前,给自己的孩子一些教育。而周围人纷纷点头附议,再加上自己的诠释和忠告。孩子看到的是,自己的渴望需求被忽略和否定。倘若自己不顺从,就会看到一群长辈们紧皱的眉头、阴沉的脸色,甚至吼骂和体罚。
没有人知道这对孩子是一个多么大的阴谋和陷害。多年之后,当年针对孩童的教育早已遗忘,当那背后潜意识的教化却深入骨髓:“你不配生如浮萍地活着,你不配不被评议地活着,你不配随心所欲地活着。你不配想怎么活就怎么活。你配吗?你配吗?你不配!”
当众人都在利用孩子缓解自己人生的不确定焦虑时,孩子潜意识里也甘愿献身来拯救众人。他默然以受,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是的,你们都说我错了,我错了,我错了,我知道了,我真心想做的,都是错的。我不配随心所欲。我听话。我用自己的生命给你们一份确定感。”孩子的爱,就是牺牲自己,获得归属于众人的资格。他当时不知道,他成年后会一辈子都强烈而徒劳地想要逃离众亲,一辈子想要用随心所欲或者极度叛逆来抗拒什么。
没有人意识到:一个孩童太正确,他的生命就被毁了。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小小的领域,允许他享受随心所欲地活着的惬意和自在。他彻底地无法面对不确定感。他一辈子都会惊慌失措地逃避着不确定性。焦虑和不安全感对他而言如同跗骨之疽。
一个成年人热衷于追求自由,只是因为他内心不自由。幼年长辈的声音不断地告诉他:“你不可以,你错了,你不配。” 但外在的自由里并没有确定感。外在的自由只是帮他逃离了有现实价值观和众人判断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中对他真我的否定。但探路者的目光永远沦陷在未来或者某些未知的地方。每一个当下都让他感到煎熬,因为每一个当下依旧充满否定的声音。
一个成年人逃避现实生活,狂热于各种信仰,只是因为他无法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感。当他面对人生固有的未知而要做决策时,他需要一个神佛、业力和命运来保佑他,无论他做什么都支持他,让他可以忍受自己竟然自主地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充满不确定的选择。但是,如果他太恐惧不确定,神佛的支持也无能为力。
其实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僵化。这样的人并不太多,他们特别的刻板、严肃、一丝不苟、谨小慎微。他们永远把衣服挂在同一个地方。走同样的路线上班。严格按照各种人生教条活着。稍有偏差,就会非常不满或不安。
(我是武汉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婚恋关系,亲子关系,职场问题,人际沟通,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的咨询。)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