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fuzhou心理咨询专家 蓝奥
人生来就具有性的差别和性的要求,并且保持终生。但是,在一般人看来,人的性心理只是到了青春期以后,伴随性生理的成熟才逐渐产生。在儿童期,尤其是婴幼期,根本不存在性问题,更无从谈起性心理了。事实上,人生伊始就有性生理现象出现。起码性意识与生俱来。
意识可分为有意识和潜意识。婴儿(0~1岁)有没有性意识?应该说有,但它更多的属干潜意识范畴。所以,前文飞云所述的婴儿的性意识从2岁开始,并不代表2岁之前没有,而是说明2岁之后开始有某些明显的可观察的表现。
由于在2岁之前婴儿脑神经结构发育尚未完善,不可能有独立的思维,更不可能有直接的类似成人的性欲望产生。但这不等于婴儿没有性欲望,只不过他的表现方式不同于成人罢了。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指来自人体的快感,不管这种快感来自身体的何种部位或何种器宫。它可以来自口唇、皮肤、肛门,也可以来自生殖器。发育的阶段不同,获得这种快感的方式和部位也不同。
从子宫外的生活开始,母亲的乳头是婴儿性本能的第一对象。他们的嘴唇是表达爱和母子依恋的重要工具。出生6-12个月时意识到了自己的生殖器,男孩会用手触摸使其勃起。这种自发寻找快乐的现象,是引发性的自我刺激(手淫)的序曲。周岁内的孩子若受到亲人持续温暖的照顾,将为孩子未来深挚的爱人之情奠定基础。此期的挫折,可能会使情与欲发生裂变,培养不出爱的能力。
婴儿在吮吸母亲奶头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快感。弗洛伊德把这种来自于口唇的快感叫作口唇性欲,并认为它是哺乳期幼儿性欲的表现方式。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几个月的男婴会在哺乳时出现阴茎的自发性勃起,随着吮吸频率的加快,婴儿表现出面色红涨,全身肌肉有节律地收缩,随之出现一种满足后的松弛、安详,整个过程很像成人的性兴奋反应过程。也有报道说女婴有类似性反应的阴道分泌液增多和阴道节律性收缩。
这可能使家长大为惊骇,难道婴儿也有性欲!?若不是亲眼目睹实在令人难以相信!至于那些七、八个月的男婴有意无意地摸弄生殖器,女婴做一些夹腿的动作。之所以按照性别分开表述这两个常见的动作,是因为实际上,这两个动作并不具有性别差异,在婴儿的世界里面,无论何种性别,从事该动作的概率都一样。分性别描述这两个动作,只是说明某些动作,在成人世界中被赋了特定含义,因而不同性别的婴儿做某些动作的时候,更容易引起成人的注意罢了。
1-3岁时,对皮肤快感的需要更突出的表现出来,当孩子哭闹不止时,妈妈抱抱他、亲亲他,他就立刻能安静下来,因为对皮肤的快感需求和与亲人交流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他们还本能的从粪便的贮积与排放中体验到快感。初步察觉自己是男是女的性别角色。使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自我辨识是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他们从小形成一种正确的性心理定型。若在此期孩子没有学会与其性别相适应的行为,没有确立“我是男孩”或“我是女孩”的观念,则到了幼儿期或青春期就几乎不可能重新建立正确的性别认同。对于成年后的同性恋及异性癖患者,研究表明,预防的意义大于治疗。因此,这一期间孩子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将决定他们一生的性态度。
婴幼儿的性好奇是性认知的一部分。传统的性观念是封闭的、压抑的、神秘的。一旦婴孩出现玩弄外部性器官,以满足求知欲时,父母怒气冲天地制止说:“脏死了!”婴孩提出男女外部性器官为什么不一样、小孩从哪里生出来等有关性的问题时,父母不但不予讲解,还训斥说:“不要脸”。这对儿童早期形成性心理有很大的危害。这无疑会使孩子从小形成外部性器官是脏的概念,性活动是丑恶的概念。扭曲的性心理、性压抑、性恐惧一旦形成,对人的一生都可造成不良影响。女子的性冷淡、性欲低下等性功能障碍,男子的阳痿、性恐惧、早泄等性功能障碍,无一不与幼童时的性经历密切相关。孩子的性好奇无可指责,父母应创造更多的机会,扩大和加深孩童的性认知。
基于上述事实,有很当的学者认为,2岁之前婴儿依然是有性意识存在的。人类的性心理发展是分几个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又各有不同的特点。这提示我们,对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不仅要在生活上照顾好,而且要给予更多的爱。毫无疑问,爱的需求对孩子的成长和发育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一个婴儿只能得到食物,而得不到必要的爱,那么他的发育就会明显地受到影晌,他在精神和感情上的成熟就会推迟,而且将来还会出现个性偏差,如孤独、胆怯、自卑、压抑等,这些已得到科学的证实。
当然,婴幼儿期也就相应存在着性心理问题,只是表现形式和认识程度不一样。由于婴幼儿期的性心理与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所以,飞云在介绍婴幼期性心理特点的同时,先介绍其心理过程及个性的形成及发展的一般特点。
婴儿的心理是在生活环境中不断接受外界刺激和大脑皮质分析综合机能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中,他们的感觉有相当程度的发展。知觉逐渐产生,并且有初步识记能力和智力活动,情绪反应也开始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其心理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即心理过程开始具有自觉性和随意性。
婴儿的感知觉多半是在摆弄玩具以及使用其他物体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当新鲜的玩具或其他物体出现在婴儿的面前时,他们便积极地去触及并摆弄它们,在摆弄和使用各种物体的过程中,逐渐区分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熟悉物体的各种属性。他们往往需要把出现在眼前的事物的各种属性都加以感知后,才能形成对该事物的整体认识。婴儿知觉的目的性较差,不能使自己的知觉服从于既定的目的和任务。常常凭“兴趣”而异。
例如,二、三岁的婴儿,即便是冬天看到一盆自己能够得着水,会按耐不住想去玩水,他当然感觉到这个季节的水的冰凉,如果家长不去制止的话,就能看到孩子玩的不亦乐乎,似乎没有感觉到水的冰凉。当然,这样容易感冒,对其身体不好,只不过用这个例子说明婴儿随意性的“兴趣”行为,实际上是婴儿探索他降生到这个未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在确保卫生和安全的前提下,家长应该尽量鼓励其从事这种行为。
此外,婴儿的注意多半是无意的,在生活中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范围的扩大,从周围的接触到新奇的、有趣的事物都会吸引他们注意,注意力也逐渐趋于稳定。可以专心地玩弄新带给他们的玩具,专心地看某个人的动作,或专心地看电视节目。很多家长以此或许会得出某些婴儿“从小对某项活动有浓厚兴趣”之类的结论,其实是严重不靠谱的,某个层面来说,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婴儿看某个人和看一坨屎是没有分别的。
婴儿会从事很多成人世界看来是不适当和“禁区”的活动,比如玩弄自己的排泄物,对任何物品抓到手上第一时间往嘴里放。作为家长来说,这个时候斥责婴儿“傻瓜”之类,或者责骂教育孩子“太脏”之类,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这些字面意思婴儿一无所知,唯一让他们中止行为的,就是来自成人世界在斥责时候,熟悉的成人瞬间表情变得狰狞,音调急剧变化的恐吓使其产生自我保护的退缩,甚至由于恐惧下意识的嚎啕大哭,这个哭声是人作为动物本身的自我保护发出的求救信号罢了,并不没有说明婴儿“懂事”、“乖”之类的家长们一厢情愿的注解内容。
也正是基于这个道理,婴儿看到表情多样的“陌生人”、或者语调变化频繁的“陌生人”,或者是不常见的家庭成员,会对其一直关注,很多家长会误认为应对这些人“有好感”,甚至这些人也自认为和婴儿“很投缘”,要求抱抱婴儿,其结果往往是“自讨没趣”,孩子婴儿一抱在怀里便嚎啕大哭,这个说明婴儿对其的关注并不是基于好感,而是基于自我保护的警觉。
此外,婴儿的行为,也折射出具有思维最基本的特征是对事物认识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婴儿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已具有这两方面的特征。如球滚到床下,他会用小棍棒拨;东西放在高处,他会站上去拿;这个说明他们对于物体的形状、高差等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也通过观察成人世界学习到的方式解决问题。另外,他们把各式各样的鞋都叫“鞋鞋”,把各种东西都叫“玩玩”,这种语言的概括性也是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等。
可见婴儿思维已经产生了。但这时的思维,仅是人的思维的低级形式。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直觉行动性。即婴儿进行思维时,是跟对物体的感知和其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思维是在行动中进行的,他们不会想好了再行动,只是在行动中思考。第二,概括的水平很低。即对一类事物的概括性认识,只局限于他生活现实中所能接触到的熟悉的同类事物,因此概括的范围非常狭窄。此外,其概括一般都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不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婴儿的情绪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并进一步的分化。分化表现为两极性:积极的和消极的。婴儿情绪进一步分化,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在积极性的情绪方面,这时的孩子会对同样亲近和喜欢的人产生不同形式的快乐表现:亲昵地依偎着奶奶,要求她讲故事,高兴地求哥哥给画画儿等。
婴儿也开始有情感体验。最初表现出来的是同情心,对故事中的大灰狼表示愤怒;对小白兔一类的小动物表示怜悯等。随着言语机能的发展,对美、丑、好、坏有了一定的分辨,萌发了人类高级社会情感。尽管这时的情感体验还不深,但在儿童情感发展中是一大进步。
我们知道,新生儿和早期的乳儿还不能认识自己的存在,连自己的身体与外界事物都分辨不清,他吸吮自己的手就像吮吸着母亲的乳头或像奶嘴一样。以后由于同样的原因手抓握,玩弄物体,再后来学会行走,在他与外界事物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中才逐渐分清自身和身外之物的区别。逐渐认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而有了自我感觉。
婴儿期的儿童,学会自由行走以后,特别是掌握言语以后,通过词的中介作用,对于儿童自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他们先学会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然后知道自己的名字,对“我”字的掌握,促使了婴儿自我意识的产生。当然,这时的所谓自我意识,实际上只能算是一种自我感觉,还是不明确的自我意识,有时还不稳定、不连续。此外,到三岁时,在自我意识形成中,也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自信,即独立性的萌芽。他们常常自己要干一些事情,不愿大人帮助。
婴儿期上述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特点为幼儿期身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其心理过程在开始还保持着具有形象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而后各种心理过程的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逐步发展起来。
(我是福州心理咨询师,擅长恋爱婚姻、家庭关系、性心理、焦虑,抑郁,恐惧等各类神经症的咨询。)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