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wenzhou心理咨询专家 邵祝胡
一日,友人来电,经历了很多家庭纷争,疲惫不堪。她不解,为何做了那么多事,付出了那么多,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甚至于最后竟要恶语相向,拿着自我的付出去表彰自己的艰辛和不宜,更甚至于,为自己的歇斯底里找到了一个华丽的包装。
友:“为了你的事情,我忙得团团转,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办,可是你怎么不配合?”
答:“我并没有让你做那些事情啊,是你自己要去做的!”
友:“我都是为了你好啊!”
答:“我不觉得,我并不需要你做那些事情的。”
友:“你怎么可以这样,不仅不领情,还说这么伤人心的话?”
答:“你烦不烦!”
......
友人情绪激动,我静静倾听,或许现在的她更需要一个与她战线的人,不说教、不指责,让她竹筒倒豆子般地把她所有的情绪发泄出来,才能再理性地看待这其中的问题。有些问题责任并不在一个人,而是参与的双方都有要负担的成分,但是问题的解决有很多方式,有些需要双方发力,有些也许一个人用对了方向,找到了撬动问题的杠杆,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友人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家人上面,不断牺牲自己的需求去满足家人的需求,甚至于家人并不需要,而她觉得应该需要的需求,自身需求的不满足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焦虑和不安,紧接着,友人的付出无法得到家人的肯定和赞扬,更加剧了彼此的矛盾和争吵。如果友人适当退一步,分一些时间给自己,充实自己,留一点时间给家人,通过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再付出行动,而这样的付出家人能欣然接受和表示感恩,是否情况又会有所不一样呢?
事后,我思考良久,觉得其实友人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你觉得我是为你好,却不知你觉得好,在别人眼里却不一定会以同一尺度去丈量,甚至于,因为外力的突然施压,原本可以接受的事物,也变得面目可憎了。
我们总是以自己的经历还有学识去判断一件事对自我还有家人的裨益,拼尽全力也要为他们提供各种美好的事物,不受各种我们以为的威胁,但是,我们是否考虑过,对方是否处在同一认知层面?又或者是否事先做好沟通工作,彼此心照不宣了呢?若不是,后期的争吵和不理解不接纳难道就没有一点道理可言?而更多的委屈和不满不过又是顺理成章之事。
如此,你以为对他好的事情,对他而言,真的有想象中那么好吗?
甲:“亲爱的,我正好有很多时间,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
乙:“正好我这里有点麻烦,来帮我一起解决!”
甲:“好的。”
乙:“你真好!”
甲:“嘻嘻!”
(我是温州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擅长爱情情感、婚姻家庭、学生问题等咨询。)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