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ganzhou心理咨询专家 梅敏
6、7个月至1岁半的宝宝,开始有更多的行动能力,但是还缺乏对语言的整体理解能力,当这个时候的宝宝表现出疑似的攻击行为,比如拍打玩具、砸东西、打人时,家长常常会很紧张,担心这是个不乖的或者是坏宝宝,同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大多数家长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温和型家长。这一类家长会制止宝宝的攻击行为,同时反反复复地告诉宝宝拍打玩具、砸东西、打人是不对的,最后发现因为宝宝还不能完全理解家长说的话,所以劝说根本没用,反而越说宝宝打得越起劲,宝宝通过反复的拍打和引起家长的反应来试图理解家长,他从中感受到了乐趣。
2、严厉型家长。这一类家长会很严厉地斥责宝宝不能打,同时伸手吓唬或者拍打宝宝,问宝宝是不是找打?是不是不听话?一旦宝宝的行为继续,就会挨打。殊不知这样家长反而通过行动告诉了宝宝,发火和打人是可以的,宝宝很快就学会了。所以你会看到,攻击型的孩子多半有攻击型的家长。
那么,当这么大的宝宝出现了疑似攻击行为时,妈妈应该怎么应对呢?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么大的宝宝出现一些疑似的攻击行为,如拍打玩具、砸东西、打人,这是必然会有的行为,这是孩子在试图通过他的手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来了解这个世界,同时因为他对手部的力度掌控能力还比较弱,下手就会比较重一些。而这个行为离我们的文明社会还是有差距的,如果家长想从小进行调整,可以试试以下两个方式:
1、迅速转移宝宝注意力。马上拿另一个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或者带宝宝换个地方玩,或者用夸张的表情和语调跟宝宝交流,通常这些办法可以让宝宝停止攻击行为,并且开始注意到新的东西。
2、用行为向宝宝示范应该怎么做。比如家长马上制止宝宝的拍打行为,然后边说:“宝宝,我们要爱护东西,要摸摸,放好,不能弄坏了”或者:“宝宝,打人会痛痛的哦,要摸摸,吹吹。”当家长这样说这样做的时候,宝宝多半会很新奇地看着家长,然后模仿家长的行为。多次进行后,这些温柔的动作就被巩固了。
当然也有家长会说,我回去试了呀,可是孩子还是那样。那么请注意,孩子的行为如果是在刚刚产生的时候,是最好培养和调整的,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一见东西就打砸,一见人就打的习惯,那么要调整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家长就需要先从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开始调整,花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才能把宝宝的不良习惯改掉。
1岁半以上的宝宝已经能够理解大人的语言了,家长可以通过语言来和宝宝沟通,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在任何时候,宝宝都是从家长的行为而不是家长的语言来学习的。家长们,你做对了吗?
(我是赣州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督导师,中级心理保健资讯师,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二级培训师。10余年工作经验,5年专职心理咨询工作经验。个案经验超1000小时,专业受训超500小时。擅长婚恋家庭,如恋爱关系,婚姻关系,婆媳关系,恋爱婚姻修复,婚外情等问题的咨询。)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