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beijing心理咨询专家 陈欣

国庆假期转眼已过,又要回归上班模式了,同志们是不是已经开始不开心?不少人表示:想起要上班的日子就很绝望,手头工作或紧或松但多少会有些积压;朋友们明明已经秀过了朋友圈,再见面时也会再聊一遍“别人家的假期”;明明前一天还能睡到中午十二点,第二天却要早起上班,想想就无比失落。

“假期综合症”徒有一个开心的名字,却让人难受得如此真实,我们总想拒绝它,但往往都是亡羊补牢,收效甚微。但这一次似乎不同,我们已经提前得到了预警,越早意识到这点就越容易调整自己的心态。

首先有一点必须明确!假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哪怕要为摆脱假期综合症准备,也不能浪费假期结束前的大好时光。所以我们今明两天不妨做几件一直期待却被日常工作拖累而不能成行的事情,最好还能给你一个早起的理由。比如,预订一个周末的出行,或者打电话给节日期间没能见到的朋友,约着一起吃顿健康时尚的午餐;去个新书发布会,参加讲座或者参观博物馆,做些能让你有所感悟或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公益活动。让假期真正充实并让自己满意,不辜负难得的美好,这就是解决假期综合症的第一步。完成心愿,进入一种完成任务的状态,并且有意识地,在不影响心情的情况下调整生物钟和饮食。

如果你担心自己患有“假期综合症”,可以在网上询问“特专业医生”,他们往往会给你这样的答复。

不觉得吗?“起居有序、饮食定时、营养均衡,娱乐有节”只要做到这几条基本上就可以健健康康活到八十岁了,有几个人能真的照做呢。但如果真的希望克服假期综合症,进一步的了解还是很必要的。所谓逢节必扰的“假期综合症”,其实是一种轻度的“节后抑郁症”,对于正在工作的人而言也是拖延症的一种变形。

人们在短时间内,经历着身心两方面的“紧张——放松——再紧张”的适应过程,在过渡时必然会出现一系列暂时性的不适现象,这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焦虑,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起伏较大,易怒,嗜睡等。在高度兴奋、高度热闹的节假日过后,又回归到平静的、日常的生活,因而感到孤单、抑郁、无聊等症状。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最后一天渐进地调整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让自己的心境和缓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最后一天不聚餐,可以和家人散散步、聊聊天;或者看看书,平复一下兴奋的大脑。避免过山车似的情绪变化,自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身心的不适。

而当进入工作状态时,在心态上进行一点改变也会对缓解节后综合症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任何工作,我们往往是因为觉得事成之后自己会变得比现在更好,可以实现自我价值或获得成就感。比如,“如果我成功地完成这个项目,老板会对我刮目相看”或者“如果我按时健身,我的身材会变得超棒”。

心理学家将之称为“趋利型”动机。当你受利益驱使时,你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当你乐观向上、充满渴望时,你的工作效率就会达到最高。但是,如果我们害怕搞砸任务,担忧和疑虑会削弱趋利动机,让你根本不敢行动。

在“假期综合症”发生时你真正需要的是不受疑虑干扰,当你采取避害型策略,你期待的就不是变得更好,而是保持住现有的状态,不增加任何损失。当采取避害型策略时,成功完成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老板生气以及忽视你。而定期健身,则只是一种“不让自己沉沦”的方式。当你专注于避免损失时,你就会清楚,摆脱危险的唯一方式是立即行动。你越是担心,就会越快采取行动。这种思考方式在无形中也能够帮你化解“假期综合症”。

最后,提醒各位,在长假过后回到工作岗位后也要多给老人打打电话,鼓励父母“常出门看看”,多接触社会,找老朋友、老邻居聊天解闷,因为老人也是节后抑郁的高发人群,面对子女回归繁忙的工作,他们的内心也会很有落差。天气转凉请大家注意保暖,多留心自己和家中老人的身体哦。

(我是北京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注册认证催眠师,擅长恋爱婚姻、人际关系、职业发展、个人成长等问题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