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shenzhen心理咨询专家 胡秀
微信上面我经常会收到一些人发过来请求帮她的孩子投个票点个赞的链接,我相信大家也收到不少。
我不知道你们收到这样的请求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忙的时候是乐于助人的,觉得不过是举手之劳,甚至会觉得这是在成人之美,很乐意。
我会怎么做呢?
首先,我想表明一下我的态度,我从来不会去帮别人特别是陌生人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呢?
因为我会觉得自己是在做假,是在帮别人做假,就算是朋友,她的孩子怎么样?她的孩子在这次的比赛中表现怎么样?……
我是不了解的,我怎么来做出判断呢?那陌生人就更不用说了。
其次,更重要的是,今天,我想在这里呼吁一下有孩子的家长:
当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价值观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去参与各种比赛,特别是那种不是靠自己的实力而纯粹是靠拉票就能够胜出的比赛。
上述那样会让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不努力也没有关系,只要用关系就可以搞定一切。亲爱的家长们,你们确定要这样来对孩子言传身教吗?
那么,可能就会有家长说,那为什么是比实力的比赛也不能参加呢?
以前我们都知道人生三大不幸: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夫(妻)、老年丧子(女)。
有一年无意中,我看到台湾一位明星倪敏然写的,人生三大不幸:少年得志、中年失业、临老入花丛。
这是倪敏然最后的人生觉悟,他是有过外遇,最后自杀的。
最近,我在遇到上述说的有人想要我帮他的孩子投票时就常常会想起倪敏然说过的这句话。
思考之后,我认为前面说的“人生三大不幸: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夫(妻)、老年丧子(女)。”,我把它们认为是生命的不幸。
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本身是一个生命的逝去,而且这个事情是由不得我们做主的,我们只能选择接受。
而倪敏然说的“人生三大不幸:少年得志、中年失业、临老入花丛。”我会觉得这真是人生的三大不幸,而且这三大不幸,完全是可以由我们自己来选择做主的,真正的是我们自己的人生。
这三点就“少年得志”这一点在某些程度上面来说,可能是我们做不了主的,就是当一个孩子还在没有完全懂事之前,就被父母推上了各种选秀表演台。
如果当父母了解并知道“少年得志”对孩子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可能是人生的一种不幸时,做父母的你们还会如此做吗?
为什么“少年得志”不是一件好事呢?我想如果大家仔细去思考,是会想明白的。
大家也可以仔细回想一下,以前有多少童星后来是真正的成气候?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是有其真正的目的和意义的,孩子未成年之前,学习和成长就是他们的最重要的意义和任务。
如果这个阶段没有把精力放到重要的事情上面,就会耽误了他在这个阶段的成长和吸收。
成年后的时间是很长的,而未成年的时间是有限的,也是不可逆的。
所以,今天,我会在这里郑重其事的提出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和反思。
在此,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首特别有名的诗,是黎巴嫩的著名诗人纪伯伦的《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
在这首诗里面他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将来又将远远的胜过现在的父辈,他用诗意和哲理十分的语言非常透彻的表述了父母与孩子间应有的关系:
《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为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我相信我们这一辈人在年轻时,都曾经非常渴望自由、独立,非常反感过父母的高压政策,那么现在不要让我们曾经的遗憾再次在孩子的身上重演。
孩子因我们而来,但不是为我们而来,孩子应该有他们自己的人生,不要刻意的去安排孩子的未来。
最后,我还想给大家推荐三本书,也是关于父母与孩子间关系的书。就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
如果你的孩子还很小,只有几岁,那建议先看《孩子你慢慢来》。
这本书是龙应台以一个母亲的视角面对出生至童年、少年时期的两个孩子(华飞、华安),从出生,到开始说话、识字、逐渐认识这个世界。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有十几岁了,那建议和孩子一起看看《亲爱的安德烈》。
这是龙应台在大儿子安德烈18岁时,突然感觉到与长大成人的儿子间的那种不适应感。
相信这种茫然感觉很多家长都会有,有些人会放任不管,但龙应台却采取了另一种方式:
就是请求安德烈和她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写一个专栏,以此来了解和认识她长大后的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安德烈答应了。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这36封家书,同时也在专栏刊登,结果引起了国内外很多读者的关注,让很多家庭重新审视家长与孩子间的关系。
孩子看这本书,会让他了解到在青春期时候,他所遇到的很多奇怪的叛逆的行为和想法。
其实是绝大多数年轻人都会经历的,而且他可以从中去学习和了解别的孩子面临这种情况时的想法和所采取的行为做为一种借鉴。
《目送》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多,一共74篇散文,她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
都是那种极其温柔纤细、深情动人的笔触缓缓道来,让人为之感动、触动。
所以,我推荐给大家也看一看,欢迎大家看完这三本书后,请告诉我,你们的感受。
我是胡秀
深圳心理咨询师
我擅长以下领域
为女性朋友提供学业、职业、恋爱、婚姻、家庭、社会关系等生命历程中各阶段所面临的种种成长难题。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