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shenzhen心理咨询专家 胡秀

前几天,一个同事问我,如何教育孩子?这位同事是一个半岁大的孩子的父亲。

因为一直在这方面有所研究和思考,所以,当他问我后,一天晚上我就想,如果是我自己有一个孩子,我该怎么来教育她/他呢?然后开始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如何教育孩子,这可能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所以,我想今天就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如何教育孩子?我想,首先要确定三个问题。

1.统一思想。

作为一个孩子的父母,其实在想要孩子的时候就要想清楚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的方向,也就是对于孩子的期望。

是想要孩子做大官光宗耀祖呢?还是成名成家名流千古?还是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还是做一个普通的平凡人呢?这个很重要。

只有确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对他的教育才可能有的放矢。

孩子是因我们而来,不是为我们而来的。

所以,孩子从出生出来,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应该是具备自己独立的思想,以及自己来设定自己要走的路。

所以,我会认为培养孩子四个方面:善良的品质;健全的人格;乐观的性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孩子这四样东西,就够了。

2.统一行动。

特别是父亲与母亲之间,如果一个人在严厉管教孩子时,一个出来护短,就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

一是让孩子茫然适从,不知该听谁的好;

二是让家长之间产生矛盾。听说过不少本来是在管教孩子的,结果升级到老公和老婆间的争执了;

三会造成孩子和父母间的矛盾和敌对问题,只要帮过一次,下次小孩子就会去寻找庇护了,从而可能造成家庭间的拉帮结派。

3.教育的方式。

不知道是谁说的“男孩子要穷养,女孩子要富养。”我个人是对这种方式非常不认同的。

首先,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应该有所差别,但是不应该从金钱这个层面来区分。

而且,如果富养女孩子,养成了公主病,我觉得这会是最令人讨厌的一种现象。

给孩子一个爱的氛围,适当的物质生活,自由的成长空间,让他可以为自己做的事情做主,我觉得这样是最好的。

每个人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最渴望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最反感父母什么样的行为,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方式放在孩子身上就可以了。

关于这一点,我想说两个重点:

一个重点是:适当的物质生活。

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不可谓不爱,这个爱的表现在总是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到孩子。这是爱吗?是爱,但是不太恰当。反而有节制的给予物质生活才是最好的方式。

关于这一点,净空法师曾经论述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为什么呢?我们所有的财富、智慧,我们的一切,老祖宗用一个字来代表叫“物”。

厚德载物,相反就叫“德不配位”,“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

而孩子出生后,来到这个世界,对于这个世界还没有做出多少贡献,没有积下太多的福报,如果这种时候,就给他太多的享受,他是承当不了。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无福消受。

第二个重点,是想给大家讲一讲一些高创造力的家庭是什么样子。

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拥有高创造力的孩子基本上会比较有出息。

那什么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具有高创造力呢?是越富裕的家庭吗?是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家庭吗?不是。

经过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长期的跟踪实验,他们对几百位世界上的高成就的人进行研究,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和动力学方面的特征,总结出如下几点:

1、家庭既不富裕也不贫困,远离大城市,却没有远离他们将来所从事的领域的影响范围。

2、家庭气氛不太温馨,但他们在儿童时代的要求总能被很好地满足。

3、他们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并能够一直遵循这种理念。

4、他们的兴趣和实力一旦出现,就会受到家庭的支持和鼓励。

5、在若干不同领域中取得最高成就水平的人,其家族史中至少会有两代人从事相同或相近领域的工作。

所以,我们会发现,其实太富裕的家庭是不太适合培养出高成就的孩子的。

中国有句老话,死于安乐,生于忧患。

我是相信的,太安逸的生活是容易让人丧失动力的,生活还是得有点压力才可以的。

就比如我的老家是四川,是一个非常安逸的地方,说实话,我就觉得当地的人有点不思进取。大家都沉迷在打麻将吃美食中去了。所以,我就逃离了那个地方,哈哈。

前面说的是关于教育方式在意识层面的东西,下面想说一说操作层面的事情。

到底怎么做呢?我的建议有两点:

第一点:建议每个家庭从现在开始建立自己的家训。

我觉得家训非常重要,但是很可惜现在的家庭基本上没有这个了。如果没有,建议从这一代人开始建立。

这方面可以参考《朱子格言》,我感觉非常好。

【原文】

君之所贵者,仁也。

臣之所贵者,忠也。

父之所贵者,慈也。

子之所贵者,孝也。

兄之所贵者,友也。

弟之所贵者,恭也。

夫之所贵者,和也。

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xù)。

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在这里,我想说明一点,很多人一看到君君臣臣的字眼就非常反感,认为是封建社会统治那一套,然后就全盘推翻。

其实不然,根据我个人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我每次看到君,就把它理解成上级、上司、老板之类的,臣就把它理解成下级、下属、自己的意思。

这样一来,就完全可以适用了。

就象上面说的“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那就可以理解成做老板做上司的,一定要做到爱护下属,仁字当先,做下属的就一定要做到尽忠职守。

相信,这样来处理上级和下属的关系,会是大家都喜闻所见的。

刚才说的那一点对于工作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这一点对于家庭和夫妻之间来说就非常重要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一个家庭中,丈夫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使家庭和睦,而妻子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温柔处事。

现在的社会女汉子流行,男子反而变得女性化起来。我觉得这样是不好的现象。

男性为阳,女性为阴,这是自然规律,凡是违背自然规律的都会产生不好的后果。生活中,大家都希望追求自然,其实做人也要自然点才好。

但是对于温柔这个词,好多人的理解感觉也有误区。

我们一提到温柔,可能有些人就会以为是象林志玲那样的,我觉得不然,那样的叫做发嗲,不是温柔。

所谓温,是指不冷不热,柔,是指柔和。不冷不热的温度,是不是让人感到是最舒服的呢?柔和的态度是不是会让人感到很乐意亲近呢?

所以,作为一个妻子或者妈妈,最重要的是做到以温柔的态度来聚合一家人,让大家感觉呆在这个家里很舒服很幸福,自然就家和万事兴了。

而温柔的女子,也是会受到男人的尊重和爱护的。

如果女子太强势,把男人的气势都压下去了,自然一个家庭就呈现阴盛阳衰,这肯定就会有问题。

我个人觉得《朱子家训》这篇文章,在仔细理解后,可谓是字字珠矶。如果能够以此来修身,相信可以做到非常好。

鉴于时间有限,这里就不每一句展开来说,接下来再对“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这句话做个分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后代子孙一定要教育,对于童仆(现在没有童仆了,可以将其理解为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人)一定要怜恤。

现在的家庭,说实话,特别是作爷爷奶奶辈的,对于后代多是以溺爱为多,这不是爱呀,这是在害他们。

一定要教育他如何做好人,这才是真正的爱。

就说一个现象,我们去看一下小学生上下学的情形,一般都是家长或者保姆背着书包,孩子在旁边打着空手,或者吃着东西。

家长会觉得这是为孩子着想呀,小小年纪,就要背那么多书多重呀,又辛苦可能还会影响身体发育。这就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思想。

书包不在孩子肩膀上,学习的责任就不在孩子的肩膀上,他会觉得这不是他的事情,他是每天代替家长去了学校而已。

就像是我们上班需要一个电脑需要一个工具包,这是我们吃饭的家伙,我们能随便给别人吗?

书包和书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他们学习的工具,是他们的责任,他们理应要保管好,这样才能从小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责任心不是嘴上说的,而是要从每件小事上面做起,才可能真正让孩子领会得到。

如果孩子的书包的确太重,超过他们的负荷,可以分出来一部分适合他们的重量让他们自己背着,而不是全部代劳。

同样的,就是一定要给孩子立好规矩。

比如放学后一定是及时回家,而不是先跑去小店里面买点东西吃,一路玩,然后再回家。必须先回到家,有需要可以再出去。

以及回到家以后,一定是要先做完作业才可以出去玩或者看电视。

有些家长会认为,唉呀,孩子在学校一天已经很累了,先玩会吧。

但这样一来,孩子的注意力就转移到玩上面去了,不专心作业了。到后来,看完电视了吃完饭,时间也晚了,做作业就马马虎虎,或者急急忙忙不用心了。

大家要记住,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就是他们在这个阶段的工作,是要排在首位的。就像我们成人,工作是最重要的,不完成工作就不能下班。

关于《朱子家训》就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看过这期分享后,对这个内容感兴趣,可以去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仔细阅读与了解。

第二点:希望大家可以从小让孩子读《大学》、《论语》。

清朝曾经有个秀才叫陆桴亭,他说过一段非常有用的话,现在看来,已经是和西方的教育理念是非常一致的。

他说: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忆,少悟性;十五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

故凡所当读书,皆当自于十五前使之熟读。若年稍长,不惟不肯读,且不能读矣!

这句段话什么意思呢?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记性和悟性。

在十五岁之前,因为接触社会少,还是一张白纸,未受污染,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的记性就会很好,但是这个时候因为没有社会经验,所以,悟性会比较差。

在十五岁之后,我们慢慢的经历了很多事情,对于社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了,凡事就会有自己的感悟 了,但这个时候,我们的记性就会变差。

就好像我们的电脑用了一段时间,速度就会变慢一样。

所以,我们要在十五岁之前把我们应该要读的书都读个遍,不需要理解,只要存进我们的脑子就可以了。

年纪大了以后,我们会更很难再记得住这些东西了。

大家想一想,我们小时候读过的一些文章、诗句,现在是不是还可以张口就来?长大后看的一些书,还有印象吗?可能昨天看的书,今天就有可能不记得了。

所以,当孩子在小时候脑子里面存储了中国的经典文化、甚至包括经典的音乐、艺术、天文、地理这些东西,到时他才有东西拿出来用。

小时候没有储备这些东西,脑子里面是空的,就没有东西可拿。可以说是,书到用时方恨少。那个时候就晚了。

而《大学》、《论语》是四书五经之首,我认为是最需要读的。

《大学》是整个儒学体系的纲要所在,非常重要。而《论语》的重要性就不说了,但是我知道很多家长估计都没好好的读过论语,所以如果要带孩子一起读,难度就更大了。

我个人也有这样的感受,要读懂《论语》不容易,首先我是在中央十台的《百家论坛》听于丹讲《论语心得》给启了下蒙。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一本编写得很好的论语小册子,让我读起来觉得很轻松,这本小册子,不但有原文和注释,还有当时的时代和背景的交待,还附有作者的心得。

这本书带领我走进了《论语》的大门,后来真的把论语这本书从头到尾的背了下来,受益匪浅。

再后来又读了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至此,可以说是对论语算是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认为果真不虚。

我是胡秀

深圳心理咨询师

我擅长以下领域

为女性朋友提供学业、职业、恋爱、婚姻、家庭、社会关系等生命历程中各阶段所面临的种种成长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