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君

上一周我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给大一新生做心理测评工作。这项工作首先需要学生填写一些信息,再针对他们的问题了解情况。

其中有一项是问他们近期碰到的烦心事,可以多选。

选项中大概包括学习问题、学校生活问题、感情问题、人际关系、情绪困扰等十几项内容。

每一个学生的选项当然都不一样,但是有一项内容被学生勾选的频率很高,生涯规划和未来

多年以前在我自己还是大学生时,这个问题就首先会被拿来讨论,现在学生面临同样的困惑。

当我问他们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同学都支支吾吾,有人说那就尽量好好学习呗,有人说我父母希望我找个稳定的工作。

好好学习没错,但是好好学习就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吗,稳定的工作又指什么,像父母那个年代所谓的“铁饭碗”吗?

很少有同学会思考这个时代的特点,同时结合自身特长考虑。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未来的职业环境,也就是说未来的社会是怎样的。生涯规划师古典老师总结到:

第一,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

在过去20年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来20年都会极大程度的被电脑所取代,这意味着到那时很多人都会失业。

比如现在趋之若鹜的银行柜员,五年、十年之后,这个职位需求就会非常少,如果你没有别的技能,会非常尴尬。

概念时代需要很多感性的人,以前是具备MBA学历的人吃香,未来很有可能MFA(艺术硕士)人才需求更旺。

第二,时代的改变会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

关于这点,看看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不难发现,互联网加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等等,三年以后,五年以后,我们生活的地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真的无法想象。

第三,未来职业生涯的核心是幸福和自我实现。

这一点是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密不可分的。这个理论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看图应该都能明白。

从金字塔的底部到顶部,最下面两层是人的功能性需求,或者说初级需求,上面三层是精神需求,或者说中高级需求。

在物质生活被极大满足的今天,未来人们追求的必然是更高级的精神需求。

因此,讲到未来的生涯规划,就需要人们调整观念,从理性向感性过渡。

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需要人们具备六种技能:

1.设计感

2.讲故事的能力

3.整合事物的能力

4.共情能力

5.你需要会玩

6.你需要找到意义感

简单的说,未来活的很好的人应该是这样的: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的小追求。

其次,需要有生涯应变能力和创造力。

不能再固守于“铁饭碗”或者一辈子只从事一项职业的想法了,可能你将来要做的事情是一份全新的职业,这需要你的参与设计,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面试求职。

最后,我想说的是上帝为我们每个人预备了一扇门,当你推开这扇门,会发现别样的天地和风景。

前提是你要了解自己,把握时代的脉搏,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不断尝试。

如果只是随大流或者经历过失败就轻易放弃,那你永远只能在别人的门外徘徊。

(我是西安心理咨询师,西安外国语大学外聘心理老师,擅长亲密关系、婚姻家庭、人际关系及情绪压力咨询,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