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chongqing心理咨询专家 谢青

消费主义这个词进入国内不过50年,80年代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到来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桎梏,让人们有权力也有了能力去进行消费。

消费主义的时代正式光临中国。

消费主义本身是贬,代表了其中的组织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现象、社会活动的一个代名词。

这里所谓“消费”并不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范畴里所指的对物品的需求与满足,而是指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消费社会》的作者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认为消费构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这些逻辑包括:

第一,商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

在消费社会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无物不可以消费。”消费品的普遍存在证明资本主义的合理,“消费社会首先论证了资本主义平等的神话。”

第二,消费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上,更体现在文化含义上,消费体现个人身份。

英国学者卢瑞(Celia Lury)认为“消费文化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欧美社会的物质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物质文化领域里的消费不限于商业系统。商品由文化环境确定用途,日用品也有文化含义。

卢瑞援引另两位学者的话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论点:

“商品都具有价值,其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价值观……每个人既是价值的评判者也是被评判的对象……人们之所以选择这些商品,是因为它们有相应的等级……”

第三,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

美国文化里的消费主义恰呈现这一特征。美国就是由消费者构成的国度。

美利坚式的消费主义灌输给美国人的是个人成功只有通过金钱上的成功来实现,财富是通过购买商品体现的。

在当今的美国社会文化语境里,消费是再正宗地道不过的行为了。美国人无处不与消费打交道。

美国人有时也担心失去更有意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他们对消费主义的不适和抨击从来不很强烈。

以上是对消费主义的一个简介。心理咨询作为时代产物,无一例外的全部被接纳入了这个时代的范畴。

作为一个特别的服务,它依然逃脱不了被标明为商业行为的宿命。消费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对比价格,后看使用效果与口碑。这恰恰是心理咨询(治疗)的一条死循环。

心理咨询(治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魔法师,更不是所谓的宇宙神力。

一个人所形成的行为模式与心理活动的时间远远大于前来咨询(治疗)的时间,妄图打破限制一次成型,就连精神病院也不行。

消费主义时代,与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催生了不合格的咨询师与机构,他们往往提出看似诱惑却毫不合理的方法与承诺,如:包好,多次包好,多少频率等等。

生命与心理是运动变化的,它绝非机械论与一元论,根本无法拟定一条病症标准,如同今天的伤风感冒一样,没有哪个国家、医疗卫生组织、医院来保证你的感冒只要3天一个道理。

给你自己时间和宽容,才能保证你的效果。

☆我是谢青

重庆心理咨询师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恋情感,婚姻危机干预,青少年心理问题,自我惩罚,压力调节,强迫症,孤独症,性别角色混乱,双性恋,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