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suzhou心理咨询专家 虞斌
心理上的健康与不健康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因为有许多的心理疾病就是慢慢从健康到了不健康的状态,我们可能也没有太留意,只是感觉心情和身体感觉越来越差。
等到发现自己困在一个困境里出不来的时候,已经需要去看医生了。
人的心理和生理一样,免不了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
一个心理上绝对健康的人,就像一个生理上绝对健康的人一样都很少。
你见过从小到大没生过病的人吗?谁都有个可能感冒发烧的时候,身体上很难有绝对的健康。
心理层面和生理一样,遇到气候改变,身体的免疫机能不是那么好的时候,就可能生个小病。
从这里就可以了解,心理生病和生理生病一样,有以下这些因素引起的(你不必为心理疾病承担所有的责任,不是你一个人导致的):
*外界的变化因素——社会文化的变迁、环境因素
*自我的免疫功能因素——心理上讲的是“自我功能”
*可能是老毛病——从原生家庭传承而来的性格因素
****************************************
那怎么区分健康与不健康?(主题终于来啦)
还拿生理打比方:身体的健康,我们会从症状看。
比如肚子疼,就有可能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吃出了急性肠胃炎。
但本身肚子疼不是一种病,这个只是一种症状。除了吃坏了东西之外,也可能是阑尾发炎、胆结石其他的有同样表现的疾病。
生理的疾病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在科技发达,不能直接看的也有各种仪器可以看见。
心理上的健康和不健康却没有精确的仪器可以诊断,也没有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症状。(这个怎么好?)
先来和笔者一起做一个想象(不用紧张啊,没有要催眠你的意思):
想象人的一生就是走在一根平衡木上,边上可能还有一些事物吸引你的注意。
你一路上走得小心谨慎,心惊胆战的,但是不管怎样尽量让自己平衡的走下去,因为知道掉下平衡木之后再上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健康的心理有两个特征:平衡——让你不掉下去;灵活——适时调整。
*心理不健康的两个特征:不平衡——容易掉下去;不灵活——不容易调整。
我们不对健康的心理做过多的讨论(也没有必要),只说说不健康的心理到底怎么去区分?
****************************************
心理,我们一般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情感情绪;认知想法;语言和行为;身体感受。
一起来做下对照:
*1*个体的语言行为、思想、情感与社会文化的一致性。
比如:我们上街都穿戴打扮的整齐漂亮,但有人上街啥都没穿,我们就可以认定此人心理不健康。
李鸣老师举得栗子就很形象生动: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每天早请示晚汇报,出门带上红本本,打个酱油要背语录,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中,不做就是有问题;但现在的社会文化下这么做,你就是有问题了。
所以,跟上社会文化变化的节奏是一种你与外界的平衡,灵活的意思也就是你能跟的上。(我们都在随时调整,一时跟不上不要紧,关键不放弃)
*2*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的一致性,包括想法、情感和语言行为的一致性。
比如:遇到开心的时候却愁眉不展;或伤心的时候放声大笑;或者是自我认为很自卑,但在别人眼里很能干,或相反。
我们可以从这些外在的表现,看出这个人是不是健康。(调整是从内部开始的,尽量让自己内外一致)
*3*个人内在自我情感体验的一致性。
比如:经常性的心里难受却说不出口;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但整天郁郁寡欢;觉得周围人都与自己作对;对别人的看法、想法特别敏感,觉得自己天赋秉异而无人知晓;或者感觉到内心有两种不同的想法一直做斗争,让自己很痛苦而不得不做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等等。
这些情况性格因素占的比较多,反而是很难调整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说的“自我成长”,就是成长这个部分。(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像一个孩子成人一样)
*4*身体状况和感受的一致性。
比如:身体各种不舒服、疼痛或瘙痒难受,医院去检查又检查不出身体有什么疾病,自己坚持认为自己的身体有问题。(有时候身体会为你的内心说话,听懂身体的语言,我们可以让身心都舒畅)
当内在的部分一致、内外两部分尽可能一致的时候,我们就会活得更舒坦,更开心,心理也就更健康一点。
****************************************
为了容易理解,以上举得栗子可能比较极端,看官们尽量意会啊。
今天就到这里,下次我们谈谈关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
☆我是虞斌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坐标苏州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恋情感,情绪压力,亲子关系,事业工作,父母关系,个人成长等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