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nanchang心理咨询专家 朱晓琳

自从2007年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U形观光台作为玻璃栈道体验诞生后,全世界的景区似乎都跟高空玻璃栈道较上了劲,玻璃栈道体验项目频繁出现。

近年来,我国各大景区打造的玻璃项目多达十个,高空玻璃栈道以其极刺激的感官体验,吸引了很多好奇宝宝跃跃欲试。

但胆小的就容易恐高,有的会扶墙溜边学‘螃蟹’,有的会坐在、趴在玻璃栈道上一步一步向前挪动,更有甚者闭眼呐喊,直接吓尿......

为啥同样是走过高空玻璃栈道,人们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难道勇敢和认怂真的在这“一璃之遥”?

今天,小编带你探索究竟。

我们先来看两个心理学实验↓↓↓

*1*沃克和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恐高源于深度知觉

沃克和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是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

该实验使用平坦的棋盘式的图案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同时在“悬崖”的上方覆盖玻璃板。

将2~3个月大的婴儿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研究者发现婴儿的心跳会减慢,由此证明那时候的婴儿已经体会到了深度知觉;

而当把一岁左右的婴儿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时,母亲在另一边召唤婴儿,无论怎样呼唤,婴儿怎么也不愿意爬过“悬崖”。

研究表明,婴儿已经具备了深度知觉。

而正是这种人人都有的深度知觉,使得游客们在走高空玻璃栈道的时候会感觉到恐高。

但又由于人可以理智的判断并非真正具有危险性,这种恐高的感受就变为刺激了,正是这种刺激感使得游客趋之若鹜。

*2*韩国的视觉悬崖实验:恐高源于缺乏爱和安全感

近年来,韩国的一个电视节目重新设计了视觉悬崖实验,在母亲与婴儿之间设置了一段透明玻璃板过道,玻璃板是悬空的,下面模拟一片火海。

让孩子和妈妈处在“悬崖”的两边,看看孩子究竟是否可以战胜心中的恐惧,成功通过视觉悬崖。

当在爬向母亲的过程中遭遇到这个悬崖时,面对面无表情的母亲,婴儿会表现出不安并且最终没有通过这个视觉悬崖;

而当玻璃板对面的母亲面带微笑和鼓励时,婴儿竟然毫不犹豫的通过了火海。

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妈妈的微笑和鼓励竟然可以帮助已有深度知觉的婴儿战胜内心的恐惧!

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反思:

在高空玻璃栈道的有些游客,为何理智的判断仍然不能帮助自己消除恐惧,也许他们的恐惧并非来源于高空玻璃栈道,而是来源于缺乏爱和安全感的内心。

爱和安全感由何而来:妈妈是宝宝的镜子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而这个问题的最初印象却来自我们的童年早期。

客体关系大师温尼科特认为,母婴之间相互的作用决定着婴儿的人格发展,母亲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在母亲的眼中看见他自己。

母亲能否给予孩子爱和肯定,是孩子形成自我认同、自我价值感的基础。

母亲是孩子的镜子,母亲快乐爱笑,孩子就会勇敢自信;若母亲抑郁焦虑,孩子也会胆小退缩。

对于小宝宝来说,ta的心理是和妈妈一体的,妈妈对着ta笑,让ta觉得自己是能被接纳和认同的,自我价值感即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所以,在童年早期,特别是1岁之前,多和你的宝宝互动,并且带着积极的微笑,就能给予宝宝一个良好的自我认同,为ta的人格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石。

☆我是朱晓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坐标南昌

我擅长以下领域

恋爱情感,婚姻家庭,学生心理,亲子关系,职业心理,性格改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