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zibo心理咨询专家 高洪奎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求助者的问题并不在于身体的不健康,而是对健康有着不理性的认知,是对健康的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从今天起,我将推出健康专题系列文章,帮助广大朋友理性地认识健康,认识自身的健康水平。

健康专题一——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

2015年12月3日瞭望智库发表了题为《为什么中国成了糖尿病王国?》的文章指出:国人目前的生活方式已经和糖尿病的发生率高度切合。

对于糖尿病前期,唯一能够阻断他们继续演变成糖尿病的办法,就是生活方式干预。

成为糖尿病前期以后如果不加以生活方式干预,大多数都有转变成糖尿病的风险。

中国的下一代如果不改变目前肆意的饮食习惯、继续久坐的生活方式,将会有更多的小胖子诞生,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将变成糖尿病大军的一员。

其实,不仅仅是糖尿病,任何疾病与健康问题,在源头上都与生活方式有关。

一谈到生活方式,许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养生。

那么,养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吗?养生是科学的吗?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今天我们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

*1*“养生”到底是什么?

我国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养生是什么呢?

从吃饭到睡觉,从运动到休息,从营养学讲到中医理论,从保健食品到电子理疗产品,从天然物质到人造产品,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细致如微。

讲营养,就细化到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什么时候吃?蒸着吃还是煮着吃?蒸(煮)多少分钟?放多少毫升水?盖不盖锅盖?哪种保健品好?补什么微量元素?……;

讲运动,就讲早上运动好?还是晚上运动好?几点运动好?在哪里运动好?做什么运动好?多大运动量好?多大频率好?运动多长时间好?……;天天量血压,月月测血糖……;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

看起来,时间全部用来学习吃、喝、拉、撒、睡都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去工作?去创新?去追求理想?(孔子开出了方子:一以贯之,以不变应万变)

如今,人们了解的养生知识越来越丰富,在养生健康上的投入越来越多,养生机构日益增多,保健品公司遍地开花,健康产业不断发展,造就了成千上万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然而,现实却是疾病发病率不断创新高,生病的人越来越多,近视率逐渐升高,学生体质不断下降,亚健康人群不断扩大,焦虑,抑郁如影随形……

问题出在哪儿了呢?养生到底是什么呢?

*2*论养生

查百度百科,养,意思是“使身心得到滋润、补充和休息”。

养生的意思就是,使身心得到滋润、补充和休息,从而使生命得以生长、延续和发展。

受市场经济商业运作的宣传和影响,相当多的人以为养生就是保养,结果导致过度补偿和保护,对“养生”充满了歪曲和误读。

孔子说,过犹不及。当今国人的养生意识和观念恰恰被老夫子说中了,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

养生是国人的传统,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关于养生的详细论述记载于《黄帝内经》中。

《黄帝内经》开篇就指出:

『人的自然寿命是百岁左右,要长寿百岁,首先要知晓自然规律,其次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规律生活,然后要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接着,介绍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规律。

『遵循四季规律,就应该做到,春季要养生,夏季要养长,秋季养收,冬季养藏』

“养生”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可见,养生代表了四季的滋养之道而不仅仅是指养“生”。

接着《黄帝内经》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是医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医的基本观念。

也就是说,顺应四季变化,养生、养长、养收、养藏就可以达到治未病,也就是预防疾病的目的。

概括起来说,就是要“驱邪避恶,避免极端和不切实际,保持心情和欲望适中而不过”;

努力做到“吃嘛嘛香,穿嘛嘛倩,干嘛嘛好,顺应潮流,适应现实,不攀比,不羡慕他人”;

加强修养,确保机会来临有实力把握住,顺应天性,顺应天时,知行,知止。

这就是健康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还指出了“今时之人”违反养生之道的表现:以酒为浆,醉生梦死,以乱为常,没有规律,违反快乐的本性而一味追求一时的快活。

您是否感到惊讶:大概在两千年前古人就说了这些?

对照一下自己,您躺着中枪了吗?

*3*最长寿老人的养生实况分析

笔者对截止到2014年年底尚健在的十六位中国最长寿老人、五位外国最老寿星的生活特点进行了梳理统计,发现:

中国寿星中,从不挑食的有五位,喜欢吃素的有两位,且并不是只吃素,喜欢吃肉的则有四位,其中之一是喜欢吃肥肉,其他人既然未提及,分析应是无特别之处,属于不忌口。

(不知道那些强调素食养生的专家们看到这里此刻有什么感想?)

国内老寿星抽烟喝酒的有两位,五位国外老寿星中,抽烟喝酒的一位,只喝酒不抽烟的一位,不抽烟不喝酒的两位,另一位未提及。

(不知道那些认为抽烟、喝酒影响身体健康的人此刻有什么感想?)

国内老寿星当中,有一半的人起居比较有规律但又各有不同,早睡早起的有三位,早睡晚起的有两位。

(不知道那些强调几点睡觉几点起床的养生专家们对此有什么感想?)

在上述二十一位长寿老人中,老人自己提及养生的有三位,但均不是现在社会上所讲的吃什么,怎么吃,怎么运动之类,而仅仅是自己的习惯,自己认为那就是养生。

而国外这五位寿星,居然没有一个知道养生的!

(不知道那些强调养生的专家们此刻有什么感想?)

长寿老人中既有抽烟喝酒的,也有不抽烟喝酒的;既有早睡早起的,也有早睡晚起的;既有饮食有节制的,也有胃口好饭量大的;既吃素的,也有吃肉的。

正如中国老年学学会副秘书长王峰指出的那样,“他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养生经验”。要找出他们的共同点,还真的不容易。

仔细分析这些长寿老人的日常生活的描述,如果把词组的内涵再扩大一些,我们就会发现,所有长寿老人的共同之处在于:心态好。

心态好,其内涵是:积极、乐观、宽容、接纳、坚强但倔而不迷、强而不固。

他们或者有其中一条,或者有几条,或者兼而有之。而这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他们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有规律,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

这些长寿老人绝大多数文化程度很低,没有所谓的“养生科学知识”。

由此得出结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是有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自然会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刻意死板地要求什么,而是顺天性而为,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儒家的中庸思想所表达出来的观点。

*4*健康心理基础上的生活方式才健康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要健康长寿,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所以说,心理健康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

这是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

要么健康的行为习惯难以养成,要么行为习惯变成僵化、死板的教条,这也就是中庸之道所说的“过”与“不及”;

再或者,好不容易形成的健康行为不能持久,容易旧习复发,这是让健康心理学研究者非常头疼的问题。

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记载到《黄帝内经》中。

当黄帝问到:上古之人都活到一百来岁而现在的人五十来岁就老了,是什么原因?

岐伯回答说: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上古之人只有那些知道自然规律的人才活到一百来岁。

并且指出,知道自然规律的人按照规律行事,所以才尽终其天年。充分强调说明了认知、调节的重要性。

而这些全部是心理健康的内容,今天却被我们的民众给忽略了,一窝蜂地把精力、物力投入到所谓“养生”吃与“养生”动上,实在是本末倒置,舍本而逐末。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养生方法,都讲得非常细致,非常具体,非常准确。

然而,即使是同一个家庭中的人,其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对营养的需求种类和数量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如此严格的养生方法怎么可能适用于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

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科学数据对身体来说,只是一个参考值,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值,更不是疾病诊断的充分条件或唯一标准,不管是微量元素,还是血压、血糖,或者是胆固醇。

疾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多种因素的复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根据数字。

最新现代医学的诊断也已经由原来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由原来的一轴诊断模式转向三轴甚至五轴诊断模式。

显然,目前包括许多专家、医生在内,我国民众没有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反而对科学的认识陷入了迷信的泥潭(瞭望智库前期曾发文专门谈到这个问题)。

如此的养生本质上就是教条的,绝对化的,僵化的,死板的,因而是反科学的。

研究发现,身体健康状态影响着健康的行为以及产生健康行为的动机。

因此,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步是要养成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自然就会遵循自然规律,修心养性,改造自我,自然就会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凡事不走极端。

正如118岁的老寿星尧力达西.尧勒瓦斯的话:“热养生,并不代表越热越好,适度热,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套用一下,可以这样说:

养生,并不代表越讲究越好,适度讲究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所以,养生,更多的是原则,而不是细节;更重要的是个性化的心理调节,而不是教条式的死搬硬套。

只有建立在健康心理基础上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

而健康的心理一定是内心和谐的,不但内心是和谐的,和外部的关系也是和谐的,这就是健康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标准。

*5*健康的生活方式什么样?

所谓健康行为,就是人们用于维持和促进健康的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或者提高目前良好的身体状况和避免疾病而采取的任何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行为的四大基石:心理平衡,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

我们总结了十二条基本的健康行为(一个月记住并做到一条,一年下来就形成习惯了):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境;

饮食起居保持相对的规律性;

良好的睡眠和休息放松;

适当保持贫穷时的饮食习惯(简称富人穷吃,科学术语称作:合理饮食,营养平衡);

有规律的锻炼;

饮酒要适度;

不吸毒;

定期称体重;

安全的性行为;

处事讲原则不失灵活,不走极端;

发展友谊;

坐车系安全带,骑车戴头盔。

健康行为受年龄、性别、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阶层,健康行为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

研究发现,某些疾病的发生与特定的行为类型有关。

国际上公认的行为类型分为A、B、C、D四大类(请注意,这里指的是行为类型,与血型不同)。

*A型行为的典型特征是: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有竞争性完成倾向,有自由转移的愤怒。表现为好胜,风风火火,缺乏耐心,充满敌意;

*B型行为的典型特征是:稳重,随和,不紧不慢。表现为随遇而安,没心没肺;

*C型行为的典型特征是:压抑,克制,忍耐。表现为过分耐心,过分合作,忍气吞声,努力回避冲突;

*D型行为的典型特征是:孤僻。表现为:独来独往,伴有焦虑、心情不好。

研究发现:

A型行为多和冠心病或高血压相联系,因此,A型行为又称为冠心病型行为;C型行为多和癌症相联系,因此,又称为癌症型行为;D型行为习惯的人要注意防范心脏病的发生。

了解了行为类型和某些特定疾病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我们的行为,降低罹患疾病的风险。

A型行为的人除了在工作上,其他方面要尽量把节奏慢下来,即便是对工作,也要多一些沉稳才好。

C型行为的人要学会倾诉自己的想法,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要学会渲泻自己的负面情绪。

D型行为的人要学会向他人倾诉,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努力改变独处的习惯;家人则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爱,给予更多的温情,有助于打开他(她)的心扉,表达他(她)的情绪;可以养宠物。

各种行为类型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比如说,A型行为如果仅仅是表现在工作上,无疑是优秀的员工,是大家提倡的;但如果事事都如此,那么就要注意了;如果家族中有该病史,那么就更应该引起重视了。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偏向某一方向的习惯都是需要调整的,做到“中”、和谐才健康。

*6*给您的几点建议

文章最后,为您的健康生活方式提出几点建议:

*1.永远不要说关于自己不好的事情,只给自己和他人建设性的批评

——下次应该采取什么不同的方式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2.寻找自己那些将来采取措施可以改变的不快乐的根源。

*3.将自己的反应、感受和想法同你的朋友、同事、家人以及他人进行比较,从而评估自己行为的适宜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4.维持、拓展你的密友圈,同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忧愁和感受。

*5.发展一种平衡的时间观念:

工作时面向未来,追求目标,享受快乐;顺利时把握当下;逆境时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对过去的成功和快乐保持回忆;和老友联系时珍惜过去。

*6.永远对自己的品质、快乐和成功充满信心。

*7.当感觉自己的情绪要失去控制时,请用离开的方式避开使你不快的环境;或者换位思考;或者设想一下未来。

*8.允许自己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9.失败和挫折很可能是伪装的祝福——它可以告诉你该目标或许不适合你;或者救你于更大的失败或挫折之前。

你所经历的每一次事故、危险、不幸或挫折都是一个潜在的机会,只是它没有以真实面目示人。

*10.发现无法使自己或他人走出抑郁或困境时,知道并学会向专业人士求助。

总之,生活方式只有建立在健康的心理基础上才能称之为“健康”,否则很容易走向极端。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只有顺应自己的特点,按照科学的规律,做到既有理论指导,又不要僵化教条;既要积极主动,又要轻松灵活;既要努力追求,又要避免绝对化、走极端。

保持乐观,积极面对,做到顺其自然、不刻意、不极端、和谐、平静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是高洪奎

淄博心理咨询师

我擅长以下领域

恋爱婚姻、情绪压力、人际关系、性心理、孩子教育等问题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