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荣

有些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一个人何时、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了我们的内心,我想,大概因为他的人生其实也是我们的人生吧。

——作者

 01 

今早我才知道,老王做烧饼已经整整31年了。

女儿起来晚了,还没从被窝里钻出来就说:“我要到伯伯那里做个烧饼吃。”

去幼儿园的路上,远远的就看见老王的三轮车停在附近的小学门口,上面搁着一个烤烧饼的大火炉,一个总是看起来干干净净的操作台,上面摆着各种做烧饼的材料和一大块发好的面团。

老王还是穿着那件旧的灰毛衣,围着白色有些泛黄的围裙,理着数十年都不变的寸头,黝黑发红的脸上,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和眼黑眼珠和眼白看起来总感觉有点过分的分明。

“伯伯,我要一个烧饼。”女儿说道。

“我也来一个。”我笑着跟老王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好嘞,还是要怪味的,圆的,对吧?”老王热情的应承着,堆着满脸的笑容,皱纹都挤到了一块。

老王迅速地从大块面团上切下两小块,熟练地把他们揉成圆团儿,再搓拉成长条,接着卷起来压平,边压边慢慢展开,最后把烧饼放进火炉,贴在火炉的内壁上,这整个过程,动作麻利的老王竟不需要一分钟。

“我85年就在你们楼下烤烧饼了,那时你们院子里的孩子们都还小呢,现在都大了。”老王一边烤着烧饼,一边跟我寒暄着。

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老王比孩子他爸大十岁来岁,85年他也就二十来岁。

“烤了31年烧饼,不厌倦么?”我好奇的问着。

“当然有啊,我以前还改过行,做过一阵子批发,结果亏得一塌糊涂,后来想想,还是烤我的烧饼得了,我不是做生意的料儿。”老王笑呵呵地说着。

好像过去这段经历虽然早已久远,说起来的时候却隐隐透着某种乐趣。

仿佛在说,那是一个满怀憧憬的年轻小伙子的失败创业历程,虽然经历了挫折,但回头看经历本身的时候,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又是有趣的和有意义的。

 02 

前些年我们在老房子里住的时候,老王就在楼下烤烧饼,对面是一个小学,每当放学时,是老王最忙碌的时刻。

一大帮孩子挤在烧饼摊前买烧饼,烧饼是要现烤的,老王同时应付十几二十个孩子,一边做烧饼一边记录各人点的口味,一边还要收钱,动作麻利不说,面对孩子们大呼小叫的催促,从没见老王烦过,反倒像一个战士一样,斗志昂扬、激情四射。

孩子们大呼小叫的,他也大声的笑着回应,远远听着像操练喊口号一样,几乎每个孩子都催老王快点,他不厌其烦地答应着,同时手里还不停地做着烧饼。

每天这个时刻,烧饼摊就像老王的战场,被一大群孩子簇拥着,而老王在其间热情的战斗着,忙碌而满足。

附近的人都去老王那里买烧饼,他的烧饼咸淡合适,外焦里嫩,口感和香味都最佳。

女儿两岁以后,基本每天路过烧饼摊都要买一个烧饼,久而久之,每次去了不用开口,老王也知道女儿的口味——怪味圆烧饼,这是女儿的特别款。

老王的老婆偶尔去烧饼摊上转转,大多数时候是老王一个人在那里,中午困了的时候,常见他坐在木凳子上头靠墙打着盹儿。

靠着做烧饼这个手艺,老王养活了一双儿女,供他们上了大学,老婆没有工作,在家打理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日子倒也过得平实而满足。

老王和每个买烧饼的人都谈笑风生,当然,去买烧饼的也大都是附近的老邻居,有时候大家买菜途中临时想着要办个什么事,也会把手里的菜暂时放在老王的烧饼摊前请他帮忙看一下,甚至有人让快递员把包裹也寄放在烧饼摊旁,老王总是有求必应。

 03 

可老王并不是总这么乐呵的。

大前年冬天下大雪,老王一家人包车回河南老家过年,车子在高速上打滑出了车祸,老王的老婆死了,而他和一双儿女活了下来。

次年,楼下的烧饼摊空了大半年,每次路过的时候,女儿都问伯伯怎么不来做烧饼了。

再见到老王的时候,已经是秋天。

尽管已经过去大半年,老王依然满脸愁容,眼神也黯淡了许多,头发也长了,不像他之前一直常年理个精神的寸头,有时候胡子也不刮,也不再是天天都出来做烧饼,有时在,有时不在。

周围的邻居也好像心照不宣似得,大家买烧饼时,都小心翼翼的,不敢主动和老王说太多话,生怕一不小心碰到他的痛处。

放学时孩子们围着他要烧饼的时候,也听不到那洪亮的口号声了。

又过了一年,听楼下邻居说老王的女儿嫁人了,儿子大学毕业以后跟他学了烧饼手艺,到另一个城市做烧饼去了。

老家的地也租给别人,一年可以收好几万的租金,老王的烧饼摊前也多了个陌生女人,时不时来看看他。

没多久,老王消失了,楼下烧饼摊前有一个年轻的男孩,据说是老王的侄子,可老王去哪儿了呢?

去年十月我们搬了新房子,送女儿上学的路上,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女儿惊喜的叫着:“妈妈,快看,做烧饼的伯伯在那里,我们又可以吃他做的烧饼了!”

老王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一如往常,只是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

 04 

如今,老王依然在小学门口烤烧饼,每到放学时,孩子们的大呼小叫,老王洪亮的回应声,形成了一道独特而奇妙的风景。

我突然发现,烧饼摊不仅仅是老王的战场,更是他的舞台,是他作为一个男人为养家糊口奋战一辈子的地方,也是他展示他做烧饼才华的地方,而观众越多,他越振奋越有激情。

老王的一生虽然平凡,但实现了自我,就像他自己说的,不是做生意的料儿,但他确实做得一手好烧饼,这是众所周知的。

“伯伯再见,我们下次还要来的哦!”女儿啃着热乎乎的烧饼,挥手跟老王告别。

“好嘞,欢迎你再来!”老王用洪亮的嗓音答应着。

老王做了一辈子烧饼,靠这门手艺撑起了一个家,做生意失败过,死过老婆,如今儿女都成人了,他依然每天出来烤烧饼。

我想,以老家租地的收入,老王不需要这么拼命每天起早贪黑的出来烤烧饼了,但老王依旧是离不开这门手艺,离不开每天让他最忙碌也最满足的那个时刻。

老王消失的那段时间,我们经常都会想念他的烧饼手艺,在其他地方买的烧饼都觉得不如老王的手艺好。

我想,一个人做了一辈子烧饼能到这个份儿上,也应该是成功了,老王若是知道这一点,一定会笑的很开心。

☆我是许一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坐标宜昌

我擅长以下领域

婚姻情感,亲子关系,职场减压,心境障碍,神经症,灵性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