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灵zibo心理咨询专家 高洪奎

心理咨询应该朝哪个方向走?“专”还是“博”?

国门之外,心理学的发展路线比较明确,逐渐形成了催眠、格式塔、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主义、内观疗法、森田疗法、家庭治疗、后现代主义等主要流派,各种技术分支据说多达四百多种,显然是越来越“专”的趋势。

而中国本土的心理治疗则是走在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的中医大一统的“心身合一”的道路上,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的发展道路上。直到后来随着革命的需要,革命青年以大无畏的造反精神,置老祖宗“心身合一”的几千年文明于不屑,彻底否定和遗弃了中国本土的心身合一的心理理论方法,认为西方的心理学理论方法最为正宗,全盘接受西方的心理学以及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理论方法,从此,中国就被说成是没有心理学,也没有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了,到西方去学习心理学、拿个国外的证也就成了无尚荣光的事情。可见,“博”与“专”分别代表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蕴。

其实,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对“博”作过具体的论述。他说自己其实本来“空空如也”,很“无知也”,有一个乡下农夫向他请教,他本来对农夫谈的问题一点也不了解,但是他从问题的两端去深究,这样他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看到弟子子贡很有些不高兴,孔子就问他:“赐(子贡名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因为学得多而且记住得多(博学强记)吗?”子贡很惊讶:“当然啦!难道不是吗?”孔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我只不过是一以贯之罢了。”而在子思所作的《中庸》一文中则明确提出了“博学之”的口号。

无独有偶,中国另一位伟人毛泽东同样对这个问题作过深入地论述。1920年6月7日,毛泽东在致黎锦熙的信中说:我对于学问,尚无专究某一种的意思,想用辐射线的办法,门门涉猎一下。颇觉常识不具,难语专攻,集拢常识,加以条贯,便容易达到深湛。

可以看出,孔子和毛泽东都在强调“一以贯之”,不同的是孔子直接“一以贯之”,而毛泽东则因为“常识不具,难语专攻”,所以才“尚无专究某一种的意思,想用辐射线的办法,门门涉猎一下”。这告诉我们,在常识具备的基础上做到“一以贯之”,“便容易达到深湛”。《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 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意思是说:“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问探究,小心谨慎地思考,明确清晰地分辨,忠实不懈地实践。要么就不学,学了没有学会就不中止。要么就不问,问了还不明白就不中止。要么就不思考,思考了还不懂就不中止。要么就不辨别,辨别了不分明就不中止。要么就不实行,实行了但不够忠实、坚持不懈就不中止。别人一次能做的,我用百倍的工夫,别人十次能做的,我用千倍的工夫。如果真能做到这样,即便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会变得刚强。”

这里非常明确清楚地指出了一种研究学习的金光大道,这是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中国模式。大家都知道,孔子编《诗经》辑《尚书》学《周礼》习《乐》修《春秋》与《易经》,博古通今,见多识广,知常人所不晓,察常人所不觉,当时即有人称之为“圣人哉”;而毛泽东则更是为我们所熟悉。看看这两个人研究和学习学问的的方法,再看看他们的作为和所取得的成就,相信大家对研究和学习的中国模式一定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一”。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得一而生”。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黄帝内经》上说:“治之极于一”,“一者因得之”,“治病必求于本”。佛家讲:“万法归一”。可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一”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概念。《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修身则道立”,“天下之达道者五,所以行之者三”,“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将上述理论整理一下,就是:“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修身则道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者因得之”,“万物得一而生”,“治之极于一”,“万法归一”。这样看来,老子、孔子、黄老学说、中庸、佛家,在“一”、“本”、“中”的认识上是完全一致的,不但如此,他们组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中”就是“本”,“本”就是“一”。我将其称之为“中理论”,或者叫做“归一理论”。

 

1917年毛泽东在致黎锦熙的信中说: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 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之源。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 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本源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幸则与本源略近,不幸则背道而驰。夫以与本源背道而驰者而以之为临民制治之具,几何不谬种流传,陷一世一国于败亡哉?而岂有毫末之富强幸福可言哉? 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虽有偏全之不同,而总有几分之存在。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然今之天下则纷纷矣!推其原因,一在如前之所云,无内省之明;一则不知天下应以何道而后能动,乃无外观之识也。故愚以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

毛泽东在这里所说的“大本源”,就是“宇宙之真理”,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大本”。所以,所谓“专”即“专一”,并非是指“单一”,而是指“一以贯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2016年12月4日《健康时报》刊发了2日由人民网、健康时报主办的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的演讲,指出:

医学实现了科学化,但丢掉了人文关怀;

医学实现了现代化,但是丢掉了先进性;

医学实现了国际化,但是丢掉了民族性;

医学实现了智能化,但是丢掉了真实性。

……

关于医学分科,樊院长直言:现在的医生分科越来越细,出现很大问题!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现在走向了极端。所以我们要还器官给病人,还症状为疾病,从检验回到临床,从药师回到医师,要身心并重,要医护并重,要中西医并重,要防治并重……科学是必然性但医学是偶然性。

科学是强调百分之百和百分之零的结果,而医学是不一样的,从百分之零到百分之百任何的可能性都可能存在。医学并不等同于科学,医学不止是科学,还有比科学更重要的东西。我们只能以科学的理论帮助医学,但不能束缚医学,我们用数据助诊疾病,但不能用数据取代医生。

这段讲话发人深思。心理学、心理健康比医学还要复杂,偶然性还要大,更是应该引起心理专业人员的重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心理咨询究竟是“专”还是“博”的问题。人的心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完整的、统一的过程,各种认知、各种情绪、各种感受、各种意念相互影响、交互作用,根本不可能把某一方面与其他方面完全分割开来,单独拿出来研究。

比如焦虑,可能是自身信念的原因,也可能是自身遭遇的原因;可能是人际关系带来的,也可能是婚姻情感造成的;也可能是子女教育造成的,也可能是性问题导致的,还有可能是某种疾病或者对某种疾病的担心造成的等等。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只专长于婚姻情感,那么,婚姻情感之外的那些引发因素怎么办?一个人的某种可以划归到某一领域的症状表现可能真的是症状,也可能只是这个人的不合理应对模式,而真正的问题却是在另一个领域,又该怎么办?心理领域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的领域,照搬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显然并不合适。而西方的科学最突出的贡献则恰恰在于自然科学而并非人文科学。

西医将医院分割为一个个科室,将人体分割为一个个系统、器官甚至细胞。而现代医学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缺陷,早已从生物医学的单一模式发展成为如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多轴模式,而中国的医学却依然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水平,且国人对于这样的早已落后的单一医学模式的痴迷程度几乎达到了迷信的地步。

 

我有一位女性求助者,因为是否复婚的苦恼前来咨询。当对我非常信任之后,透露老公想复婚后要二胎,她刚刚悄悄去医院检查过,被医生确诊患上了一种不孕症,医生说至少要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治疗之后才能确定能否怀孕,为此非常焦虑。

我告诉她,这你不必担心,复婚三个月保证你各大项指标恢复正常。她说直接不可能,医生非常确定这种病的情况。我回复说,医生只知道你的检查指标,却并不清楚你的生活经历、家庭情况和情绪问题,而我非常清楚!结果,此后第一百四十二天她告诉我,意外怀孕了!拿着检查报告,医生还直摇头,这怎么可能?她说:“老师,这下我真的服了您了!”

 

因此说,人的心理永远也不要分割成哪一种认知、情绪或意念,永远都要从一个整体上来分析和研究。因此,一个心理专业工作者知道自己的局限和擅长领域,并不意味着只研究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这一单一的领域,而是指将工作重点放在这一领域上;“专”并不代表对其他领域不熟悉、不清楚、不精通,相反,恰恰要求在对各领域都相当熟悉的基础上专注于某一领域的重点发展。

 

一个专业工作者,可以由“专”起步而提高完善到“博”,再由“博”体现到“专”的领域,从而达到更“博”,更“专”;当然也可以由“博”起步逐步形成自己的“专”,通过“专”某一领域而实现“博”,继之以更好地“专”。因此说,“专”一定是建立在“博”的基础上的,而“博”则是“专”的进一步拓展和提高的充分必要条件,它们是一致且相互促进、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两种方向。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于2014年5月份在中国科协年会上做了一场很有影响力的报告《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思考》,他在报告结束时总结道:“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在宗教强盛,科学幼弱的时代,人们把魔法迷信为医学,在科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做魔法。”——迷信科学、迷信医生正在以科学的名义损害着我们的健康。

科学地认识科学、科学地认识医生、科学地认识心理咨询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幸福、快乐!从“专”开始学习,逐步提高、扩展、融汇贯通进而达到“博”,然后在“博”的基础上实现更“专”业,这才是心理咨询发展的王道!

☆我是高洪奎

淄博心理咨询师

我擅长以下领域

恋爱婚姻、情绪压力、人际关系、性心理、孩子教育等问题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