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点灵黄石心理咨询 徐娟
大家晚上好。在4月最后的一个周末这样一个普通的晚上我们相见了,但我希望因为接下来的这一个小时的学习和交流,这个晚上变得不那么平凡,它可能会成为你我一个珍贵的记忆。可能我们会在关于情商的这个话题里获得新的发现或者出动,但愿如此。
现在我们彼此看不见,但是在我心里会想大家更希望听到什么样的内容?在这样一个相互见不到的环境里,怎样做才能够让得到可以被内容吸引到?而大家此刻也正在听我的声音、我讲话的语气、我表达的方式,以此来试图去感受和猜测我此刻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大概讲课是有趣还是乏味?讲的内容是不是自己想要听的?那么现在我们正在做的这个工作,就叫做心智化。
可能有人会问,不是要讲情商吗,怎么会讲到心智化?对,今天我是想和大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情商。在心理学的领域里它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心智化。据说这是唯一的一个由精神分析学家带给神经科学家的名词。回到我们刚刚的那个话题,当我们借助从外界或者是内部获得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从外面的角度去看自己,从内部的角度去看他人,这样的一种能力,就是心智化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将心放在心里:在理解世界的时候是从心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说是不是还是会有一点抽象?那不着急,我们慢慢来听,可能大家会慢慢地明白。我接着来讲一讲,什么样的状况下是一种高心智化功能的表现,什么样的情况是一种低心智化功能或者说低情商的表现呢?
即刻满足的这种模式。举个例子,比如说某位美女在某个床前明月光的这样一个夜晚,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给她的男朋友,等着男朋友回复。但是对方一晚上都没有回复,她近乎疯狂,并且因为没有收到回复要与男朋友分手。这个地方她是期待达到她的目的——被对方回应的、关照的、在意的,她的这种期待希望即刻得到满足,但是事与愿违,所以她非常地愤怒。
再来看另外的一种:等同模式。我再举例子,一位帅哥穿着非常的时尚潇洒,在路上走着走着看见旁边的一个陌生人啐了一口痰,他上去对别人三拳两脚撂倒在地,为什么?因为他说那个人在啐自己。再比如说,这位女士走在路上,看见她的领导了,她非常地紧张,正在想要怎么样去和这个领导打招呼呢?一抬头看见领导头一偏看向别处,她心里想,哇!这个领导该是多么讨厌我,多么不愿意看见我,为此她沮丧的3600分钟。像这样子,就是他心里面所想的就等同于外在现实,自己的想象和外界的这个现实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那么接下来我再来讲另外一种假装模式。这是第三种,大家有记得前面的两种吗?这个假装模式我还是举例子说。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有的人这么说自己,我多么漂亮、多少吸引人,我走到哪里总是会迎来很多很多的目光。再比如很多人会这么夸自己,我非常有能力,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我,没有谁可以把事情做得像我这么排除。再比如说徐老师在这里讲课,我会在这里这么夸耀说我讲的课是一流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比得上我讲得这么好。那么我们就叫这个模式假装模式。他本人并不一定认为这个是假装,他认为事实就是这样,在当事人那里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是相互脱钩的,任何想象中的事情感觉上有都是真的,真实发生的,任何被忽略的事件都归于无关紧要。比如刚才那个她觉得自己多么的漂亮、吸引人的这美女,可能对于她有一些胖或者是皮肤不够白等等,她好像是可以不知道,忽略不计,她觉得这个无关紧要,她像不知道有这样一些部分存在。
那其实这些模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只是有的人出现的频率会高一些,有的人出现的频率会低一些,在这样的状态出现的时候,就不是处在一个心智化功能的水平之下了。什么时候会这样呢?比如我们有时候人会比较疲倦,有时候情绪比较低落,又或者是比较激动,这样的情况下遇到事情可能就比较容易出现我刚才所列举的那些反应出来。再者,还有可能当我们和别人在相处的时候,别人所说的某些话或者做的某些事情,正好触碰到的是自己的某个情节,是自己曾经在过往的经历里面受到的创伤,那个部分因为没有被疗愈,那个伤口一直在那里,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别人说的一句话、做的一件事,就会让自己当时有一个特别和平时不同的反应,这个点上他就会表现的很敏感,这种状态下也会出现我们刚才所说的那种假装模式,我就认为你说的就是在故意地想要攻击我,故意地想要陷害我等等,就会有这样一个很确定、不容更改的认识,他认为他所想的就是事实。
在我们列举了刚才这几个方面,都是属于心智化功能不够高的这样一个状态。那接下来我再和大家说一说,高的心智化功能呈现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能够认识到内在世界和外部现实是分开的,但是又是有联系的。当事人能够反思到自己的思考、感受或者是幻想,它是如何地影响着真实发生的事情。比如说我会觉得,刚才他说的那句话是在故意刺激我,我会很生气,于是我现在发生的事情、我做的事情,就是离开这里。那我后面去反思的时候,能够知道自己的生气,就使得自己离开,这样感受和外在的事情之间是这样的关系;同时也能够知道是如何地受到外在真实事情的影响的,比如说是因为他刚才说的那句话使得我很愤怒。这就是一个心智化的状态,它是能够领会得到在事件和我们对事件的反应之间这样的一个差异,能够领会到这个差异,我们就能享有一定的内心的自由。
接下来我还是来具体的举例子。比如说对待自己进行心智化的状态。我想和老板请假,然后我去向他请假之前,我感觉到心里面好像装着是十只兔子,扑通扑通跳个不停。这个时候我能感受到我的紧张,我能够告诉自己我现在感受到紧张,我这样的一个紧张的样子、这么惴惴不安的样子,是有道理的,因为我猜测老板会很不高兴,他可能会觉得打乱了他的安排,所以我能接受我现在这么紧张。再比如说对待别人去进行心智化,我继续举这个例子。当我惴惴不安的,但是还是鼓起勇气地和老板去请假,老板一口回绝。我从办公室出来以后垂头丧气,一方面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这个沮丧,也能够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沮丧,同时我也能够感受得到,老板那边为什么会那么坚定地去拒绝,因为现在正值年底,单位里头的事情特别的多,年底有一些同事又请假,请病假、请事假,人员特别的紧张,所以在这样的时候老板没有准我的假,我是知道他也是非常着急,他也没有办法。
这样一个高心智化的状态不仅仅是表现在我刚才所举的这些例子,还有就是对待一个不确定的事情上面。比如我前面举的例子,那个美女她发短信给她的男朋友,但是却没有得到回复,那么没有得到回复这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事情,不知道怎么了。对于这种不确定的事情,如果是心智化功能当时处在一个比较高的状态下,她的反应就会是,一方面是能感受到自己的不爽的,因为有很高的期待没有被回应,当然很不爽。但是另外一方面她也会知道这是有很多种可能性的,所以她就会对这件事情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因为她不确定到底对方那里怎么了。所以第二天她在能够联系到对方的时候,她会去问对方你那里是怎么了。然后她对对方如果有一个对自己的理解,即“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烦我?”如果她有这样的理解的话,她也会问对分是不是这样的,会去听一听对方是怎么想的。这样一个保持开放的态度,也是心智化功能处在一个正常运行的状态下。
高水平的心智化是具有两大特点的:准确和丰富。比如,那个老板不准假,你说他就是要为难,这样去感受对方的状态和真实的情况并不是那么相符和的。也许他是可能有一点不太喜欢你,想为难你,但是更大的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他确实有一个现实的困难在那里,所以当你这样去感受对方的时候,那就是不够准确的。再比如,高水平的心智化的另外一个特点,关于丰富。我们的心智化中丰富的内在世界,是我们对外界的感受、理解能力,这个过程中能够努力地去发挥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表面现象,或者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瞬间自己的感受。
比如当你和别人联系,对方没有回应你,这样一件事情它可能发生在你和A联系的时候、在和B联系的时候、在和C联系的时候, 在和不同的对象去交流,他们可能给到你的回应都是一样的,就是都没有回应你。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 在不同的对象那里得到了同样的答案。这个时候,我们当事人如果能够具有比较丰富的心智化的功能,他可能就会由不同的对象,知道可能有不同原因。比如说,A没有回,他理解可能A是因为不喜欢没有面对面交流的那种方式,他不喜欢那样的一个方式,所以他没有回。B没有回,他可能是觉得怎么好像跟你越走越近了,他害怕那种跟人走进的感觉,所以他不回。那么C没有回,你会想到可能之前你们之间有一些互动,他觉得对你有一些愧疚,这些愧疚使得他无法回应你。那么对于D,也许你会通过跟之前和他的交流,了解到也许是他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他想要慎重地和你面对面地去谈。那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高水平的心智化功能的个体,他就会在去感受理解自己和外界的时候,具备了这样的一个准确丰富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心智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什么。温尼科特曾经这样说“妈妈的脸是镜子的前身”。这个既是一个隐喻也是一个现实,童年的时候被妈妈或者是被养育者镜映不够,成年以后会非常的喜欢照镜子,从外界的一面一面的镜子那里需要得到:我够不够好、我够不够优秀、我够不够能干、我够不够漂亮…或者完全抛开外界的镜子。因为对被外界镜映是不抱希望的,在他童年的经历里面是没有这样的经验的,是不会被回应的、不会被镜映的,那么他就不对外界镜映抱希望。他在自己建造的王国里自我欺骗,他会告诉自己我很强大、我很独立、我很有力量、我不需要依靠任何人。
高心智化的水平的发展。说到这个地方大家也就知道了,它其实是源于安全的依恋关系。早年养育者如果能够敏感于孩子的心理状态、身心体验,特别是他们的情绪,那么在孩子被养育着心智化的过程当中,就学会了如何去心智化。那这么讲的时候可能有些人会有一些悲观,童年决定了现在,现在这个样子看来是没救了。其实不是这样,我们的心智化功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以提升的, 我们的心智化功能水平提高以后,我们同样也可以由一个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转变为安全型的依恋关系,让自己也能够享受到这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带给自己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到这里,我就顺便地提一提什么样的状态是一个安全型的依恋关系状态呢?就是他能够在这个关系里面感觉到自己是被在意、被重视、被欣赏、被认可,他能感觉到自己和他人是有关系的,他是安全的。他和别人在相处的过程当中,既能够享受到那种亲近的亲密关系,又能够独立地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安然的存在。他表现出自尊、情绪健康、有自我复原力、正性情感、主动性、社交能力,以及在游戏中有更集中的注意力。这样的一种关系模式状态,简单地说,它就是会被称为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接下来我想继续地来说一说心智化它的一个决定环境,说一说早年的这个环境。举个例子来说一下。这个例子可能这里有一些朋友听过我讲的这个故事。我在这里再提出来,因为我相信我们在不同的时候听到故事,会有自己不同的体验。我讲的这个故事是一个叫烫手山芋的故事。
一个1岁多的孩子,他还刚刚学会走路,当他看见桌上放着一个香喷喷的、散发着热气的一个东西,他就非常的有兴趣,他要用他的嘴巴去品尝。于是他就走过去一把抓住这个山芋,烫的他把这个山芋马上扔到旁边的妈妈的手里。这个妈妈被突如其来的这个烫山芋烫到了,妈妈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呢?妈妈非常生气,啪啪,两巴掌打在孩子的脸上,然后对他说“我教给你多少次了,你不舒服的时候不要总是把什么都丢到我这里来,我给你讲过多少遍了,你怎么这么蠢、这么笨、这么坏,什么不高兴、不舒服就问我这儿扔。”打完了、骂完了,然后就不理孩子了。当然如果是这样的一次经历或者少数的、为数不多的次数,不会对孩子构成伤害。但是如果在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里,在遇到烫手山芋,或者后面又遇到了自己摔了跤、在吃饭的时候没有好好吃饭,再比如尿床了、和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了等等的一些事情上,妈妈一贯地都用这种态度来对待孩子,这就构成了孩子的依恋关系形成的一个环境了。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必然会形成这个孩子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因为这个孩子他还会有很多方方面面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我们这里只是做一个假设。可能这个孩子在长大以后,他的反应就是,会过于敏感地去感受别人的拒绝和不喜欢,因此他在和人相处的时候,一般他的表现都是比较地胆怯、畏畏缩缩,然后他也想要试图做一些事情讨好别人。
举了这样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说明,早年的依恋关系环境,会形成孩子的成年以后的一种依恋关系模型,他会怎样地在人际里面去呈现自己。那么这样的一个状态的话,我们可以想象的心智化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 可能他会把别人的一次拒绝,能够感受为是对自己这个人的不喜欢。也许别人可能只是轻微地一点点,但他会很强烈地感受到这个部分,在这个时候他的内在想法和外在现实之间就变得是等同了,他会认为别人就是不喜欢自己。
好,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怎么提高我们的心智化功能。我们说,其实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对自己的训练,改善自己的心智化水平的。比如我刚才举的烫手山芋的被那样对待的孩子,他成年以后通过一些对自己的调整和改善,或者是借助外界的资源,在这个部分是可以做一些改变的。在心理学领域里,也有以提高心智化功能为基础的这样一种疗法。在这里我们只是从我们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心智化功能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谈。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心智化的发展和这个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就是指的是一个人自己作为自己生命的主人翁的这种感觉。大家可以回想,刚才我们说的心智化,举的那么多例子里面,其实都是以我这个人为轴心,去想象分别是站在我和别人的位置上理解事情、理解他人、理解自己。 所以说,他和这个“我”的主体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那怎么提高自己的主体感呢?我会和大家介绍一个自助的方式,这个自助的方式就是正念。正念是对自己当下身心所体验到的任何内容,加以有意识地觉察并且不做评判,这就是广义上的正念。举个例子,比如大家正在这里听我讲,你可能现在觉得好像有点累,好像觉得自己身体哪个地方有点酸、有点疼,好像看见自己有点走神、觉得有点烦,或者说你觉得自己好像很被吸引,听得非常关专注。你观察到你自己的身心此刻的这个状态,这个就是在正念,这是从广义上说的。那么从狭义上说,如果说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某处,集中在呼吸上,观察呼吸进出的时候带给自己身体某个细微部分的一个体验,持续的把注意力放在这个上面。当注意力被分散,身体哪个部分疼痛或者是你走神,你意识到的时候再把注意力拉回来,对当下的这个呼吸的关注。这样持续地练习,大家有发现吗,这个是一次一次地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对你自己当下身心的关注上做的动作,它就可以帮助我们自己增强自己这个主体的感觉。
进行正念练习还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我们和情绪的距离。有的时候我们和情绪的距离很远,我们是回避它的、隔离它的,所以有强烈的刺激,别人会感觉到很不舒服,但我好像没有什么太大反应,这个是一个否认的、可能的一个状态。
再比如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完全被情绪淹没,零距离的状态。比如我前面举的那个例子,那个美女感觉到对方就是忽视自己、不在意自己,就特别特别的愤怒,那就完全被它淹没了。我们去进行正念练习,是可以进行这样一个跟情绪距离的一个调整的。还有,当我们进行这个练习的时候,持续下来,我们总是处在一个去接纳的、允许的、开放的、温和的对待自己的态度里,久而久之我们就在内在找到了一个平静的位置,我们的内在的自由度和安全感就越来越强,那么我们最初要从养育者那里获得的,来自于安全激励的保护性的存在,现在经由这样的一个持续的练习,在自己的内在建立起来了,不再过度地去依赖外部的被保护的感觉。这样的一种自助的方式是可以帮到自己的。
虽然这么说,但是我们如果要开始这个练习,还是需要你接受规范的指导进行练习才行。可以参加中国内观中心十天的密集的禅修,或者是在有老师帮助、指导的情况下来做这样的练习。如果自己去做的话,可能会走入一些误区。
提高自己的心智化功能的第二个,就是学习到一种态度,对自己的心智化的态度。这个态度,我在说这个的时候,我想先请大家看这样一幅图片。
可能大家看这个图片的时候会有各自不同的体验,有的人可能会看到觉得很感动,它的这样的一个顽强生长。有的人可能会看到以后觉得很有力量感,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很心疼,它用这样的方式在求生存。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很恶心,它这个样子怎么这样的丑陋。还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很扭曲。可能还有的人会觉得很难过。每个人的感受会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有一个共识,就是这一排植物它们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那些树木长得是不一样的。那些树木是朝上长的,而这一排树木它是斜着长的。这个是新西兰南端的这个边坡上,受着一个方向的大风强劲地吹动下,常年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出来的这样的一排树木。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我们看它的那个根已经裸露,但是它是如何牢牢地抓住地面,然后它的枝叶是如何地生长、它的颜色是什么样的,我们都能从这个画面图片去感受得到它的生存是多么的不易,就是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它是如此坚强的、坚韧的在生存着。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说这样的环境,把它比作是我们每一个人可能有着的精神环境,我们在这样的精神环境下成长起来,长成我们现在的这样一个样子,我们这样的一个人格特点,我们这样的行为方式。如果是那样的一个环境长成我们现在的这样的一些特点,那么当我们现在再来去感受自己那些心智化功能不够高的方面,比如我总是很敏感地感觉别人在嫌弃我、在讨厌我,比如我老是觉得自己好像在情绪方面很淡漠等等,我们对自己有很多讨厌的、厌恶的、不喜欢的地方。那么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图片,我们可能会一个相关的联想,那个联想就是,我们种种的不被自己喜欢的这样一些反应方式,是不是也是我们早年对于精神环境的,对当时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最极致的能够保护自己,让自己生存下来的方式呢?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对自己那些不喜欢的特点,我们现在又是怎样的一个态度呢?
这就说到了一点我最想说的,我们试着去对自己保持一个心智化的态度,就是我们能够试着去同情自己,试着能够去以一个开放的态度,以一颗好奇心来感受自己。我们总不可能在还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的情况下,就对自己说你这个太不好、你要改、要去除掉、杀死掉自己身上不好的这个部分。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用一个新的态度去对待自己、我们以前所不认可的自己的方方面面。
那现在我们再回到刚才那个烫手山芋的那个例子里。那个例子中,前面说的那个妈妈她是那样的去对待孩子。那么如果一个具有心智化功能高水平的妈妈,她会怎么回应孩子呢?可能她会先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不舒服,被烫到了,她能含容自己的这个不舒服,然后她也能够去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到孩子的感受。她拉过孩子的手,你是不是好烫?你看都红了,是不是很疼?她能感受到孩子的这些感受。而且尝试着去理解孩子,你是不是很想要吃?接下来她会告诉孩子怎么样来吃到这个烫烫的山芋,要怎么样吹、怎么样慢慢地吃。这样的一个过程,就会使得这个孩子的主体感增强,他能知道自己的感受是有道理的,自己的这个疼、不舒服的感受,还有自己想要吃的这些愿望是被接受的,他能感受到自己和另外一个人是处在一个被理解的状态里面,他是被保护的。这样的一个感觉,如果是在很多时候都能够被这样回应的话,那么他的主体感是很强的,他在被妈妈这样心智化对待的过程当中,他也发展出了自己比较高水平的心智化功能。
我现在想说的就是我们现在可以这样来尝试做自己的妈妈,做自己内心那个可以对自己进行这种回应的妈妈。当然这个不是我举这样一个例子、讲这样一次课就能够做到的。我们过去如果在这个方面的经验很缺乏,没有被这样对待,如果现在要自己来对自己做,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所以我们也不必苛责自己。至少我希望,今天我来讲这个的时候,能够在大家内在建立一个这样的一个态度,就是你对待外界事物在以前看起来不可理喻的那种反应方式,对你自己来说他是你在过去的成长环境里所经验到的不得不那样的反应所带来的。当你能够建立这样一个态度的时候,你知道,我这种反应在别人看来很可笑,或者很失态、很荒唐,但是对于我来说是有道理的、是有原因的。我愿意去以一个开放的态度来感受到我现在是怎么了,我是伤心了还是愤怒了……我愿意去进一步地感受我这样的伤心和愤怒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这就是感受自己的感受,思考自己的感受。这就是对自己来做的这个心智化。
我们因为童年在那一个部分没有被心智化的对待,受伤了,那么在成年以后没有机会好好地去疗愈,所以才会在现在成为成年人的时候,还会有那样一些不适的反应,那么这个部分它不是要被去除掉、要被杀死、要被自己嫌弃,而是需要被自己懂得和理解。孟子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它的意思就是说流水游规律,不把坑坑洼洼填满是不会向前流的。那么我们这样一个对待自己和外界的这样一个心智化的功能,实际上也是要在先感受理解自己,能够去先自己的基础上,能够对自己有更多的共情的基础上,才可能更多更好地去感受理解他人,更多地去发展出自己高的心智化的这个水平。 我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祝福大家能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开始尝试着用一种能够更多地去理解、好奇、同情这样的一个状态,去和自己友好相处,祝福大家情商不断地提升,然后实现精神层面的小康。
☆我是徐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黄石
☆我擅长以下领域
情绪压力、婚姻情感、家庭关系、孩子教育、心理健康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