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点灵武汉心理咨询 马鑫

曾几何时,一个同学邀我出来,酒足饭饱,他告诉我他最近过的很糟糕。

“我最近在想退学的事情。”

“啊?刚开学呀。”

“之前没想好,但是我真的对专业不感兴趣,我觉得做得都是些没意义的工作。”

……

“既然你想好了,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别亏欠自己。”

“可是,我退了,我能做什么呢?感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没啥意思。”

 

沉默——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不知道应该说点什么。

 

诊室中可能会有这样的片段:

 

“我感到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我觉得自己被困住了,没有价值,也没有兴趣。”

“我感到自己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什么希望,活着有意义吗?”

 

是的,ta执著于生命的意义,我可以去和ta去讨论生命中的意义,去看ta生活中的细节,去明白意义到底是什么。但我也在询问,活着一定要有意义吗?什么是意义?生活有意义后会有什么不一样吗?或者说有意义的生活和无意义的生活有什么区别?一时间我很难去回答这样的问题,毕竟我不是哲学家,不是思想家,不是大师。

 

作为生活的观察者,我看到更多人会困在了那儿。高考过后的学生,捷报后的他们似乎陷入了迷茫。进入大学的学生,不适会让他们怀疑自己在做着的,学着的。面临就业的学子他们也在纠结着自己的去向;抑郁的朋友们在挫败低落后思考着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我想一切的问题也都源于那三个问题:

我是谁?

我从哪儿来?

去往何处?

当人生中的某一时候你感到被困住的时候,往往会去思考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我观察过很多人,他们自责,怀疑在这个时候会更多,同时能感觉一切都好像停下来了。打个比方,如果生命是流水,或是涓涓细流或是波涛汹涌,但在这个时候都会陷入停滞,甚至沦为一汪死水。

 

我的导师曾经做过生命意义的研究,当然作为她不肖的弟子,我并没有继承。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感到太空。当大多数人去思考自己生命意义的时候,可能只有少数的人能够很明确的去回答。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因为它本身就比较抽象,比较空。试问下自己,没事你会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吗?活着的体验我相信本身是很难用言语去描述,因为太过平常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活着,反而我们很难去对它描述。所以不妨让我们去思考死亡(不是让大家去尝试死亡,而是借助这个话题,让大家去体验活着)。

 

死亡这个话题其实谈论得少,我相信在课本里是很难找到的。我读书不多,也许有一些书会去介绍,但在我印象中,大家似乎都躲避着死亡,恐惧着死亡。

 

死亡是什么呢?结束?end?消失?我没有体验过,所以我回答不了。但我看到大家对于死亡的恐惧,包括我自己对于死亡是有焦虑的。人们通常对于死亡有些什么焦虑呢?不同的人回答不同,有些人觉得自己还没活够,还有很多事很多东西想去体验。是的,人生还有很多可能性他还没有去经历。有的人担心死去就不能再见到亲人,爱人,朋友;他也许焦虑的是关系。死亡都是个人的,你没办法共享,没办法带着关系离开。

 

也许死亡会给不同人带来不同的意义,但是死亡都是伴随着“我”的消失(认识世界、行为、意识的主体)。在给学生讲自我这个章节的时候,我会给学生画一幅画,做一个比喻:如果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一片混沌的话,那么自我是什么呢?自我便是在这篇混沌中去画自己的形状。每个人形状不同,当你去画完一个封闭的形状的时候,“我”便存在了,因为不再溶解在混沌中,有了自己的形状,自己的边界,区别于其他人,区别于混沌,这个时候你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混沌的一个个体。

 

欧文亚龙说过一段话:自我意识是无上的馈赠, 如生命一般宝贵,正是它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但是,随之而来的代价便是死亡之痛。我们的存在永远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影——生命必将生长、成熟并最终走向凋谢、死亡。我经常会和朋友开玩笑:“你总会活到死。”每个人都会迎来死亡,这是世间存在的规律——有开始便有结束。那么死亡是否意味着重新融入到混沌之中,不再有自己的形状,边界,不再有自我意识,可能那个行为,思考的主体都不复存在…….

 

庄子的夫人去世,庄子不悲反喜,击股而歌,他认为这是在回归大自然,人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死亡也许不是结束,只是其中的一环(可能解释有误,大家可以指出来)。但我想在当今社会可能更少有人会去认同,相反一部分人会执著的去追求活着的目的,意义,价值,就好像他们想为生活去圈定一个范围,一个目标,但当他们无法去划这个范围的时候,他们会感到空,感到失望,感到生命的停滞,因为生活意义而焦虑。

 

在这个突出个人,个性的时代,他们未尝不是在画自己的“形状”,他们努力的去寻找生活的目标,目的,不想被生活所困,未尝不是在努力摆脱着重回混沌,因为担心自我的消失。

总之,人成长的过程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同时每个人都在焦虑着“我是谁”或是“我要是谁”,担心着成不了而陷入混沌,担心成不了而消失,不再存在。始终我们在做着的,便是在混沌中抠出自己的形状。

 

那么当我们的生活出现停滞,当我们感到生命被困住的时候,当我们发现形状不再那么清晰,随时会被抹掉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1.先流动起来吧,生活

 

记得高中第一次接触哲学,接触的第一个思想便是“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那时候想了很久,结果就是被思想的深度所吸引。我们所接触的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就像是流动的河水,因为流动而变化,因为变化而流动。那么我们的生命呢?一部分人会感到被困住,未尝不是他们的生命停止了流动。我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心情低落,体验过怀疑,甚至体验过绝望。而当这些感受无限制的重复、循环下去,往往人们会陷入到空洞的思考中,就像是漩涡而无法自拔(就像是自己不愿意出来一样),那是十分痛苦的感受。那么我们能不能让生活有一点点改变呢,向没有波澜的“死水”投一块石头?

 

辜琮瑜在《最后一堂生死课》中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在生到死之间,我们有权利、有自由,也有义务活出一个我们认为有意义的生命。很多人会去抱怨自己的工作,抱怨自己的生活,当然原因也都不一样。

 

一朋友经常向我抱怨银行工作多累,多辛苦,经常凌晨才能回家。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建议他干脆辞职算了。他尴尬的笑了笑摇头,当我问到原因的时候,他数了很多在银行工作的好处——比如,钱多。人们会抱怨自己的生活,工作,甚至周边的一切,但当要求他们离开他们所厌弃的生活,工作,甚至周边的一切的时候,很多人开始明白——你所抱怨的未尝不是你选择后的结果。

 

当然我并不是想提醒你,你为自己选择了怎样糟糕的生活。相反,当你去选择生活本身的时候,这便意味着你有力量,有权利,有这种可能性去改变生活,哪怕是一点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所接触的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就像是流动的河水,因为流动而变化,因为变化而流动。既然我们有能力,力量去选择生活,想让生活流动,那么就试着将下一秒的生活与这一秒不一样,如同流水。

 

2. 观微

 

曾经接触过一个抑郁的朋友,他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当然他也是我在生死这个问题上的导师——接触到的第一个给我强烈震撼的人。直到某次聊天,我才知道他有一段时间过得非常艰难(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法自杀)。我尝试去体会那种感受,但我失败了,我很难去想象那份痛苦。

 

出乎我惊讶的是他十分感激那段时光,因为那段时间让他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东西。我问他是什么,他给我描绘了一下:一个反复想到自杀的人,什么样的东西才能让他留下来了?他告诉我是生活中的美好。那段时间他去观察身边的一切,就像是溺水的人一样拼命想抓住救命稻草。那段时间在他看来好像生活都是慢镜头,他拼了命的在生活中去抓住一些瞬间,一些美好的东西,让自己留下来:午后的阳光,花香,昆虫嗡嗡的声音,坐下来茶的味道,阳光穿过树林时的刺眼……虽然痛苦,但痛苦赋予了他发现美好的能力。

 

这些我们可曾在生活中关注过呢?有些时候,我们的生命流动得太快,这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一样,太快,快得看不清车窗里的风景。有些时候我们的生命停滞了,我们也停留在了平静本身。也许我们可以去关注那些瞬间,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呼吸,你的心跳,你感觉到了吗?当你去关注这些细微的美好时,这一刻还与上一刻一样吗?

 

3. extend-> transform(延长->改变形式)

 

实话实说,我自己的死亡焦虑不弱。死亡对于我而言,除了要离开亲人朋友,还有很多事很多东西没有去体验,我不甘。少年时我便开始幻想永生。古代有很多人也有这样的幻想,也尝试过很多,但终究是失败了。

 

怎样才能让生命延续,让人生延展下去了?这是我一直以来纠结的一个问题。当生命受到寿数限制的时候,未尝不是一种停滞。因为我们很难在死亡面前看到新的可能性。所以一段时间我执著于一个答案:除了永生,能够给我带来足够的可能性(希望)让我能够不去焦虑生命的限制。直到最近接触一位女士让我的想法有了改变。

 

那是一位很有能量的老人,黑白的头发,她没有去掩饰衰老;干练,而有激情的去谈论她生命中的转折,谈论她对生死的看法。她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形式,不是extend,而是transform。当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一个位置,一个领域呆太久,就很难再有突破。原因有很多,比如大量的投入,突破难度,之前的获得,名誉,甚至熟悉习惯本身。当人们无法再突破下去时,有些人选择了放弃,而有些人则寄希望于时间的延长能够带来新的希望。这都是每个人选择,并没有高低之分。

 

但往往人生总是有限度的,80岁,100岁,120岁,140岁……至少我幻想过永生。这位斜杠老太太(斜杠青年,大家可以网上去查这个说法),告诉我个人的发展不仅仅只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不仅仅局限于长度,广度也是一个新的可能。我很难想象一个人的转折会出现在60岁这样的年纪,很难想象从一个领域飞身到另一个领域需要多大的勇气,她所活出的不仅仅是生命的面积,而是生命的维度。

 

我曾经做过一个梦,这个梦两千三百年前有人做过。梦里我不再是“人”,而是一种存在。是丛中蝴蝶,是水中之鱼,是鲲鹏扶摇直上,是百年树经历沧桑……梦里不再期待生命的延长,而是期待生命的转换,生命的变化,去看,去寻找不一样的体验,那一刻心是自由的,无论置身何处。

 

如果让我总给一下,生命怎样才不会被困住——让你的生命变化ing。

 

☆我是马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在武汉

☆我擅长以下领域

情绪压力、危机干预、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