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孩子抗挫力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有“聪明症”。
现在的孩子,从小受宠,再加上受一些“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家长从骂孩子改为了夸孩子,天天把“宝宝真棒”“宝宝最棒”“宝宝真厉害”挂嘴边,孩子表面上认为自己很厉害,但往往眼高手低,受不了挫败,什么事一干不好就大发脾气,或者干脆放弃不干了。
尤其是一些比较聪明的孩子,这个问题就更明显。这些孩子很多遗传基因就很好,父母高知或考霸学霸,从小就学什么都快。特别是文化课,基本上除了高难度的奥数之类的,别的学起来都so easy。对他们来说,从小就没遇到过什么太大的困难。所以他们也会认为,做任何事情都是很容易的,并且凡事爱找捷径,不愿下“笨功夫”。因为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他们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首先,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确实,不管学什么,在入门阶段,他们都会很快入门,并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的现象会让他们形成一种错觉,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自己能力很强,所以对自己来说,不应该遇到什么困难。
然后,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慌乱无措。他们先是诧异于这件事情怎么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常见的。然后他们会高估这个困难,因为他们在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后仍然没有有效地克服这个困难,他们竟然没有找到捷径,这有悖于他们的常规套路,所以他们会倾向于认为这个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再然后他们会自我否定,甚至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并感叹为什么一些不如自己的人都做到了,自己却做不到,所以会一下子从自负的山巅跌落到自卑的深渊。
最后他们很可能会放弃这个事情,因为他们意识层面觉得这个东西太难了,或者会给自己找到一个认知平衡的理由——我是如此优秀,但这个事情我就是做不到,那说明这个事情可能并不适合我,我应该换一个领域。但其实潜意识层面他们放弃的真实原因是因为无法忍受在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努力而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你会发现,大部分成功的人,都是能够坚持、却未必很聪明的人。你还会发现,在一个单位里,经常很多“学渣”都比“学霸”混得好,职位高。
所以我给这样的人起了一个名字,就是“聪明症”。因为他们的问题,似乎就是由于太“聪明”了才导致的。有了小聪明,却失了大智慧。
不过后来我发现,不止是客观上比较聪明的孩子,一些养育方式不当的孩子,也会存在这个问题——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却什么都干不了。而一些很聪明的人,也能耐受挫折、也能在困境中坚持。但不管什么原因,存在这些问题的表现基本都一致,就是都自己认为自己是很聪明的不该遭受什么挫败,所以我就不改了,姑且就叫“聪明症”吧。
“聪明症”的人(不仅是孩子,成人也一样)经常会有一个毛病,就是,什么事情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错就怒、一怒就扔。经常眼高手低,不能坚持,不能忍受挫败,非常容易放弃。或者固守一隅,只做自己认为擅长的事情,比如某些专业,对其他事情都嗤之以鼻,并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痛恨世界的不公。就好比很容易的爬到了某座高山的“大本营”,没想到再往上爬居然变难了,于是就换一座高山再爬到“大本营”,然后再换另一座高山……永远也爬不到山顶。
但这世间99%的事,在做下去的过程中,都是会遇到挫折和困难的。而“聪明症”的人,却不懂得这一点,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做所有的事都应该像刚入门时那般轻松,不应该遇到困难,如果遇到困难,那要么是自己有问题,要么是这个事情有问题,而不会去想这是正常情况,需要自己在困境中继续坚持。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聪明症”,先别急着对孩子下手,先反过来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聪明症”,从而在潜意识层面给孩子传递了错误的信息。
如果你也有“聪明症”,那先来调整一下自己的认知——这世间不是什么事情都很容易做到,相反是什么事情都很不容易做到。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并且都会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事。所以,不能总指望着只做自己擅长的事,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在遇到困难和不擅长的事情时,要学会坚持,要知道这是世间的常态。如果你在这个领域遇到一种困难,然后你跑了,换了一个领域,那在下一个领域还会遇到这种困难。说到底,这种困难其实是你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面对的、要去解决的问题,你逃不掉的。
如果你发现调整认知特别困难,那你可以去做一下自我成长,探索一下潜意识深层的原因。知道了自己到底怎么回事,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你发现自己没有“聪明症”,只是孩子有“聪明症”,那一方面是孩子历练的还太少,还没有经历过这个社会的毒打;另一方面说明你需要通过设定和坚持规则来提高孩子的抗挫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提供足够的镜映和支持,帮助孩子改变。
放下虚妄的“聪明”,迎来人生的智慧。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