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厌学问题是很多家长的烦恼,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不少家长会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进行补习。

 

在双减政策之后,大多数的课外补习班都淡出了视野,但不少家长还是会以请家教等一对一形式为学生补习。

 

但奇怪的是,很多家长发现即使孩子充分将课外时间全部投入学习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没有太大的提升,甚至会有所下滑。

 

小点就此现象请教过一位二线城市重点高中的政治教师,包女士。

 

包女士表示:“的确有的孩子会越补习成绩越差,很多补习多的孩子上课的状态都很消沉。”

 

“这种情况挺常见的,不少学生家长也来问我这个。”

 

“还有不少本来是普通班,调到重点班之后成绩反而不行了,跟不上是一方面,学习氛围都很难融入。”

 

其实,这是典型的定向注意力疲劳(Directed attention fatigue,DAF)。

 

那么,什么是定向注意力疲劳呢?它又是如何导致孩子厌学的呢?

 

01.什么是定向注意力疲劳?

 

定向注意力疲劳,DAF,是一种神经心理现象,是由于过度使用大脑的抑制性注意机制而导致的。

 

这种机制在处理传入的干扰的同时保持对特定任务的关注。对给定注意力焦点的最大威胁是来自其他可能导致焦点转移的刺激的竞争。

 

简单来讲,便是过于抑制自己的注意力,导致的注意力疲劳现象。

 

其实,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一直在集中注意力和放松状态间切换,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更加充沛且集中。

 

显然,当前孩子们过大的学习压力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来进入放松状态,注意力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

 

如果孩子一直将注意力放在学习身上且没有缓和的话,那其他注意力分散物,例如手机,同学的打闹等等都会加剧孩子为了抑制这些刺激而消耗的注意力,进而导致定向注意力疲劳。

 

而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中便会引发厌学情绪的滋生。

 

02.定向注意力疲劳如何引起厌学情绪?

 

定向注意力疲劳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日常思考与任务处理能力,导致孩子在学习时浑浑噩噩且心理极度疲劳。

 

而出于人类的自我心理保护机制,导致定向注意力疲劳的事件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反感,进而产生抵触心理。

 

对于学生来说,过于长时间且无法喘息的学习任务会疯狂消耗其注意力,并导致定向注意力疲劳。

 

这样无疑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进而滋生厌学情绪。

 

这个道理就很好理解,如果一份工作需要每天12小时连轴转,回家后还有工作任务需要收尾,长时间下去大多数的人都会对这份工作感到反感。

 

而目前初高中生面对的学习压力和强度丝毫不亚于这种连轴转的工作。

 

2021年的统计数据表示,高中生睡眠标准应是每日8小时,但有64%的高中生睡眠时长都没有达标。

 

而压榨高中生睡眠时长的,便是过于繁重的课业任务,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下,极易引发DAF,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 DAF 发作期间,有以下6个主要的心理过程受到影响:

 

1.信息获取——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直线下降,对学生来说无法理解老师讲课。

 

2.思考——人们可能会感到不安、困惑、健忘和/或元认知下降。

 

3.行为——人们可能会感到冲动和鲁莽,并且可能会发现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之间的门槛降低了。一个人也可能表现得不合时宜。

 

4.执行功能——一个人可能无法计划和做出适当的决定,并且可能会遇到判断能力受损。

 

5.情绪——一个人可能会经历脾气暴躁和不愉快的感觉。

 

6.社交互动——一个人可能会感到更加烦躁和反社会情绪的频率增加。

 

以上6点,每一点都和学习息息相关,DAF对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可见一斑。

 

03.如何克服定向注意力疲劳?

 

想要克服DAF便要减少外部环境中干扰的数量,尝试清除任何内部干扰,并在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时短暂休息。

 

每晚充足的睡眠可以减少定向注意力疲劳,因为注意力会在睡眠期间得到补充。

 

这意味着孩子们每天必须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进行休息,并且让孩子将更多的注意力消耗在课堂上,而不是课后的补习之中。

 

同时,研究表明优美的环境,例如自然环境,如森林、山地景观或海滩,似乎对恢复注意力特别有效,可能是因为它们包含大量多样、相对微弱的刺激,从而激发思想自由游荡。

 

家长们不妨在学生课余时间多带孩子亲近自然,进行一些较为轻松的户外活动。

 

当前强烈的竞争面前,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习一定要更加讲究质而不是量,家长不要一味地增加孩子的学习任务,而是要讲究策略,劳逸结合,给孩子一个足够高效的学习环境!

 

Reference

Itti L, Geraint R, Tsotsos JK, eds. (2005). Neurobiology of Attention. Boston: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ISBN 978-0-12-375731-9. OCLC 58724292.

Kaplan S, Berman MG (2010). "Directed Attention as a Common Resource for Executive Functioning and Self-Regulation".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5 (1): 43–57. CiteSeerX10.1.1.589.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