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病

  解放军302医院慢性肝病科主任陈黎明介绍说,我国最常见的肝病是病毒性肝炎。目前公认的病毒性肝炎有5种: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据统计,仅乙肝患者及其病毒携带者就占我国全部人口的9.09%,约为1.2亿人,丙肝抗体在我国人群的阳性率为3.2%。此外,每年还有因感染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而发病的患者,不时还会出现局部地区暴发和流行。

  其次是脂肪肝(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这是由于一些人长期大量饮酒或者肥胖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在大中城市的发病率已达人口总数的8%至10%,以上海、北京尤甚,患者主要为中青年人。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脂肪肝患者还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目前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已相当常见。预计在未来5至10年内,脂肪肝有可能代替病毒性肝炎,而成为我国第一位常见的肝脏疾病。

  其他发病率较高的肝脏疾病还有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和先天性肝脏疾病以及寄生虫性肝病等。此外,药物、毒物引起的肝病在我国也很普遍,且日益增多。这些肝病经过长期发展,相当一部分可进展至终末期肝病———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

  ■肝病防治面临四大难题

  陈黎明认为,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肝病的病例不断增多,肝病治疗难度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在防治肝病方面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难题:

  肝病种类繁多。由于各种肝病病因各异,患病途径不同,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明确,而且多数疾病受目前医疗科技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彻底根除,导致病例不断积累。

  拥有数目庞大的慢性病例。如慢性乙肝及病毒携带者有1.2亿人,脂肪肝患者几千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地、不同阶层,难于控制,尤其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容易相互传染。

  生活及卫生习惯不利于疾病控制。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盘菜,同喝一碗汤,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这种习惯很容易出现一人有病、全家共患的局面。此外,还有生食或半生食鱼肉及海鲜、“大吃大喝”等不良习惯也使人们容易患上疾病并相互间进行传染。而且许多肝病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忽略了在疾病早期及时进行治疗,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恶化。

  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我国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还没得到根本改变,加之经济落后的原因,有病不治、有病难治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相当多的农村地区的孕妇仍在卫生条件差的家中生产,疾病很容易染身。

  陈黎明说,尽管我国在防治肝病的道路上遇到诸多困难和障碍,但由于国家及地方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近些年来,我国在肝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尤其是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乙肝疫苗的接种,对阻断母婴垂直传播、防止儿童幼年期感染乙肝病毒发挥了巨大作用,使目前儿童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其乙肝病毒携带率明显低于未接种者,甲肝疫苗对甲型肝炎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预防肝病先改不良生活习惯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刘士敬博士提醒人们:许多种肝病的病因都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因此预防各种肝病,必须从生活点滴做起。

  肝病由不同病因引起,如病毒感染、毒物或毒素中毒、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药物中毒等。这些病因大多是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急性甲肝和戊肝是由于饮食、饮水不洁,生食肉食或生猛海鲜造成的;有些丙肝和乙肝患者是由于卖血、文身或性行为造成的;乙肝、丙肝和丁肝患者主要是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的;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是由于人们大量酗酒,饮食无节制,大吃大喝,最终致病。

  刘士敬说,防止传染性肝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疫苗,目前我国甲肝和乙肝都有非常有效的疫苗,及时接种,成功率都在90%以上。做好个人卫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也是防治肝病的重要措施。如不与他人共用碗筷、牙具、剃须刀、文身针和针灸针等用品,每年进行健康查体等。杜绝生吃各类生猛海鲜,不要食用不干净的熟食是预防甲肝、戊肝以及吸虫病、管状线虫病的第一关。食品一定要煮熟食用,谨防病从口入。生活有规律、起居有常,杜绝各种腐朽和不良生活方式是预防丙肝和酒精肝的必备措施。

  刘士敬提醒肝病患者,即使得了肝病,只要自己注意饮食,科学安排生活,接受正确的治疗,也可以使肝病得到控制和好转。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得了肝病,一方面要及时治疗,另一方面要有合理的生活方式,即所谓“养生”之道,包括良好的心情、适当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这对于疾病康复有好处。要注意营养适量和均衡,可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和饮食习惯调整膳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肝病患者切忌饮酒。

(实习编辑: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