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面上,政府对这些人的生活列有下列限制:不能献血或捐献器官, 不能从事直接接触食品、餐具的行业,不能就职于幼儿园,不适宜军队中的有些特种行业,不建议从事保健行业。乙肝歧视是一块“社会心病”在中国大陆民间、媒体、以及官方,普遍的误解是乙肝可以通过共餐以及接触传播,这也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从事餐饮行业的理论基础。
上述第一个限制是公共卫生安全需要,在世界各国常见。后面的则在世界上不多见,如在美国、日本的餐饮行业工作无需肝脏检查。有人认为这些规定是歧视,也有人为是在当前携带者众多,公众健康水平低,而且疫苗接种不普遍的情况下不得已的做法。另一说,这是因为早期大陆的规定未区分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例如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渠道之一是通过饮食污染,但该病一般在几个月内痊愈,而且没有长期携带病毒的问题)。另外还有可能在那些国家乙型病毒携带者数目很少,所以没有针对的规定。
但最有争议的问题是:在实践上,政府招收公务员、高等学校招生、企业公司招聘的时候经常要实行体检,对乙肝抗体不正常者(俗称“大三阳”、“小三阳”),一律拒绝录取/录用。一些学校要求发现携带病毒的学生休学。携带者很难公开进入大学或工作,或被迫在体检过程中作假。在日常生活中,对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歧视也屡见不鲜。
维护这一制度的人声称,这样是为了避免他们传染别人,怀疑他们的身体情况能否胜任工作和学习,或说这是由于目前很多人对该疾病无知而造成的态度。然而,医学界认为多数工作环境的正常接触不应该导致传染,而且携带者经常没有其他症状。
近几年来,遭到歧视的患者和携带者有诉诸法律的趋向,特别是对政府和公立学校的情况。但目前还没有得到令他们很满意的法律判决。
社会上对于乙肝存在着许多误解,使乙肝患者常常产生恐慌、自卑、孤僻等情绪,其遭受的心理伤害往往大于身体的损害。不良的心态会影响乙肝患者的机体内环境,从而加重病情。因此,乙肝患者不仅要积极治疗肝病,同时还要医治心理的创伤。
1. 理智对待现实,不急不躁 乙肝患者一般都是在偶然查体时被发现的,一旦确诊,患者心中往往紧张和焦虑,其实,这时多数患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或轻度肝炎阶段,应平静对待疾病,按部就班地进行预防和诊疗,不该用药者千万不能乱用药,避免误入歧途,上当受骗。
2. 积极主动就医,找专家咨询和沟通 乙肝患者应该寻访正规医院的肝病专家,专家可以为患者分析病情,讲解防治措施,指导生活起居。患者有问题一定要请示专家,不能擅自治疗。各种广告宣传或道听途说的“专家”并不可靠。
3. 遵守社会公德,坦荡做人 乙肝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含有乙肝病毒,对于环境和人群有一定危害,乙肝患者应该注意尽量避免从事可能感染别人的工作,如幼儿园老师、饭馆厨师等。自己的污染物,如食具、用品、卫生纸等,一定要消毒或妥善处理。
4. 尽量缩小负面影响,作到适当的保密 鉴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种种误解,乙肝患者不宜四处公布自己的病情,不宜作为“讲解员”宣讲乙肝的知识,说服别人和辩解自己的病情。周围人群和左邻右舍、同事及亲朋好友都知道你是乙肝,并不一定都会理解,还有可能带来不少麻烦。所以,乙肝患者应该采取一些自我防卫措施,一方面积极预防和治疗,另一方面应尽量作好保密工作,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5. 当工作和学习受到歧视时,应该学会使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乙肝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可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的待遇,逃避或激化矛盾都不可取,应该积极应用法律法规作为武器,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6. 学习和掌握肝病的基本常识,做好自我保健 患者可以购买专家撰写的有关肝病防治方面的科普书籍,了解乙肝的基本常识,正确认识乙肝的传染途径、轻重分级、治疗方法和疗程,以及预防措施和生活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7. 参加适度的文体活动 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是乙肝患者的正确选择,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能够让患者远离烦恼,忘却疾病,减轻身心痛苦。
8. 不要滥用药物和滋补品 治疗乙肝的药物品种繁多,真正有效的药屈指可数,对于那些没有得到正式批准和公认有效的药物最好不用,以免加重肝脏负担,防止药物中毒。滋补品中往往加入激素或其它对肝脏有害的物质,最好不用,患者可以从正常的饮食、水果、蔬菜、豆制品中得到所有的营养。
(实习编辑:李杏)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